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毒性肺炎传染的病因
病毒性肺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常见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其次是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某些肠道病毒,如柯萨奇,埃可病毒等,以及水痘,风疹,麻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感染从上呼吸道开始,气道上皮有广泛的破坏,粘膜发生溃疡,被覆纤维蛋白性膜,气道的防御功能降低,容易招致细菌感染,免疫状态低下者,尚可合并真菌,原虫特别是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单纯性病毒性肺炎引起间质性肺炎,肺泡间隔有大单核细胞浸润,肺泡水肿,被覆含血浆蛋白和纤维蛋白的透明膜,使肺泡弥膜距离增厚,肺炎可为局灶性或广泛弥漫性,甚至实变,肺泡细胞和巨噬细胞内可见病毒包涵体,细支气管内有渗出物,病变吸收后可留有肺纤维化,甚至结节性钙化。
二、病毒性肺炎传染的诊断
一,病史,症状:
起病缓慢,初期多有咽干,咽痛,喷嚏,流涕,发热,头痛,纳差以及全身酸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病变累及肺实质可有咳嗽(多为阵发性干咳),胸痛,气短等症状,病史询问应特别注意有无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情况。
二,体检发现:
体征多不明显,有时可在肺下部闻及小水泡声。
三,辅助检查:
(一)X线胸片,两肺呈网状阴影,肺纹理增粗,模糊,严重者两肺中,下野可见弥漫性结节性阴影,实变者少见。
(二)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也可稍高或偏低,继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三)病原学检查:病毒培养较困难,不易常规开展,肺炎病人的痰涂片仅发现散在细菌及大量有核细胞,或找不到致病菌,应怀疑病毒性肺炎的可能。
(四)血清学检查: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双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或血清抑制试验抗体滴度增高4倍或以上有确诊意义,近年用血清监测病毒的特异性IgM抗体,有助早期诊断,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标组化法,辣根过氧化物酶-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法等,可进行病毒特异性快速诊断。
三、病毒性肺炎传染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保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必要时氧疗。
二、抗病毒药物治疗:
金刚烷胺0.1g,2次/d,连用3~5天;病毒唑,10mg/kg,2~3次/d,口服或注射;板兰根、黄芪、金银花、大青叶、连翘等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还可用α-干扰素,胸腺肽等。
三、继发性细菌感染时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
病毒性肺炎为吸入性感染,通过人与人的飞沫传染,主要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常伴气管-支气管炎,家畜如马、猪等有时带有某种流行性感冒病毒,偶见接触传染。粪经口传染见于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通过尘埃传染。器官移植的病例可以通过多次输血,甚至供者的器官引进病毒。血行播散的病毒性肺炎并不伴气管-支气管炎。
四、病毒性肺炎传染的预防护理
病毒性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可散发流行或暴发,在非细菌性肺炎中,病毒感染约占25%~50%,患者多为儿童,成人相对少见,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药物广泛应用于肿瘤,器官移植,以及爱滋病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多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都可引起严重的肺炎,病毒性肺炎为吸入性感染,通过人与人的飞沫传染,主要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常伴气管-支气管炎,家畜如马,猪等有时带有某种流行性感冒病毒,偶见接触传染,粪经口传染见于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通过尘埃传染,器官移植的病例可以通过多次输血,甚至供者的器官引起病毒,血行播散的病毒性肺炎并不伴气管-支气管炎。
病毒感染后抗体出现较迟,对控制感染作用不大,干扰素对易感细胞的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有阻止病情发展和防止其播散作用,细胞免疫对某种病毒有控制作用,如白血病或何杰金病的细胞免疫缺损,很易感受疱疹和水痘属病毒,而对其他病毒却无易感性,目前国内已对婴幼儿广泛接种减毒麻疹活疫苗,现麻疹已极为少见,麻疹肺炎更为罕见。
人体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对易感的病人,特别是针对水痘与麻疹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特异性免疫接种对流行性感冒,腺病毒,麻疹等虽有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防止发作。
因此,要预防病毒入侵人体,需要注意增强自身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