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黑热病的病因
1.传染源:主要传染源是病人、病犬或患病的野生动物。平原地区以病人为主,狗也可患此病,是我国山丘地区黑热病的主要动物宿主和重要传染源,新疆、内蒙古以患病的野生动物为主。
2.传播途径: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白岭,通过含有前鞭毛体的白蛉叮咬人畜而传播;亦可通过口、破损皮肤、胎盘及输血传播,但罕见。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黑热病的发病机制:
杜氏利什曼在人体内被单核一吞噬细胞吞噬,并可随血流到脾、肝、骨髓及淋巴结等器官,在单核一吞噬细胞内大量繁殖,可引起巨噬细胞破裂,利杜体逸出后又被其他巨噬细胞吞噬及在内大量繁殖,如此反复而引起大量巨噬细胞破坏及增生,导致内脏发生病变。
黑热病的病理解剖:
其基本病理变化是巨噬细胞及浆细胞明显增生,主要病变在富有巨噬细胞的脾、肝、骨髓及淋巴结。脾常显著肿大,重量可达4~5kg,巨噬细胞极度增生,内含大量利杜体;脾因血流受阻而显著充血,偶可因小动脉受压而发生脾梗死;脾极度肿大时可有脾功能亢进。肝可轻至中度肿大,库普弗(Kupffer)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及汇管区巨噬细胞内有大量利杜体;肝细胞可因受压缺血发生脂肪变性。骨髓显著增生,巨噬细胞内有大量利杜体,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及血小板生成均显著减少。淋巴结轻至中度肿大,其内有含利杜体的巨噬细胞及浆细胞。其他肺、肾、胰、扁桃体、睾丸、皮肤及皮下组织等亦均可有巨噬细胞增生。其内亦有利杜体,由于浆细胞及淋巴细胞增生可形成微小的皮下结节。
二、黑热病的症状
(一)典型临床表现
1.发病多缓慢,不规则发热,呈双峰热,中毒症状轻,初起可有胃肠道症状如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等。亦可有类似感冒样症状。病程较长,可达数月,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有些病人发热数月仍能劳动。
2.脾、肝及淋巴结肿大脾明显肿大,起病后半个月即可触及、质软,以后逐渐增大,半年后可达脐部甚至盆腔,质地硬。肝为轻至中度肿大,质地软;偶有黄疸腹水。淋巴结亦为轻至中度肿大。
3.贫血及营养不良在病程晚期可出现,有精神萎靡、头发稀疏、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浮肿及皮肤粗糙,皮肤颜色可加深故称之为黑热病(kala—azar即印度语发热、皮肤黑之意)。亦可因血小板减少而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及皮肤出血点等。
在病程中症状缓解与加重可交替出现,一般病后1个月进入缓解期,体温下降,症状减轻,脾缩小及血象好转,持续数周,以后又可反复复发,病程迁延数月。
(二)特殊临床类型
1.皮肤型黑热病多数患者有黑热病史,亦可发生在黑热病病程中,少数为无黑热病病史的原发患者。皮损主要是结节、丘疹和红斑,偶见褪色斑,表面光滑,不破溃亦很少自愈,结节可连成片类似瘤型麻风。发生在身体征何部位,但面颊部多见。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大多数能照常工作及劳动,病程可长达10年之久。
2.淋巴结型黑热病较少见,婴幼儿发病为主。多无黑热病病史,亦可与黑热病同时发生。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尤以腹股沟部多见,花生米大小,亦可融合成大块状,较浅可移动,局部无红肿热痛。全身情况良好,肝脾多不肿大或轻度肿大。
三、黑热病的检查
检出病原体即可确诊。应注意与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鉴别,该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的真菌。患者有长期发烧、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等症状。其子孢子直径2—4μm,卵圆形多累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骨髓涂片所见病原体与利什曼原虫相似,但无动基体。
1、穿刺检查
1)涂片法:以骨髓穿刺涂片法最为常见。以髂骨穿刺简便安全,原虫检出率为80%-90%。淋巴结穿刺多选肿大的淋巴结,如腹股沟、肱骨上滑车、颈淋巴结等。检出率约在46%-87%。也可用作淋巴结活检。脾脏穿刺检出率较高达90.6%-99.3%。但不安全,一般少用或不用。
2)培养法:用无菌方法将上述穿刺物接种于NNN培养基,置20℃—25℃温箱内。约1周后,在培养物中若查见运动活泼的前鞭毛体,即判为阳性结果。此法较涂片更为敏感。但需较长时间,用Schneider氏培养基,效果更好。3天即可出现前鞭毛体。培养中应严格无菌操作。
3)动物接种法:把穿刺物接种于易感动物(如金地鼠,BALB/c小鼠等),1—2个月后取肝、脾作印片涂片,瑞氏染液染色镜检。
2、皮肤活组织检查:在皮肤结节处用消毒针头刺破皮肤,取少许组织液或用手术刀,刮取少许组织做涂片,染色镜检。
四、黑热病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患者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口服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注意防止继发感染。对严重贫血和粒细胞减少者给予少量多次输入新鲜血,若合并细菌感染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
(二)病原治疗
1.锑剂
常用5价锑制剂葡萄糖酸锑钠(sodiumstibogluconate),又称斯锑黑克,对杜氏利什曼原虫有很强的杀虫作用。疗效迅速而显著。
(1)六日疗法:总剂量成人一般100mg/kg,儿童150~170mg/kg,平分6次,每日1次,肌内注射或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射。用药后体温可迅速下降,脾逐渐缩小,血象恢复正常。病原体消失率93%~99%。
(2)三周疗法:感染严重或体质衰弱者总剂量成人150mg/kg,儿童200mg/kg.平分6次,每周2次,肌内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注射。疗效与上法相似。
(3)重复治疗:感染严重一疗程未愈或复发病人,可增加剂量重复治疗。在6日疗法剂量基础上加大1/3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