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有蛔虫的症状是什么
小肠中有少数蛔虫感染时可无症状,称蛔虫感染者,大量感染而引起疾病称蛔虫病。肠道蛔虫常引起反复发作的上腹部或脐周腹痛。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及其分泌的毒物和代谢产物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和异性蛋白反应,如纳差、恶心、呕吐、腹泻和荨麻疹。儿童严重感染者,可引起营养不良,精神不安,失眠、磨牙、夜惊等。肠内蛔虫一般处于安静状态,但受到各种刺激(如高热、消化不良、驱虫不当等)后易使蛔虫骚动及钻孔,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看孩子是否贫血,如果脸色显得苍白,特别是口唇、眼睑处较明显,即可能是贫血。如果有面部浮肿、头发稀少且无光泽,并有精神萎靡症状,那更要考虑贫血的可能。家长要问孩子是否常有肚子痛,哪个部位痛。蛔虫产生毒素,引起肠痉挛而致腹部疼痛,疼痛部位一般在脐周围。
二、治疗儿童有蛔虫病的方法
(1)阿苯达唑:是广谱、高效、低毒的苯咪唑类抗虫药物之一。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断虫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导致糖原耗竭与腺苷三磷酸生成减少,使虫体麻痹。驱蛔虫作用较缓慢,常于用药后2~4天蛔虫才从粪便排出。严重感染者需多次治疗方可治愈。治疗过程中可因蛔虫躁动而并发胆道蛔虫病。阿苯达唑对成虫、蚴虫及虫卵均有杀灭作用,成人及2岁以上儿童剂量为400mg(200mg/片),顿服,或l天内分2次服。
(2)甲苯达唑:本品为广谱驱虫剂,对蛔虫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与阿苯达唑相似。用法为200mg,顿服,虫卵阴转率可达80%;或100mg/次,3次/d,连服3天,虫卵阴转率可达95%以上。不良反应少,仅少数患者出现头昏及轻微胃肠道反应,无须处理可自行消失。
(3)噻嘧啶(双萘羟酸噻嘧啶):该药为广谱驱线虫药,可抑制神经肌肉传导,引起蛔虫痉挛性收缩而麻痹,安全排出体外,驱虫作用快。剂量为500mg,儿童剂量(基质)10mg/kg体重,顿服,虫卵阴转率超过90%。不良反应轻微。
三、怎样预防儿童蛔虫病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减少感染机会。
蛔虫病是一种遍及全世界的人体寄生虫病,是由于卫生习惯不良而造成传染的。蛔虫病不能直接由人传染给人,而是因食入被粪便污染的土壤中的虫卵而得病。蛔虫卵经口进入人体后,在小肠内孵化成幼虫,然后穿过肠壁,通过淋巴和血循环,进入肝、肺、并在肺生长发育,再进入呼吸道,支气管,通过人的吞咽进入肠道,在小肠发育成熟,产卵,然后从大便中排出。一条蛔虫寿命最长不超过一年半,一般是一个月,雌虫每天产卵可达20万个,在南方的泥土中可活数月至数年之久。蛔虫病除了引起消化不良、腹痛、呕吐、失眠外,还有可造成蛔虫性肺炎、肠阻塞,蛔虫进入肝脏、胰腺、阑尾、腹腔及上呼吸道,常可引起死亡。预防方法主要是讲究卫生,饭前便后洗净手,加强粪便的管理,特别是农村应改良厕所,禁止使用新鲜人粪作肥料。
四、蛔虫病是否为传染病
1.传染源蛔虫病患者及带虫者粪便含受精卵,是主要的传染源。每条雌虫每日排卵量达数十万个。受精卵在人体肠内不能发育,在外界适宜温度、湿度和有氧环境中发育。猪、犬、鸡、猫、鼠、蝇等动物和昆虫,因吃或接触人粪便及其污染物,可携带虫卵或吞食后排出存活的虫卵,也可成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人可经多种途径感染,主要是吞入感染期蛔虫卵。在流行区人粪作肥料和随地大便,是蛔虫卵污染土壤和地面的主要方式。猪、苍蝇等因接触被人粪污染的地面也可传播蛔虫卵。农田劳动或其他方式接触污染的泥土,经手而入口或食用带活虫卵的蔬菜(如生食拌鲜菜)、瓜果等可发生大批人群感染,亦可随灰尘飞扬吸入咽部吞下而感染。
3.易感人群人对蛔虫普遍易感,农村人群感染率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尤以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感染率为高,男女感染率相近。随着年龄增长,多次感染后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是成人感染率较低的重要原因。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成人受染也较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