一、乙脑后遗症有哪些
1、神经受损
乙脑就是脑子里面的疾病,所以如果得病,并且治疗不及时的话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脑部神经,从而使身体的某项技能紊乱。例如语言,行动,智力,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有可能的。关键在于乙脑对大脑的伤害程度以及是否存在不可逆的损害。所以乙脑康复以后建议还是要定期复查的。
2、肌张力
有很多乙脑康复的患者,在肌张力上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例如肌张力过高,或者肌张力过低,这些都是乙脑可能会造成的后遗症。如果肌张力出现问题的话,就会发现患者的肢体并不灵活,甚至过于僵硬,这种情况最好是要到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操作,一般都是可以恢复的。
以上的这些就是简单的解答。由于乙脑的伤害性极大,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特别是高烧的时候,要及时的做退烧处理,否则高烧时间过长是很容易诱发乙脑的。另外,对于小孩子来说,乙脑疫苗也是必须要打的,并且要完整,这样才可以帮助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二、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1、接种疫苗
我国自1968年开始大面积接种灭活疫苗,1989年开始接种减毒活疫苗,乙脑基本得到控制。接种疫苗程序如下1。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分别为1岁、2岁、6岁各一针;2。地鼠肾乙脑灭活疫苗出生后满6月龄的婴儿开始接种第一针,7~10天后接种第二针,1岁半至两岁及4岁时各加强免疫一针,6岁时再加强免疫一针,以后不再接种。
2、传染源的控制和管理
如果出现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例,要对病人进行严格的隔离和治疗。在乙脑的高发期,需要加强对家畜和家禽的管理,经常消毒饲养的场所。
3、切断传播途径
在乙脑的传播中,蚊子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因此,做好防蚊灭蚊的工作尤为重要。要充分利用蚊帐和驱蚊剂、灭蚊剂,小区内搞好街道的卫生,清除积水,填平洼地,消灭蚊子的滋生地。如果不清楚具体的防蚊措施,需要主动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咨询。
4、保护易感人群
乙脑的易感人群是6-10岁的儿童以及进入疫区的人士。进行疫苗接种能够有效保护易感人群,目前接种乙脑疫苗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大大降低了儿童患病的几率。
三、乙脑的诊断方式
1、疑似病例
在流行地区蚊虫叮咬季节,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嗜睡,颈抵抗,抽搐等。
2、确诊病例
①曾在疫区有蚊虫叮咬史。
②高热、昏迷、肢体痉挛性瘫痪、脑膜刺激征及大脑椎体束受损(肌张力增强、巴氏征阳性)。
③高热,昏迷,抽搐,狂躁,甚至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而死亡。
④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检验获阳性结果。
3、临床诊断
疑似病例加①和②或②、③项,并排除细菌性脑膜脑炎。
根据病情轻重乙型脑炎可分为四型:
(1)、轻型
患者的神志始终清醒,但有不同程度的嗜睡,一般无抽搐(个别儿童患者因高热而惊厥)。体温在38~39℃之间,多数在1周内恢复,往往依靠脑脊液和血清学检查确诊。
(2)、普通型
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腹壁射和提睾反射消失,可有短期的抽搐。体温一般在40℃左右,病程约10天,无后遗症。
(3)、暴发型
体温迅速上升,呈高热或过高热,伴有反复或持续强烈抽搐,于1~2日内出现深昏迷,有瞳孔变化、脑疝和中枢性呼吸衰竭等表现,如不及时抢救,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都有严重后遗症。
乙脑临床表现以轻型和普通型为多,约占总病例数的2/3。流行初期重型较多,后期则以轻型居多。
四、“流脑”和“乙脑”有何区别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乙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两者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但它们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后果等都不相同。
“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膜的化脓性病变,它虽然也涉及到脑实质,但以脑膜的病变为主。“流脑”经呼吸道传染,每年二、三、四月为发病高峰季节。“乙脑”则是乙脑病毒引起的大脑实质的病变,它虽然也涉及到脑膜,但是以脑实质的病变为主。“乙脑”经蚊子叮咬而传染,每年七、八、九月份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脑”病人常会发热、头痛、呕吐、头颈强直、皮肤上有瘀点,脑脊水混浊,其中含蛋白与白细胞甚多,培养或涂片检查可以发现脑膜炎双球菌。“乙脑”病人常有高热、头痛、嗜睡、昏迷,但头颈强直不明显,皮肤上无瘀点。脑脊水尚清,含少量蛋白与白细胞,但无细菌存在。“流脑”采用磺胺药、青霉素等治疗效果较好。如能及时诊断治疗,很少有后遗症。“乙脑”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采用中西药物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少数病人可能会有神经、精神障碍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