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鼻咽炎症状

导读:婴幼儿的鼻咽部不易窥见清楚,但因咽部分泌物及严重的鼻塞,可导致吸乳困难,易发生呛咳、平时张口呼吸,并影响睡眠。

一、鼻咽炎的症状表现

 1、间歇性

鼻塞特点为间歇性。在白天、天热、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鼻塞的另一特点为交替性。如侧卧时,居下侧之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由于鼻塞,间或嗅觉减退,头痛、头昏,说话呈闭塞性鼻音等症状。鼻咽部检查见粘膜慢性充血,增生肥厚,覆以分泌物或干痂。

2、粘脓性

大多数是黏液或者是粘脓性,偶成脓性。脓性多在季发性感染后出现。鼻塞,流涕清水样,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出现黄稠脓性分泌物。

 3、嗅觉下降

多为两种原因所致,一为鼻黏膜肿胀、鼻塞,气流不能进入嗅觉区域;二为嗅区黏膜受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嗅觉功能减退或消失。

 4、头沉重感

头痛、头昏慢性鼻窦炎多表现为头沉重感。

5、全身表现

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易疲倦、记忆力减退及失眠等症状。也会咽痛,咽干,轻度咳嗽,少量白痰。病程一般5~7日。

6、上呼吸道感染

鼻咽炎是全鼻咽部粘膜、粘膜下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主要发生于咽扁体。在成人与较大儿童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7、全身中毒

婴幼儿病情重、常有高热、抽风、脑膜刺激症状及腹痛腹泻、脱水等全身中毒症状。成人及较大儿童,其局部症状明显,如鼻塞、流涕、头痛及鼻咽部干痛、灼热感、异物感等。鼻咽部检查见粘膜急性充血水肿,并有多量粘液脓性分泌物附着,分泌物可沿咽后壁下流。婴幼儿的鼻咽部不易窥见清楚,但因咽部分泌物及严重的鼻塞,可导致吸乳困难,易发生呛咳、平时张口呼吸,并影响睡眠。本病可触及颈上部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二、鼻咽炎的病因

 1.病毒感染

以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多见,鼻病毒及流感病毒次之,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而传染。

2.细菌感染

以链球菌、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多见,其中以A组乙型链球菌感染着最为严重,可导致远处器官的化脓性病变。

3.环境因素

如高温、粉尘、烟雾、刺激性气体等均可引起本病。

慢性炎症引发:如感冒引起的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咽炎;再有咽部邻近组织的炎症蔓延而致,如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龋齿等。

4、不良生活习惯

例如嗜好烟酒,喜食煎炸辛辣食物,经常熬夜、失眠、夜生活频繁者容易罹患本病。

5、用嗓过度

长期用嗓过度造成咽部干燥、声带、喉肌受损易发生慢性咽炎。

鼻咽干燥不适,有黏稠样分泌物不易咳出,故病人咳嗽频繁常伴有恶心。严重者有声嘶、咽痛、头痛、头晕、乏力、消化不良、低热等全身或局部症状。鼻咽部检查见黏膜慢性充血,增生肥厚,覆以分泌物或干痂。

鼻咽炎是鼻咽腔受到病毒、细菌的侵扰后引发的炎症。通过检查可发现鼻咽部黏膜水肿、肥大、增生,并伴有分泌物。患者常感到鼻塞、打喷嚏、流清(脓)鼻涕、鼻咽部发痒、干咳痛有异物感、呼吸困难、头昏头痛、乏力、嗅觉减退、记忆力下降等临床症状。

三、鼻咽炎的治疗方法

 1、中药含片

中药含片治疗咽炎的主要为清火、败毒、清咽利喉类药物,对于一般性、初期咽炎症状具有缓解作用,对咽喉粘膜组织也不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因此,在轻微性咽炎的治疗中比较普遍。但由于中药起效慢、难以改善病变组织环境,对于急性鼻咽炎、顽固性性鼻咽炎等重症起效甚微。

2、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咽炎的主要为抗生素类药物,在急性期治疗效果确切,但抗生素对人体组织细胞破坏性很强,同时抗生素还具有很强的抗药性,使用频次过多,会产生无效反应。这也是目前普遍呼吁禁止使用抗生素的原因。

3手术治疗

临床治疗上多采用药物烧灼法、电凝固法、冷冻、激光、微波及射频治疗法。其中激光、微波及射频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少、无出血和疗效好的优点,成为近年来应用最广泛的技术。

4、病因治疗

清除邻近病灶,治疗全身疾病,戒除烟酒,预防鼻咽炎发作等。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至关重要。

5、局部治疗

咽部黏膜肥厚者可用3%硼酸溶液或2%-5%硝酸银局部涂布,有收敛及消炎作用。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及咽侧索肥厚者,可用冷冻、劭溜或激光等疗法以消除增生的病变组织。用各类喉片,如度米芬喉片、熊胆舒喉片等含化,对改善局部症状有一定效果。

四、鼻咽炎的预防方法

1.预防鼻咽炎,要注意保暖。尤其鼻炎患者,不论冬季还是夏季,如果处于低温环境(夏季室内空调环境),都要注意保暖。

2.多饮水、充分休息。患有鼻咽炎,会伴有鼻咽干燥、刺痛、发热等症状。想预防鼻咽炎,平时要注意多饮水、充分休息、保证周围空气清新、避开辛辣刺激食物等。

3.增强人体免疫力,可通过游泳、跑步等规则性运动,增强体质,从而有助于预防鼻咽炎。

4.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但要注意不可冷食,尤其夏季禁忌喝冰镇饮料等冰凉食物。

5.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鲜鱼、大豆等等。

6.避开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嗜好,注意个人卫生,做好周围环境的清洁工作。

7.如果发现高热、咳嗽、胸闷、恶心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接受诊治,以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