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维生素B1缺乏病有哪些饮食禁忌
一、小儿维生素B1缺乏病吃哪些对身体好?
1)多吃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瘦猪肉、洋火腿、牡蛎、牛肉、牛奶、蛋、猪肝、鸡肉、鳗鱼、绿豆、芦笋、玉米、马铃薯、花椰菜、胚芽米、菠菜、芹菜、橘子、番茄等。
2)多吃含纤维的食物,以保持大便的通畅。
二、小儿维生素B1缺乏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经常吃精米。精白米中维生素B1的含量仅为糙米的1/3,所以常以精白米为主食,容易得“脚气病”。
三、食疗方
黄豆炒笋片
【组成】黄豆250克鲜笋250克食盐、味精各1克植物油25毫升酱油5毫升姜丝、蒜末5克
【制作】将黄豆泡发,鲜笋洗净切成片;油热加入姜丝、蒜末,煸炒出香味倒入黄豆;黄豆七成熟时放入笋片、酱油;至食物炒熟放入食盐、味精,翻炒均匀即可。
【功效】降脂降压、养肝开胃。
【适用】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脂肪肝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分析】黄豆中含有维生素B1,每100克的含量为410微克,并且购买方便,是人们常见常食的豆类。竹笋味道爽口、清脆,与黄豆搭配颜色和谐,有助于增进食欲。
二、小儿维生素B1缺乏病有哪些症状
硫胺素缺乏将导致脚气病,脚气病是硫胺素摄入不足的最终结果,主要影响心血管和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炎、肌肉萎缩、组织水肿、心脏扩大、循环失调及胃肠症状。乳儿的发病常因乳母有维生素B1缺乏而使乳汁中的含量不足所造成。维生素B1缺乏往往同时有烟酸缺乏。
1.婴儿型脚气病
多发生于数个月的婴儿,发病急、突然,较成人型难以捉摸,可出现多种临床表现,但以心血管症状占优势。
1)消化系统症状: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呕吐、大便不消化,有时腹胀、便秘、腹痛或腹泻。
2)神经系统症状:消化道系统症状出现后不久就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突出者可分为脑型或神经炎型。初期有烦躁不安,哭吵,夜啼。脑型表现主要为发作型哭叫似腹痛状,烦躁不安,前囟饱满,头后仰。严重者可发生脑充血、颅内高压、昏迷而死亡。同围神经炎主要表现为肢体感觉障碍、周围性瘫痪,早期表现为四肢无力,其后,症状加重,同时足趾的背屈运动受限。跟腱反射和膝反射初期增强,随后减弱,最后消失。软腭反射障碍,吃奶出现呛咳,吞咽困难。如有神经炎则有肌力减弱,腱反射减低,甚至肌肉萎缩。如果累及脑神经,可有眼睑下垂,视神经萎缩,吞咽困难。累及喉返神经时则发音嘶哑。后期出现颅内压增高或前囟饱满,神志不清等。
3)心血管症状
出现心悸、心动过速,婴儿可出现奔马律,呼吸困难,晚期出现发绀,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肺充血及肝淤血。如不及时治疗,很快死亡。
2.水肿及浆膜腔积液
水肿可遍及全身,多发生于下肢,浆膜腔积液,可发生于心包腔、胸腔和腹腔。由于喉的水肿而出现失声,或出现特殊的喉鸣(脚气病哭声)。
三、小儿维生素B1缺乏病有哪些发病原因
1.摄入不足母乳中维生素B1的含量较牛乳低,母乳中的含量为16µg/ml,牛乳中的含量为42µg/ml,但母乳中的维生素B1含量,对婴儿的生长需要已足够。如果乳母膳食中维生素B1的摄入量缺乏,则会引起母乳中的维生素B1不足,如不及时补充,此母乳喂养的婴儿也将引起维生素B1缺乏症。
2.吸收障碍如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腹泻、慢性痢疾、胆囊纤维化、肠道感染等疾病,均可减少维生素B1的吸收。肝、肾疾病将影响TPP的合成,造成维生素B1缺乏。维生素B1缺乏使胃液中酸度降低,从而在胃肠道中维生素B1复合物内的维生素B1释放减少,影响了维生素B1的吸收。
3.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儿童生长发育速度较快,需要量也相对较多;如小儿患结核、麻疹、水痘、肺炎以及高热时,或患有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代谢率增加的疾病时,维生素B1的消耗增加,如此时未予及时补充,则造成维生素B1的缺乏。
4.遗传代谢障碍遗传性维生素B1代谢与功能障碍,引起的维生素B1缺乏症,一般具有高度的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或父母近亲结婚史。
四、小儿维生素B1缺乏病有哪些治疗方法
一、治疗
1.去除病因仔细询问病史,查明缺乏维生素B1的原因,治疗造成硫胺素缺乏的原发性疾病,如发热、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饮食增加含维生素B1丰富的食物的摄入量,并注意合理配合。如果乳母硫胺素缺乏,应及时予以补充,避免婴儿发生硫胺素缺乏症。
3.应用维生素B1(硫胺素)小儿症状较轻,一般维生素B1(硫胺素)的剂量为5mg/d;重症则需10mg/d静脉注射,2次/d,如症状缓解,则可改为口服。用维生素B1(硫胺素)治疗,神经症状一般于24h内缓解,心脏症状一般于24~48h缓解,而水肿则需48~72h缓解,运动无力的恢复一般时间较长,需1~3个月。如口服有严重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如长期腹泻、呕吐或大部分小肠切除后,需要全肠外营养维持者,可通过肠外途径予以补充。
二、小儿维生素B1缺乏病护理
用维生素B1治疗能迅速收效。未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时,常死于突发性心力衰竭或因脑充血、颅内高压而致昏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