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急性胃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一、小儿急性胃炎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患儿宜少食多餐,进温软易消化食物,如烂面条、粥类等;急性期病情严重的患儿应暂禁饮食,可由静脉补充营养,待症状缓解后可进流质饮食,宜细嚼慢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搅拌,避免急食,以减轻胃的负担;痊愈期患儿仍应注意规律饮食,少进刺激性食物及甜食,以防病情反复。
2、一般护理:症状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患儿呕吐时,及时清除口腔内残留的呕吐物,并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以防感染。
3、心理护理:小儿急性胃炎是一种儿科常见的急症,患儿及家长易产生紧张与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讲解该病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消除患儿恐惧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二、小儿急性胃炎预防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服用对胃黏膜刺激性药物,应在饭后服用,必要时减量或换药,管理好腐蚀剂和有毒物质,防止小儿误服;避免生冷及刺激性食物等。
二、小儿急性胃有哪些饮食禁忌
小儿急性胃有哪些饮食禁忌?
一、饮食适宜:1.宜吃低酸度的食物;2.宜吃碱性的食物;3.宜吃容易消化的食物;4.宜吃不宜产气的食物。
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牛奶。容易消化吸收,且对胃粘膜无刺激性。可增加机体营养,促进恢复。200-300毫升每天。
青菜。容易消化吸收,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对胃肠道内的幽门螺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00g炒食。
鱼肉。蛋白质含量丰富,且容易吸收。可增加机体提抗力,以促进病情的恢复。120g清蒸食用。
三、饮食禁忌:1.忌吃酒精类的食物;2.忌吃燥热的食物。
四、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酒芯糖。内含有酒精,可造成胃粘膜的损伤,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诱发胃溃疡。换吃无酒精的食物。
醪糟。输入热燥的食物,且含有酒精成分,不利于胃炎的恢复。换吃其他性平的食物,如酸奶。
三、小儿急性胃有哪些临床症状
早期症状:多急性起病,表现为上腹饱胀、疼痛、嗳气、恶心及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水及黏液,可带血呈咖啡样,较多出血时表现为呕血及黑便。
晚期症状:呕吐严重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失血可致休克。
相关症状腹部不适嗳气恶心与呕吐腹胀
1.急性单纯性胃炎:起病较急,多在进食污染食物数小时后或24h发病,症状轻重不一,表现上腹部不适,疼痛,甚至剧烈的腹部绞痛,厌食,恶心,呕吐,若伴有肠炎,可有腹泻,若为药物或刺激性食物所致,症状则较轻,局限上腹部,体格检查有上腹部或脐周压痛,肠鸣音可亢进。
2.急性糜烂性胃炎:多在机体处在严重疾病应激状态下诱发,起病急骤,常以呕血或黑粪为突出症状,大量出血可引起晕厥或休克,伴重度贫血。
3.急性腐蚀性胃炎:误服强酸,强碱史,除口腔黏膜糜烂,水肿外,中上腹剧痛,绞窄感,恶心,呕吐,呕血和黑粪,并发胃功能紊乱,急性期过后可遗留贲门或幽门狭窄,出现呕吐等梗阻症状,急性胃炎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表现及内镜检查。
四、小儿急性胃有哪些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感染进食污染微生物和细菌毒素的食物后引起的急性胃炎中,多见沙门菌属、嗜盐杆菌及某些病毒等。细菌毒素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偶为肉毒杆菌毒素。近年发现幽门螺杆菌(H.pylori,Hp)也是引起急性胃炎的一种病原菌。
2.化学因素
(1)药物:水杨酸盐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误食腐蚀剂:强酸(如硫酸、盐酸、硝酸)、强碱(如氢氧化钠、氧氧化钾)引起胃壁腐蚀性损伤。
(3)误食毒性物质:毒蕈、砷、灭虫药、杀鼠剂等化学毒物,均可刺激胃黏膜引起炎症。
3.物理因素进食过冷、过热的食品或粗糙食物均可损伤胃黏膜,引起炎症。
4.应激状态某些危重疾病如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败血症、休克、大面积灼伤等,使患儿处于严重的应激状态,是导致急性糜烂性胃炎的主要原因。
5.蛋白过敏外源性蛋白过敏引起胃炎,在牛奶或牛奶制品喂养的婴儿中尤为常见。
二、发病机制
1.外源性病因可严重破坏胃黏液屏障,导致氢离子及胃蛋白酶的逆向弥散,引起胃黏膜的损伤而发生糜烂、出血。
2.应激状态使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内脏血管收缩,胃血流量减少,缺血、缺氧进一步使黏膜上皮的线粒体功能降低,影响氧化磷酸化过程,使胃黏膜的糖原贮存减少。而胃黏膜缺血时,不能清除逆向弥散的氢离子;缺氧和去甲肾上腺素又使碳酸氢根离子分泌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导致胃黏膜急性糜烂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