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叶催产素的应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催生引产,产后止血和缩短第三产程。此外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女性而言,它能在分娩时引发子宫收缩,刺激乳汁分泌,并通过母婴之间的爱抚建立起母子联系。此外,它还能减少人体内肾上腺酮等压力激素的水平,以降低血压。当心情开朗或有强烈归属感时,心脏会分泌催产素,压力也得到舒缓。同时,体内组织的供氧量大量增加。
后叶催产素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9个氨基酸构成。人类与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催产素的化学结构如下:
半胱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亮氨酸─甘氨酸─NH2
后叶催产素的结构和抗利尿激素(半胱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精氨酸─甘氨酸─NH2)非常相似。
二、后叶催产素对人体各个部位的作用
具有刺激乳腺分泌和子宫收缩的双重作用,以刺激乳腺为主,后叶催产素还是人与人之间亲密的关系的起源,恋人们之所以会渴望拥抱亲吻正是由于催产素在起作用。当人体催产素含量上升时,会随之释放出大量能够缓解压力、延缓衰老的激素、更能促进细胞重生。
对乳腺的作用
催产素可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样细胞收缩,促使具有泌乳功能的乳腺排乳。哺乳期的乳腺在催乳素的作用下不断分泌乳汁,贮存于乳腺腺泡之中。
对子宫的作用
催产素对子宫有较强的促进收缩作用,但以妊娠子宫较为敏感。雌激素能增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而孕激素则相反。
对脑扁桃体的作用
研究证明,后叶催产素对脑扁桃体有直接影响,脑扁桃体是人脑内影响社会交往和感知情感威胁的关键区域,负责处理和储存情绪反应。
三、后叶催产素的分泌受什么调节
天然催产素最早在1911年就开始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治疗滞产了,而在1927年则在临床用于引产,而1953年那是精确测定了催产素的结构并第一次人工合成,并不是说此前催产素没有应用于临床。
后叶催产素的分泌主要受神经反射性的调节。婴儿吸吮乳头时,刺激信息传入到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引起催产素分泌,使乳腺射乳,称为射乳反射,属于神经内分泌反射。在此基础上可形成条件反射,婴儿的哭声或抚摩婴儿即可引起射乳。
分娩时,子宫颈和阴道受到压迫和牵引,这种可反射地引起催产素分泌,有助于孕妇的分娩。必须指出,催产素虽然能刺激子宫收缩,但它并不是发动分娩子宫收缩的决定因素。此外,情绪反应如惊恐、焦虑等可抑制催产素的分泌。
四、后叶催产素可提高伴侣忠诚度
早在20世纪80年代,神经内分泌学家休·卡特就在研究中发现,大草原田鼠是一种“忠贞”的动物,雄鼠与雌鼠交配之后,一般不再与“第三者”发生性关系。随后,科学家通过对人类自身的研究发现,人类的情爱活动与3种基因有关,这3种基因分别促使身体分泌多巴胺、*和后叶催产素。后叶催产素与内啡肽有协同作用,前者启动依恋他人的愿望,后者则提供与爱人在一起时那种温暖陶醉的感觉。因而,也有人把后叶催产素称为“爱情激素”、“恋爱兴奋剂”。
科学家是这样解释的:虽然多巴胺、*、后叶催产素等爱情化学物质的大量释放,会使人产生爱的感觉,但是,我们的大脑不可能长期不断地大量释放这些物质,因为神经细胞只有受到新异刺激时才会兴奋。固定的两性关系时间一长,相互间再无新鲜感,也就再难以兴奋起来,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情便消失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生化博士辛迪·奈克斯调查了37种不同文化氛围中生活的5000对夫妇,并进行医学测试,得出的结论是:18至30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男女相识、约会、结合和生子,之后,双方都不会再有心跳及冒汗的情况。奈克斯说,爱情其实是大脑中的一种“化学鸡尾酒”,是由化学物质多巴胺、*和后叶催产素促成的,时间长了,人体便会对这三种物质产生抗体,而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鸡尾酒”便会失效。之后,男女要么分手,要么让爱变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