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光疗:患儿暴露于波长440nm的光线下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如核黄疸已经发生则可使其恢复快一些。经这种光线照射后,胆红素被光氧化变成无色物质,从尿和胆汁排出体外。这种治疗简便易行,有一定疗效。一种简便的方法是将40W蓝色荧光管7支作为光源。将患儿置于保温箱中,除去衣服及尿布,用黑眼罩(纱布裹黑纸)遮盖双目。将光源置于离体表33~35cm处,每小时改变一次体位以增加光照面积。光照时间大多为24~48小时,最长可达96小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补给(以防脱水)和护肝治疗。经这种治疗,皮肤黄疸消退和血清胆红素下降均较快。
2、输血:血清间接胆红素如超过20mg/dl(342μmol/L),需采用换血输血。供血者须先作G6PD缺乏的过筛试验,必须没有G6PD缺乏方可供血,以免输血后加重和黄疸。避免亲属供血。黄疸不严重者不需输血。
二、什么是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由于妈妈对胎儿的血液产生抗体,而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破坏胎儿的红血球,造成胎儿产生贫血的现象。出生后因为胆红素的量太多,便形成了黄疸。与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产生的黄疸不同,刚出生时就有严重的黄疸,有可能会发生脑性麻痹和幼儿听障等后遗症。
需要说明的一点,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宝宝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所以爸妈们也不用过分担心。
一般说来,对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要鼓励频繁喂奶,避免添加糖水。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因很少引起核黄疸,如果血清胆红素257μmol/L时可暂停母乳3天。>342μmol/L时则加光疗,一般不需要用白蛋白或血浆治疗。患儿就诊时不管黄疸多么重,血清胆红素浓度有多高,也不必换血治疗,因为黄疸完全可以通过光疗和停喂母乳加以控制。
三、溶血性黄疸能吃母乳吗
护理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要给新生儿补充充足的水分。判断新生儿液体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他的液体摄入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
爸妈应当保证新生儿的液体摄入,一般新生儿的胎便应当2-3天就排完了,这样就能减少其黄疸的程度。
病理性黄疸一般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光疗时遮挡好宝宝眼睛、会阴部,同时医生会开退黄疸药。一般来说新生儿对药物敏感,有可能有呕吐现象发生,爸妈要及时处理好。若宝宝出院黄疸仍未全部褪尽,爸妈可把宝宝皮肤完全曝露让太阳直接照射,同时要注意眼睛部分光线遮挡,有助于黄疸消退。宝宝满月或者42天时要回医院复诊,请医生重点检查黄疸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除了照蓝光和补液外,在出院后妈妈要坚持给宝宝进行母乳喂养,若喂养还是出现黄疸症状,则改为隔天母乳哺乳,宝宝病情好转后慢慢过渡为正常母乳喂养即可。
爸妈要仔细观察黄疸变化,观察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专家建议可以按压身体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是黄色就要注意了,要及时将孩子送院治疗。
四、母乳性黄疸会导致肝功能异常吗
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导致肝功能异常。母乳性新生儿黄疸,特征为新生儿以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可持续数周到数月,而其他方面正常,分为早发型(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但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要超过生理性黄疸。迟发型者常在生理性黄疸之后。黄疸渐趋明显,也就是说母乳性黄疸常在出生后7~14天出现,无论是早发型或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大多黄疸不再出现,少数黄疸又会重新出现,随着月龄的增长,黄疸可逐渐消退,有如下特点:
1、黄疸不消退,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即出生后2天~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2、黄疸程度以轻,中度为主(≥342μmol/L),重度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3、一般情况好,婴儿除黄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4、停母乳后黄疸迅速消退,停母乳48~72h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迅速下降为原水平的50%左右,重新哺乳,血清胆红素将在1~2天内回升17.1~51.3μmol/L(1~3mg/dl),然后持续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不停母乳胆红素也会自行降至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