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肠感冒的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眼下,天气寒冷,许多人喜欢吃火锅时喝点冷饮,这些油腻辛辣、忽冷忽热的食物,会刺激肠道黏膜,致使胃肠发生痉挛。但医生指出,胃肠性感冒和胃肠炎不一样,主要区别在于,急性胃肠炎病人以前常有不洁饮食史,恶心、呕吐较为剧烈,呕吐物常有刺激性气味,但一般没有发热症状。而许多人在胃肠性感冒发病的起初,往往把它误当作急性胃肠炎来治疗。
据专家介绍,对胃肠性感冒的治疗主要以休息为主,一方面患者要多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增强机体同疾病作斗争的力量,另一方面,还要让胃肠充分休息。减轻肠胃负担是为了提早恢复消化功能,然后才能增加进食量。反之只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久而久之变成慢性胃肠炎。医生认为,正常情况下一周左右的节食不会有营养不足的顾虑。早期呕吐较为明显时,可适当静脉补液,其余同感冒一样治疗。还可以借鉴一些患者的体会:适当采用饥饿疗法,但要多补充水分,最好给患者多喝一点盐糖水,每天至少应保证500毫升。
预防胃肠性感冒其实很简单:多喝水,最好不要用冷藏的饮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作到居住的房间空气流通,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二、胃肠感冒吃什么食物比较好
1.生吃大葱生吃大葱时,可将油烧热浇在切细的葱丝上,再与豆腐等凉拌吃,不仅可口,而且可以预防感冒。
2.可乐煮姜鲜姜20至30克,去皮切碎,放入一大瓶可口可乐中,用铝锅煮开,稍凉后趁热喝下,防治流感效果良好。。
3.香油拌蛋将一两香油加热后打入一鲜鸡蛋,再冲进沸水搅匀,然后趁热喝下,早晚各服一次,2至3天便可治好感冒愈后的咳嗽。凡感冒之人,宜分清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分别适宜选用以下食物:1.生姜性温,味辛,具有散寒发汗,解表祛风作用,适宜风寒感冒者食用。民间常以生姜3片,红糖适量,开水冲泡,俗称生姜红糖茶,频频饮用,汗出即愈。2.葱白性温,味辛,具有调节体温,使汗腺的排汗工作正常的作用,并可减少和预防伤风感冒的发生。适宜风寒型伤风感冒者食用。在民间,初起感冒时,常用葱白连同葱头与豆豉煎水喝。也可用细葱2~3茎,与生姜1片煎水代茶饮。身体虚弱或年老体弱之人,受凉感冒后,最适宜用葱白3~5茎,同大米煮成稀薄粥,频频食用。3.白菊花风热感冒者,宜用白菊花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尤其适宜夏天炎热时饮用,它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祛暑的功效。。
4.梨子性凉,味甘,能生津,清热,化痰,适宜风热感冒,发热,口干渴,咳嗽痰黄时,随意食用。民间习惯对风热感冒咳嗽者,用生梨1个,洗净连皮切碎,加冰糖炖水服。
三、胃肠感冒有什么表现吗
发烧、头痛、咳嗽、流涕、周身不适是最常见的感冒症状,但出现食欲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时总会以为是吃坏了肚子或是受凉引起的,服用治肠胃炎的药几天症状都不见好转,其实这些消化道症状却是胃肠型感冒的主要表现。
胃肠型感冒主要是由腺病毒、杯状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多发生于消化道功能较弱的老人,感冒病毒会乘虚而入钻进消化道,引起消化道粘膜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差、上腹部发堵、反酸、烧心,以至恶心、呕吐,有时还伴有轻微腹痛、水样腹泻等,而感冒常见的上呼吸道症状反而不明显,所以很容易使人与急性肠胃炎混淆。
胃肠型感冒的治疗与典型感冒基本相同,主要是对症治疗。由于胃肠型感冒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患病后更要注意饮食调节:病人吃一些清淡的,好消化的半流食或流食,如米汤、粥、面条等少渣的清淡食品,一次不要吃得太多,少吃多餐,根据病人胃肠道的能力逐渐增加进食的量。患者由于发生腹泻,造成体液不同程度的丢失,所以需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轻度腹泻的患者可采用少量多次饮淡盐水的办法,腹泻、呕吐严重的病人可暂时禁食,中至重度腹泻的患者须静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这种类型的感冒病人服用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反而会因抗生素对胃肠道的刺激加重胃肠道的症状。
四、为什么会出现胃肠感冒
引起上呼吸道发炎的微生物是沉积在呼吸道表面的呼吸道微生物,呼吸道微生物来源于吸入空气中。空气中含有空气颗粒物,其中包含各种微生物,它们随吸入空气进入呼吸道,依粒径的大小依次分布、沉积在鼻腔、咽喉和气管成为呼吸道微生物[1]。微生物的种类取决于吸入环境。浓度取决于吸入环境空气微生物的生发状态[2]。浓度越大、吸入速度越快,吸入空气微生物在呼吸道沉积的数量就越多,一旦上呼吸道粘膜破损,呼吸道微生物的数量就决定了发炎的严重程度。
打喷嚏(咳嗽)是使上呼吸道粘膜破损的的主要原因。打喷嚏是由外界因素刺激鼻粘膜和肌体发生的。外界因素有颗粒物(浓度和性质)、温度和光照等等。
喷嚏的作用是清除呼吸道异物。打喷嚏时,大量的气体高速冲击造成上呼吸道狭窄和弯转处粘膜破损。同时呼吸道微生物进入破损粘膜之下造成发炎。
据医学界指出,过度运动会增加患上感冒的机率。
侵入微生物数量不同导致的不同结果[编辑]当进入粘膜下的微生物较少时,肌体的自然防御机制能够抵御发炎。
当进入的微生物较多时,粘膜下的发炎会缓慢展开进入鼻腔和口腔(耳、眼)。口鼻生疮被认为是“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