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幼儿保健

宝宝牙齿发育常见问题,正常婴儿牙齿生长发育的过程,宝宝长牙期的饮食禁忌

导读:上前牙好发婴幼儿龋齿,主要因为不良的喂养、饮食习惯和不良的口腔清洁习惯,再就是牙齿靠近牙龈(牙床)的部分矿化相对其他部位要程度低。

一、宝宝牙齿发育常见问题

 个体有差异

孩子牙齿的萌出个体差异很大,有的早些,有的晚些,但就某个孩子而言,都是正常的。牙齿萌出早的孩子,可能在4个多月下切牙就开始萌出;大部分孩子都是6~8个月开始萌出;而很少一部分孩子是1岁以后,有的接近1岁半牙齿才萌出。但对这些孩子而言,如果没有全身发育异常,就是正常的。

虽然,孩子牙齿的萌出有的开始的早,有的开始的晚,虽然牙齿的萌出总会有一定的顺序,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按照这个顺序不变萌出,有时萌出的顺序会有些少许变化,这也属于正常的范围。

记得专家门诊有这么一个咨询:“宝宝7个月,5个半月出的下面两颗牙,现在上面的牙也要出了,但不是出的2个门牙,而是门牙两边的小牙,出门牙的地方已经发白,请问正常吗?”从孩子妈妈的叙述来讲,这个孩子牙齿的萌出是正常的。有时在前牙区,无论是上牙还是下牙,萌出的时间和顺序会有所变化,对孩子来说,都是正常的。并不是因为孩子牙齿的萌出,跟书上说的有轻微的变化,就不是正常的,这种观念和想法都是错误的。

宝宝龋齿

每天的门诊,跟孩子打交道,遇到最多的疾病就是孩子的龋齿,也就是大家说的“蛀牙、虫牙”。龋齿的发病有3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牙齿的发育不好,矿化程度低;二是不良的喂养、饮食习惯和口腔清洁习惯;三是细菌的作用。对于婴幼儿来讲,主要的致病因素是不良的喂养、饮食和口腔清洁习惯。

孩子牙齿的发育,早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了,最早开始于孕期的14~16周,直到孩子出生后一年,在这段时间内,只要出现影响妈妈(孕期)和孩子(生后)健康的不良因素,都有可能引起孩子牙齿的发育缺陷,而发育缺陷的牙齿因为存在先天不足,所以在同等条件下,就更容易患龋齿。但有时,有的家长往往很难区分是牙齿发育缺陷还是得了龋齿,在前牙区发生这种情况就更为明显了。

上前牙好发婴幼儿龋齿,主要因为不良的喂养、饮食习惯和不良的口腔清洁习惯,再就是牙齿靠近牙龈(牙床)的部分矿化相对其他部位要程度低。而且这个部位,往往食物软垢和菌斑容易堆积,加上这些部位孩子很难清洁干净,所以往往这些部位先发生龋齿,有的会一块块、一层层剥脱,变色呈深黄色、黄褐色、褐色。而远离牙床的那一部分牙冠,则是正常的。这里需强调,如果家长怀疑和发现孩子的牙齿有异常,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治疗。

釉质发育不全

记得专家门诊时,有这么一个咨询:“我女儿32个月,从她6个月的时候长牙,之后每月长一颗,直到9月份长了4颗牙。后来就慢了,大概18个月是长全了,就是2颗门牙刚长出来的时候就只长了一半,上半靠牙根的地方还很正常,下半段却是咖啡色,请问是什么原因,我看到书上说是先天性牙釉质不全。现在孩子一切正常,就是笑起来露出牙齿的时候,门牙象蛀了一样。请问到孩子长大了,会不会一直这样呢?”

