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土茯苓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导读:土茯苓据早年临床观察报告,以土茯苓为主,配合银花、甘草,或配合苍耳子、白藓皮、甘草,或配合忍冬藤、蒲公英、马齿苋、甘草。

一、土茯苓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无毒。归肝、胃、肾脾经,开散降泄。土茯苓热祛湿的功效在医学中应用非常广泛。

1、防治钩端螺旋体病。土茯苓100克,甘草15克,水煎每日2次分服。同时可根据病情辨证加减。

2、治疗梅毒。土茯苓据早年临床观察报告,以土茯苓为主,配合银花、甘草,或配合苍耳子、白藓皮、甘草,或配合忍冬藤、蒲公英、马齿苋、甘草。煎服。治疗现症梅毒及隐性梅毒,其血清阴转率在90%上下。其中晚期现症梅毒的治愈率为50%左右。

 3、善治湿热疮毒。阴痒是妇女常见的多发病,症见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者,亦称“阴门瘙痒”。土茯苓30克、槟榔10克,苦参、忍冬藤、车前草、地肤子、当归、白芍、黄柏、苍术、白鲜皮、土槿皮、川椒、百部各15克,甘草10克。每日1剂,外洗阴部,或坐浴,早晚各1次,每次15~30分钟,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一般连用5剂,阴痒即可消除。

4、清热止带。治疗妇人下焦湿热,阴道有豆腐渣样分泌物,兼有黄带,散发腥臭味。土茯苓、黄芪各30克,金银花、连翘、当归、败酱草、冬瓜皮、薏苡仁、黄柏、红藤、苍术、椿根皮、白术各15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二、土茯苓的几种最佳食用方法

 土茯苓的食用方法一、绿豆土茯苓糖水

材料:绿豆50克,红糖适量。药物:土茯苓50克。

功效:祛湿热,解毒凉血。

做法:绿豆洗净,土茯苓洗净,加水6碗煲至豆稔,加红糖,再煮片刻汤成,可饮食。

说明:绿豆有解毒清热作用,加土茯苓祛湿利水,使疖疮加速愈复。

土茯苓的食用方法二、三米土茯苓汤

材料:柴鱼、白茅根、茶树菇、洋薏米、生薏米、熟薏米、芡实、蜜枣、桂圆肉、土茯苓、知母肉,加入瘦肉、排骨或鸡。

做法:将材料放入12碗滚水中,煲约1个半小时便可饮用。

功效:薏米、土茯苓等材料,有助舒通血脉、降胆固醇、解毒消肿、祛湿通络。适合家中老人家饮用一款温和汤水。

土茯苓的食用方法三、土茯苓粥

原料:土茯苓10-30克,生米仁50克,

粳米50克。

用法:先用粳米、生米仁煮粥,再加入土茯苓(碾粉)混煮沸食用。

功效: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提示: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适用于痛风的防治。

 土茯苓的食用方法四、土茯苓炖龟

土茯苓洗净、浸泡片刻;龟置盆中淋入热水,使其排清尿,洗净,宰杀去头、爪和内脏,但连龟甲同用。先把土茯苓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煎熬1个小时,然后放入龟和生姜再熬2个半小时后,加入盐、油便可。

龟的功效:食后身不饥、益气增智、开胃、治劳倦内伤、四肢无力、大补阴虚。

土茯苓功效:健脾胃、张筋骨、利关节、止泄泻、除四身寒湿。

三、土茯苓真假识别方法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根茎,性平,味甘淡,入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的功效,用于治疗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等症。巿场上有以蓼科植物金荞麦的根茎冒充土茯苓,应注意鉴别。

1、真品土茯苓外观呈扁圆柱形而弯曲不直,且多具短分枝,表面土棕色或灰褐色,粗糙,常有刀伤切口及侧根残余部分,长5~22厘米,直径2~5厘米,个头较大。断面为类白色至淡红棕色,可见筋脉及多数小亮点。闻之气微,口尝味微甘涩。

2、伪品金荞麦的根外观呈不规则块状,且有隆起的疙瘩,表面为灰紫色或棕褐色,长3~15厘米,直径1~4厘米,个头较小。断面呈黄白色或黄棕色,中央有髓。口尝没有甘味,只是微涩。

根据临床经验,土茯苓配合银花、甘草,或配合苍耳子、白鲜皮、甘草,或配合忍冬藤、马齿苋、甘草等煎服,治疗现症梅毒及隐性梅毒。对晚期麻痹性痴呆,精神症状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土茯苓治疗麻疹、急性细菌性痢疾也有满意效果,而伪品金荞麦的根既不与土茯苓为同科植物,又不具备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土茯苓入药。

四、服用土茯苓的禁忌

土茯苓有清热止渴、清暑祛湿、开啤健胃、通便解疲的作用,但是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所以在服用土茯苓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中医之精髓在于辩证论治。中药是否对人体有毒害,在于其合理使用,必须准确地根据用药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种族以及皮肤等各方面的情况作为用药的依据,才能有效地减少或防止中药对人体的毒害。这里提醒大家在服用土茯苓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肝肾阴亏者慎服。

 2、孕妇谨喝土茯苓。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有中医师指出土茯苓可以去胎毒,但也有部分中医师持反对意见,认为土茯苓容易导致滑胎,建议孕妇怀孕期间还是少饮为好。

 2、过敏者忌服。

3、服用土茯苓应避免米醋,浓茶等物质,以及注意服用剂量。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同时还会发生中毒过敏症状,比如腹痛,皮肤红肿,支气管哮喘发作等情况。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食物与运动热量消耗转换

相关菜谱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