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管运动性鼻炎有哪些饮食禁忌
(一)饮食适宜:1、宜吃清淡的食物2、宜吃酸甘滋阴的食物3、宜吃有一定治疗作用的食物
(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冬瓜。冬瓜有清热化痰,消肿利湿的作用,可一定程度上缓解鼻部不适每周1-2次,也可以喝汤
雪梨。雪梨能祛痰止咳,对咽喉有养护作用,另外,还具备清热解毒的功效每周1-2次,另外,还可以用金银花泡茶饮用
萝卜。白萝卜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菌、抗病毒的能力,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可以多食用每周1-3次
(三)饮食禁忌:1、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2、忌吃刺激性的食物、饮品3、忌吃过冷的食物
(四)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辣椒。辣椒本身不会加重鼻部炎症,由于鼻部与咽喉相邻,鼻部炎症会一定程度的感染咽喉,食用辣椒等食物会引起咽喉不适禁忌辣椒
芥末。芥末属于刺激性食物,会引起鼻部不适,出现鼻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加重鼻炎的症状禁忌食用
酱菜。大蒜和芥末一样,都属于刺激性食物,但大蒜本身具备抗菌作用,刺激性较弱,可少吃可以少量食用
二、血管运动性鼻炎有哪些临床症状
几乎每个人都会有偶然的鼻部症状,因此区别正常鼻和病鼻有时比较困难。但只要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认真分析诱发因素,鼻部症状每天累计超过1小时,病程长达一个月以上者,在排除下列疾病后,可诊断为血管运动性鼻炎。
1.变应性鼻炎
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鼻分泌物中有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季节性鼻炎发作呈季节性。
2.感染性鼻炎
有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之分。鼻分泌物常为粘液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中多为嗜中性粒细胞。
3.非常变态反应性嗜酸细胞增多性鼻炎
鼻分泌物中有大量嗜酸细胞,但无其他变态反应依据。
4.阿斯匹林不耐受三联症
虽然鼻分泌物中可有多量嗜酸细胞,但患者有水杨酸制剂或其他解热镇痛药过敏史和哮喘史,鼻内有鼻息肉。
5.过强反向性鼻
炎由鼻内感觉神经轴突反向过强引起,以突发性喷嚏为主要症状,发作突然,消失也快。
鼻粘膜组织学改变表现为杯状细胞增多,血管扩张,腺体增生和组织水肿,与变应性鼻炎不同的是组织中很少有粒细胞浸润,小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完整。
三、血管运动性鼻炎有哪些病因
1、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神经肽y,通过在血管壁上的相应受体以维持鼻粘膜血管张力。刺激副交感神经时,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通过在血管壁和腺体上的M受体以引起血管扩张和腺体分泌。晚近研究又发现,在鼻粘膜副交感神经中存有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刺激翼管神经(主含副交感神经)时,该VI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释放VIP,后者可引起血管扩张,而且这种血管扩张不能被阿托品阻断。Uddman(1987)认为,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腺体分泌是乙酰胆碱所致,而血管扩张则源于非胆碱样血管扩张因子--VIP。
反复的交感性刺激(过劳、烦躁、焦虑、精神紧张等),可消耗过多的神经递质合成酶和已合成并贮备在神经末梢的递质,使α1和β受体的数目相应减少,可引起交感性张力减低。某些抗高血压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及抗抑郁药均为交感性阻滞剂,反复应用也可造成交感性张力降低。在交感性张力降低时,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可引起血管扩张、腺体分泌旺盛,而产生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症状。早在1943年Fowler就发现颈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可使患者发生血管运动性鼻炎。摘除颈上交感神经节后可导致动物鼻粘膜血管扩张、粘膜下水肿、腺体增生,并发现腺体周围有活性增高的胆碱酯酶。这些改变与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粘膜组织病理所见完全相同。
2、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失调也可引起鼻粘膜反应性改变。甲状腺功能低下可引起自主神经交感性张力降低。此类患者常以鼻塞为主要症状。雌激素水平变化也可引起鼻部症状。许多临床资料证明一些女患者在经前期或妊娠期有明显鼻部症状,例如鼻塞、多发性喷嚏、清涕。动物实验证实,提高体内雌二醇水平可使动物鼻粘膜反应性明显增强,可见鼻粘膜上皮增厚、组织水肿、小血管扩张,腺体增生等。雌二醇的这种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不过已发现体内雌二醇水平增高时,可使鼻粘膜组织中胆碱能M-受体增加、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减少。雌二醇还能增强肥大细胞非免疫性组织胺释放作用。
3、组织胺等炎性介
质的非免疫性释放引起组织胺等介质非免疫性释放的因素有多种,如化学性(má醉药、水杨酸制剂)、物理性(骤变的温度、湿度、气候、尘埃)、神经性(情绪变化)等。组织胺非免疫性释放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不管准确机制如何,均受细胞内cAMP水平调节。只要能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下降,就可使肥大细胞释放介质。
四、血管运动性鼻炎有哪些手术治疗方法
岩浅大神经切断术。Ziegelman(1934)首次倡导用该手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我国樊忠(1987)以该手术治疗11例血管运动性鼻炎,均有显著近期和远期疗效。但因手术需要开颅实施,一般患者不易接受。
岩浅在神经是单纯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来自桥脑的泪腺核,进入内耳道后称为中间神经,下行抵面神经的膝状节,从该节发出后进入岩部骨管内向前走行,出面神经管裂孔后,在硬脑膜外行于岩部前面的岩浅大神经沟内,经三叉神经节或下颌神经的下方到破裂孔,与颈内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发出的岩深神经合并,构成翼管神经。据林元问等(1985)30具成人尸体,60侧的研究,岩浅大神经全长15.38?1.91mm。近端为骨管段长3.64?14mm;远端为沟段,长11.73?2.69mm。全段横径皆较细,约0.42?0.09mm,有细小血管伴行,动脉多来自硬膜中动脉后支。此神经的沟段深浅不一,有7侧(11.6%)神经干完全隐藏于沟内,沟的两边缘在神经干的浅面形成一条很窄的骨缝,给在沟内切断神经干带来一定困难。
在岩浅大神经的外侧有岩浅小神经,二者基本并行排列,其横径均值为0.36?0.09mm,绝大部分走行于骨管内,少数走行于沟内,术中应注意勿错认为岩浅大神经。
面神经管裂孔与前方的棘孔和后方的弓状隆起的距离约1cm,并在一条直线上。面神经管裂孔处有银白色致密结缔组织膜和硬脑膜粘连,为手术重要解剖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