从家长的叙述,我更倾向于是牙齿的釉质发育不全。至于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要基于病史和家族史。当然,真正确诊,还应到门诊进行检查,这样便可一目了然,毕竟有时家长的描述会有出入。当然,在换牙前,乳牙的釉质发育不全不会消失,父母要做的一是认真帮宝宝清洁牙齿,防止发生蛀牙;二是考虑修复治疗。如果家长的叙述是门牙“上半靠牙根的地方是咖啡色,下半段还很正常”则就有可能是蛀牙。

定期口腔检查

上周的门诊看到一个3岁的男孩,因为右下磨牙(槽牙)疼痛和不敢吃东西才来就诊,小家伙整个右侧脸都肿了起来。一问家长,才知道到目前为止,孩子从没有到医院来检查过,这次如果不是牙痛,还不会就诊。

完成了孩子的这次治疗,我在想,如果孩子早些就诊和检查,就会早发现龋齿,可能通过简单的治疗,一次就能完成。而发展到目前这种状况,治疗需几次,而且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会增加许多,孩子遭受的痛苦也会增加许多。

婴幼儿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是龋齿,常见的咬合异常主要是反咬合,这些主要与不良的口腔喂养和清洁习惯有关。孩子定期检查,就会尽早发现:第一个检查方面,孩子是否开始采取口腔清洁习惯,方法是否科学和正确;第二个检查方面,孩子是否存在不良的口腔喂养习惯;第三个检查方面,孩子是否有口腔发育的异常;第四个检查方面,孩子是否有一些口腔疾病。

二、正常婴儿牙齿生长发育的过程

正常的婴儿在大约7个月时长出第一颗乳牙,但是在3~4个月大的时候起就流口水,咬东西或有烦躁表现。由于婴儿在头2年半的时间里要出20颗牙,这就容易地看到他们在这个时期的大多数时间里是在长牙。这段时间里因出牙而引起的各类小病也特别多。

往日习惯于把感冒、腹泻、发烧说成因出牙而引起。当然,这些疾病因细菌引起而不是因为出牙引起。不过,看起来某些婴儿出乳牙似乎是降低了抵抗力,使婴儿在那个时候较容易得到感染。但是,如果你的婴儿在出牙期间生病,或者高烧达华氏101度,那就需要医生进行诊断,和没有出牙在发烧的婴儿进行同样的治疗。

通常,开始的两颗乳牙是下排中间的二颗门牙,几个月之后长出上排中间四颗门牙。婴儿一般在大约1岁时长全这6颗乳牙,上面4颗,下面2颗。在这之后,通常是几个月之后又连续长出6颗,下排二颗紧贴左右二颗门牙,加上4颗臼齿。臼齿和门牙之间留有生长犬齿的空位。

第一颗臼齿长出之后,在门牙和臼齿之间的犬齿要隔几个月才长出。最常见的是在第2年的下半年。最后长的是第二批四颗臼齿。正好在第一批臼齿长出之后,通常在第3年的上半年长出。

三、宝宝长牙期的饮食禁忌

宝宝长牙不能吃什么?

四环素类药物。

四环素类药物可导致牙齿发黄发黑,通常妊娠期和哺乳的妇女及八岁以下的宝宝使用了四环素类药物即可能有四环素牙,特别是在宝宝5岁前服用影响更大。

含氟量过多的水。

恒牙的发育矿化是在6-7岁以前就完成了的。饮水中含氟量以保持在0.5-1ppm之内最适宜,这个浓度能起到防龋作用,且不会发生慢性氟中毒。如果在牙齿发育矿化期间,长期饮用含氟量过多的水,会造成黄斑牙(医学上叫氟釉牙或氟斑牙),甚至导致慢性氟中毒。

甜食、碳酸饮料。

糖果、带黏性的甜食容易附着牙面和牙缝之中,可发酵产酸,构成龋齿。碳酸饮料也易引起蛀牙,还会影响食欲,因此要避免宝宝就餐前尤其是睡前吃零食或糖果。

 宝宝长牙吃什么食物好?

 2颗牙期

宝宝一般在4-8个月时,下颌的一对乳中切齿悄悄萌出,从此宝宝就脱离没有牙齿的行列。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喜欢将任何他拿得到的物品放到口中咀嚼,让人很是哭笑不得,有时更会模仿大人的动作咀嚼筷子和汤匙。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试着给予宝宝一些半固态的食物,比如马铃薯泥、蛋黄泥、麦片粥等等,让宝宝体验由水状饮食到糊状饮食的过度。稍有稠度的辅食,可以让宝宝意识到他的食物开始有所变化,为日后添加固态食物让宝宝锻炼用牙齿咀嚼打基础。

