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幽门螺杆菌感染原因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在全球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超过50%,但各地差异甚大,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群胃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约30%~80%。年龄、种族、性别、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状况都是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因素。在慢性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显著超过对照组的自然人群。分别约为50%~70%、70%~80%以及90%。
【致病机制】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机体难以自身清除之,往往造成终身感染。幽门螺杆菌通过其独特的螺旋形带鞭毛的形态结构,以及产生的适应性酶和蛋白。可以在胃腔不利的酸性环境定植和生存。定植后的幽门螺杆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和有毒性作用的酶破坏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它的存在还使机体产生炎症和免疫反应,进一步损伤黏膜屏障,最终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形成。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相当普遍,但感染后的结局却大相径庭一大多数感染者终生均无症状,仅部分表现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极少数发展为胃癌或MALT淋巴瘤。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
1.细菌培养
直接将胃黏膜标本划种到固体培养基上或将胃黏膜标本研磨成匀浆后接种,置微氧条件下,相对湿度90%以上,37℃孵育48~72h后观察结果,至少依据涂片染色镜检,尿素酶,过氧化氢酶及氧化酶鉴定。
2.胃活检黏膜涂片
将活检黏膜面直接涂抹于清洁玻片上,自然干燥后革兰染色或复红染色,油镜观察。
3.组织切片染色
胃黏膜活检标本(宜多点取材)垂直包埋切片,采用Warthin-Starry和Centa银染色或HE染色,Giemsa染色,荧光素吖啶橙染色,米帕林染色以及无标记抗体PAP染色等在油镜下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4.尿素酶试验
Hp具高度尿素酶活性,能分解尿素产生NH+4,通过测NH+4存在与否,间接判断有否Hp感染,有pH指示剂法,分析化学法和同位素标记尿素试验等方法。
5.14C尿素呼气试验
给患者口服14C尿素,如有Hp感染,20min后患者呼出的气体中有14CO2,无Hp感染则无14CO2呼出,此试验安全,准确,重复性好,但因设备等原因不易推广应用。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治疗的适应证
幽门螺杆菌感染了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群,但最终出现相关胃肠道疾病的只有其中一小部分,考虑到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滥用抗生素可能引起的细菌耐药以及经济效益比率,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首先需确定适应证。关于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适应证,国内外都有大致相似的共识意见。我崮最新的共识意见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按如下3个等级处理:
1.必须治疗
包括:①消化性溃疡(不论溃疡活动或静止、有无并发症,均需根除治疗)l②胃炎伴明显黏膜异常者(指合并糜烂,中一重度萎缩,中一重度肠化生,轻-中度不典型增生);③低度恶性MALT淋巴瘤}④早期胃癌术后。
2.支持进行治疗
包括:①计划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者;②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③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有胃癌家族史。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新的共识意见中已将FD、GERD及NSAIDS使用者列入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适应证,但对这三类患者到底是否应给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至今国内外仍然存在争议。
3.不明确是否需要治疗
包括:①个人强烈要求治疗者;②胃肠道外疾病。
(二)常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
多种抗生素,抑酸剂和铋剂均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四、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保健
护理:
提倡家庭内采用公筷制、分餐制,食具消毒,避免接触感染。中国人的传统就是一桌饭菜一家人一起吃,特别是有些家长还喜欢把食物嚼碎后喂给宝宝吃,这种习惯都会增加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机会,应坚决杜绝。
饮食:
多吃豆类食物,多饮茶,少吃辛辣食物,可免遭HP的感染。
饮食注意事项:
1、幽门螺杆菌感染往往有家庭聚集性,为根除彻底和避免再感染,治疗时家庭中的其他人员最好也要同时治疗,并实施分餐制,以免再度感染。
2、注意饮食定时定量,营养丰富,食物软烂易消化,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忌过饱,忌生冷酸辣、油炸刺激的食物,忌烟熏、腌制食物。含亚硝胺的腌制食品等也具有致癌作用,加上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就会增加癌变的几率。
3、防止病从口入,不吃不洁食物。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