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的护理怎么诊断新生儿流行性腹泻

导读:但也有反对药物预防,因为药物预防后带菌率更高,症状可能推迟出现,有时还可能使症状反复发作,延长流行时间。

一、新生儿流行性腹泻的护理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的预防主要是消毒隔离和治疗患者,以切断感染源。一旦发现新生儿腹泻就应立即隔离患儿和其父母,并积极治疗患者。如发现流行已难避免,立即将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的婴儿集中在一个病房,每天做大便培养,严密观察腹泻的发生。对大便培养阳性者再另集中隔离。

有作者认为凡大便培养阳性者,不论有无腹泻都给予抗生素预防,疗程5天。但也有反对药物预防,因为药物预防后带菌率更高,症状可能推迟出现,有时还可能使症状反复发作,延长流行时间。

腹泻流行的婴儿室都应检疫,不收新婴儿或新病人,将已康复的婴儿集中在一起,大便培养阴性3次后出院,未发生腹泻的新生儿也另集中在一间,经过潜伏期(1~6天)后大便培养阴性3次后方可出院。任何病儿出院后,原床位上的用品如被褥、被单、枕头及病床都应消毒。

婴儿室和病室在流行期间应每天消毒,地板湿拖,家具湿揩,不让灰尘飞扬,定时作空气、地板、墙壁和家具拭子培养。

工作人员应特别注意手的刷洗,每接触一患儿后应再洗手,方可接触另一婴儿,定时作手拭子、鼻腔拭子和大便培养,阳性者暂脱离病室或婴儿室。喂奶前需戴消毒手套然后装奶头。对有粪便污染的尿布和床单需集中在一起,消毒后才可送出病室。

二、新生儿流行性腹泻的病因是什么

细菌以大肠埃希杆菌较为常见,致病性大肠埃希埃希杆菌(EPEC)、产毒性大肠埃希杆菌(ETEC)和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EHEC)都曾发生过新生儿流行性腹泻,尤以EPEC是常见的病因,流行性强,有时可引起整个病区婴儿腹泻的流行,甚至传至院外,引起整个地区婴儿的流行。流行开始的第1例,多来自孕母分娩前后的腹泻,或宫颈存在大肠埃希杆菌,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得到感染。也可能在分娩后从母亲处得到感染,于生后1~6天发病,先传给婴儿室中附近的新生儿,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流行。另一种传播方式是曾与流行性腹泻的新生儿有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或从工作人员的手或带菌者间接感染到疾病,但尚在潜伏期,作为正常婴儿出院,回家后不久发生腹泻,被送至另一医院的新生儿病室,引起该病室的腹泻流行。

鼠伤寒沙门菌也是流行性腹泻的重要病原,鼠伤寒菌分布广泛,对人和某些动物都可引起疾病,病愈后带菌率又高,因此细菌来源多,发病率高。腹泻的流行常来自孕妇或工作人员的带菌者或患者。有报道工作人员的鼻腔也可带菌,经手的媒介传给新生儿,因此在鼠伤寒发病率高的地方要特别注意新生儿腹泻的流行。新生儿感染沙门菌后带菌率比儿童或成人要高,因此新生儿患者腹泻控制后要多次作大便培养,至少连续3次阴性后方可出院。

三、新生儿流行性腹泻的诊断

感染与非感染性腹泻根据临床有无感染症状容易鉴别,肠内感染性腹泻和肠外感染性腹泻,前者腹泻症状重,后者只是症状性腹泻,有原发感染性疾病的表现,也易鉴别。新生儿流行性腹泻病根据流行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可确诊。

1.肠内感染性腹泻

(1)流行病学史:根据病史特点进行鉴别分析,婴儿室有腹泻流行,提示有大肠杆埃希菌、鼠伤寒沙门菌、变形杆菌或病毒性肠炎之可能。母亲有发热、早期破水、产程长或窒息史等,要考虑有感染性腹泻的可能。

(2)临床表现:根据症状体征特点进行鉴别分析,腹泻早期即出现体温异常、发热或体温过低,面色不佳、呕吐、大便含黏液或脓血,镜检有红、白(脓)血球,提示为感染性腹泻,进一步便涂片染色检查、培养或病毒分离,可鉴别肠炎性质(病原)。

2.肠外感染有感染中毒症状,有原发感染性疾病表现,便镜检有少量白细胞。

3.非感染性腹泻如糖类消化吸收不良、脂肪消化吸收等,无感染表现。

四、新生儿流行性腹泻的治疗

1.控制感染根据病原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可选用头孢第三代抗生素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安美汀)。病毒性腹泻不必使用抗生素。真菌性肠炎应停用抗生素,用制霉菌素口服。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新生儿腹泻要随时观察是否有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要及时予以纠正。

3.补液量新生儿个体差异较大,不同出生体重,不同日龄,需要量均不同,要个体化,对轻、中度脱水补液量不宜过多。对重度脱水,有循环衰竭者,先给2∶1等张液20ml/kg,静脉滴注。

4.补液性质等渗脱水补1/2张,低渗脱水补2/3张,高渗脱水补1/3张。

5.补液速度输液总量的一半,以8~10ml/(kg·h)速度静脉滴注,约需8h,另一半以5~6ml/(kg·h)速度静脉滴注。早产儿补液速度应<7ml/(kg·h)。

6.纠正酸中毒用碳酸氢钠,根据血气分析BE值计算,5%碳酸氢钠(ml)=-Be×体重(kg)×0.5,先用计算量的一半,用5%葡萄糖等量稀释静脉滴注。纠正酸中毒的目标是使pH不低于7.25。

7.纠正电解质紊乱新生儿腹泻易发生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补钾不宜操之过急,如血钾<3.5mmol/L,可给氯化钾1.5~3mmol/(kg·d),用10%氯化钾1~2ml/(kg·d),稀释成0.15%~0.2%,持续静脉滴注。

8.其他治疗可用双八面体蒙脱石(思密达),每次0.5g,2~3次/d。腹泻时间较长者需用微生态调节剂,如双歧杆菌(丽珠肠乐)口服。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