4颗牙期

大概8~12个月之时,宝宝的上颌又会长出两颗牙齿甚至更多。此时宝宝的营养需求越发的高,在这个时期妈妈应该给予宝宝更多的选择,比如肉泥、肉末、西红柿、豆腐等等。

但是宝宝如果咀嚼能力不好,宝宝的消化功能又薄弱,块状的食物没有经过牙齿的碾碎进入消化系统,营养物质是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的。因此家长在这个时期,要有意识的用固态食物来引导宝宝练习咀嚼。

6~8颗牙期

宝宝在9~13个月时上颌的侧门牙萌出,10~16个月时下颌的侧门牙也将萌出。宝宝在这个时期开始慢慢地适应固体的食物,肠胃的消化机能也渐趋成熟。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给予宝宝固体的食物,比如水蒸蛋,蔬菜之类的。

8~12颗牙期

大概在13~19个月的时候,宝宝会萌生第一颗乳磨牙(大牙)。

有了乳磨牙之后,宝宝的咀嚼功力大大提升。在这个时期,宝宝会很有热情地自己用勺子把食物送到嘴里,即使吃得满桌子都是,也是值得妈妈去鼓励的,这对于宝宝以后的性格也有影响。

这个时期可以减少液状食物的摄入,增加固体食物,比如软饭、面包、蔬菜、肉片等。

12~20颗牙期

在此后的第16到20个月期间,宝宝的20颗乳牙逐渐长齐,完成了乳牙系列的全部萌出过程,这个时期宝宝不但可以自己吞咽食物,而且摄食的技巧也渐趋完美,妈妈可以给予普通稍偏软的食物,如米饭、面条、大豆等等。

恒牙萌出期

孩子到六七岁左右,恒芽就开始陆续萌出,替换原有的乳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让孩子多吃些海蜇、花生、甘蔗等耐嚼食物,以保持对乳牙良好的刺激作用,促使乳牙按时脱落。当孩子门牙和后磨牙都已萌出,可给其增加些芹菜、玉米、苹果等食物,使换牙顺利完成,让孩子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

四、影响宝宝长牙的4大因素

宝宝明明已经到了长牙的年龄,为何迟迟不见牙齿冒出呢?父母不禁焦虑起来:“是不是发育有问题?”“要不要补充钙片?”其实,牙齿生长缓慢并非缺乏营养那么简单,以下4大因素均有可能与长牙过慢有关。

1.先天遗传

幼儿长牙较慢的主要原因来自遗传,包括家庭病史、种族等,甚至连性别也会有所差异。根据多数研究报告来看,女孩的长牙时间会比男孩早一些。

2.后天环境

除了先天遗传因素之外,后天环境也可能间接造成长牙缓慢。就拿早产儿来说,他的长牙时间就必须先扣除早产时间,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比较准确。如果是胎龄30周就出生的早产儿,那么长出第一颗牙的时间就必须延后10周(通常是出生后6~8个月时)。另外,凡是出生体重过轻的婴儿,也很可能出现长牙较慢的问题。

3.系统性疾病

唐氏症、脑下垂体分泌异常、外胚层发育不全症候群等,都有可能造成幼儿长牙的速度有所差异,必须通过抽血检查才能确定真正的病因。

4.外伤与感染

如果孩子的乳牙出现高低不一的情况,则很有可能是牙齿受到过外力撞击,导致与牙齿相连的韧带坏死,而以新生骨头取代(骨沾黏),从外观看来只是某颗牙齿生长较慢,实际上却会影响到恒牙的萌发。如果幼儿乳牙提早丧失,牙龈表面便会生成结缔组织,一旦恒牙此时还未充分成长,就会受到压迫而导致恒牙出牙较慢。另外,有时幼儿所服用的药物会让牙龈增厚,牙齿不易冒出,也会让父母产生长牙较慢的误解。

幼儿的长牙周期都不尽相同,虽说应在约6个月大时长出第一颗牙齿,不过就乳牙而言,出牙的时间差距在半年之内都算正常,而恒牙萌出时间的合理差距甚至可延长至1年。所以,一般无需过度担心,通常只是长牙时间的快慢不同,并不会影响到牙齿的功能。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