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病因有哪些
呼吸道感染(25%):
(1)呼吸道病毒感染:在婴幼儿期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其他如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偶尔可见。
(2)支原体感染: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不成熟,支原体可以引起婴幼儿呼吸道慢性感染,若处理不恰当,可以导致反复不愈的咳嗽和喘息。
(3)呼吸道局灶性感染:慢性鼻窦炎,鼻炎,中耳炎,慢性扁桃体炎,是常见的儿童上呼吸道慢性局灶性病变,一方面可以引起反复的感染,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反复的咳喘,需要对这些病灶进行及时处理。
吸入过敏物质(18%):
1岁以上的幼儿,呼吸道过敏逐渐形成,如对室内的尘螨,蟑螂,宠物皮毛和对室外的花粉等变应原过敏,长期持续低浓度变应原吸入,可以诱发慢性气道过敏性炎症,引起机体致敏,并产生气道慢性特应性炎症,促进BHR形成,随着接触变应原时间增加,气道炎症和BHR逐渐加重,往往发展成儿童哮喘,短时间吸入高浓度变应原可以诱发急性哮喘;这类哮喘发作较为突然,多数在环境中变应原浓度较高的季节发作。
二、小儿支气管哮喘如何预防
减少病儿的精神刺激和思想负担,小儿支气管哮喘也是一心身性疾病,由于发病与神经系统兴奋性有关,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告诉家长对待哮喘患儿应避免以下两种不正确倾向:
①过分宠爱和迁就,结果使患儿逐渐形成不正常的性格,疾病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
②对病孩关心太少,甚至对其产生厌弃和冷淡的态度,以致增加病儿心理上的压力,对病情不利。患儿也往往因病假缺勤,学习和体育锻炼方面的压力大,如不能正确处理,则会增加其精神负担,故对哮喘患儿,应在一定的医务人员监督下,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自我管理,每天记录哮喘日记,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医生还应对家长和患儿(年长儿)详细解释引起哮喘的发病因素和防治措施,鼓励家长、患儿与医生密切配合共同战胜疾病。患儿只要坚持治疗,多可减少发作直到基本痊愈。也有不少患儿由于自身体质改善及环境变更,至青春期获得自然痊愈。
三、小儿支气管哮喘时应该如何正确给药
首先,吸入给药治药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首选方式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小儿支气管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其优点是通过吸入,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教膜,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通常需要长期、规范吸入才能起预防作用。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应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随后吸入糖皮质激素。对于季节性哮喘发作的思儿,可在预计发作前2—4周开始持续、规则吸入糖皮质激素。
然后是口服给药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较重,吸入高剂量激素治疗,短期口服泼尼松1—7天,每日1—2mg/kg(总量不超过40mg),分2—3次。对糖皮质激素依赖型哮喘可隔日清晨顿服。不过长期口服泼尼松或地塞米松会有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正在生氏发育的儿童影响更大,所以在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时应尽量避免长期使用。
最后是静脉给药
对严重(重度)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儿童,应及早静脉给药,常用药物有甲泼尼龙1-2mg/kg,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5-10mg/kg,每日2—3次,一般短期内用,2-5天内停药。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如连续使用10天以上者,不宜骤然停药,应减量维持,以免导致小儿支气管哮喘复发。
四、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1、外源性哮喘:
多在6岁前发病,有明确的个人和家族变态反应性疾病史;有明显的季节和地区性;吸入变应原皮试常呈阳性;小儿支气管激发试验亦可阳性。年长儿前戏症状以过敏性鼻炎为主,不发热,连续打喷嚏,流清涕,鼻黏膜呈苍白色,鼻分泌物和末硝血均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清IgE亦升高,气道高反应性较正常小儿为高。
临床症状2、内源性哮喘:
以往认为多见于成人型哮喘,病情严重且顽固,多呈常年性或慢性的反复发作,无明显个人和家庭过敏史,皮肤试验大多阴性,也无明显季节性。过去认为感染性哮喘属内源性哮喘,但近年证实RSV所致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喘息的婴儿,其气道分泌物中存在特异性RSVIgE。
临床症状3、混合性哮喘:
凡小儿气管哮喘是一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疾病。发病机理至今不明,目前公认的机理有以下三方面。起病或急或缓婴幼儿发病前,往往有1~2日的上呼吸道感染,与一般支气管炎类似。年长儿起病比较急,且多在夜间,可能与夜间气候变化;室内积存较多的变应原如螨及屋尘等以及血内肾上腺素在夜间分泌减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