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贝母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1.镇咳: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4mg/kg灌胃,对小鼠氨气引咳有抑制作用,4mg/kg皮下注射对电刺激麻醉猫喉上神经引咳也有镇咳作用。
2.解痉:贝母生物碱具有阿托品样作用,对兔、猫离体肺灌流表明,低浓度可使支气管松弛,高浓度则对支气管有轻微收缩作用。
3.对中枢神经的作用: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2mg/kg皮下注射,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4mg/kg灌胃使小鼠*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延长,2mg/kg皮下注射,对小鼠醋酸扭体法试验表明有镇痛作用。
4.其它作用:贝母碱和去氢贝母碱的各种药理作用均颇相似。1:5000-1:1000浓度蛙心灌流,可使心率减慢并产生房室完全阻滞;10mg/kg给麻醉猫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5mg/kg给兔静脉注射,呈现中等度的血糖升高;10mg/kg时,给麻醉猫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5mg/kg给兔静脉注射,呈现中等度的血糖升高;10mg/kg时,则呈现四肢无力,共济失调及震颤;小鼠静脉注射的最小致死量两者均为9mg/kg。贝母碱甙比贝母素甲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开胞狗左冠状动脉注射2mg能增加冠脉血流量。
二、浙贝母的相关知识
浙贝母多年生草本。鳞茎半球形,直径1.5~6厘米,有2~3片肉质的鳞片。茎单一,直立,圆柱形,高50~80厘米。
叶无柄;茎下部的叶对生,罕互生,狭披针形至线形,长6~17厘米,宽6~15毫米;中上部的叶常3~5片轮生,罕互生,叶片较短,先端卷须状。
花单生于茎顶或叶腋,花梗长1~1.5厘米;花钟形,俯垂;花被6片,2轮排列,长椭圆形,先端短尖或钝,淡黄色或黄绿色,具细微平行脉,内面并有淡紫色方格状斑纹,基部具腺体;雄蕊6,花药基部着生,外向;雌蕊1,子房3室,每室有多数胚珠,柱头3歧。
蒴果卵圆形,直径约2.5厘米,有6条较宽的纵翅,成熟时室背开裂。种子扁平,近半圆形,边缘具翅。花期3~4月。果期4~5月。
三、浙贝母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功用主治
清热化痰,散结解毒。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①《本草正》:"大治肺痈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明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湿热恶疮,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
②《本草从新》:"去时感风痰。"
③《纲目拾遗》:"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
④《山东中草药手册》:"清肺化痰,制酸,解毒。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痈毒肿痛。"
药理作用
1.镇咳作用。
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3.对平滑肌的作用。
4.解痉:贝母生物碱具有阿托品样作用,对兔、猫离体肺灌流表明,低浓度可使支气管松弛,高浓度则对支气管有轻微收缩作用。
5.对中枢神经的作用: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2mg/kg皮下注射,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4mg/kg灌胃使小鼠*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延长,2mg/kg皮下注射,对小鼠醋酸扭体法试验表明有镇痛作用。
6.其他作用 浙贝母碱溶液给犬、猫和家兔滴眼可使其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给麻醉犬静脉注射能使其唾液分泌暂时停止,但其抑制作用较阿托品小20~30倍,因此口服浙贝母后无口干现象.动物实验证明:浙贝母生物碱尚有呼吸抑制作用.
四、川贝母与浙贝母的区别有哪些
外观不同:川贝母呈圆锥形或心脏形,直径0.5~1.0厘米,高0.4~1.0厘米,外层两枚鳞片大小悬殊,大片紧抱小片,顶端较尖或钝圆,呈类白色;浙贝母呈扁球形,直径1~2.5厘米,高1~1.5厘米,外层两枚鳞片对合,内有小鳞叶2~3枚,呈类白色至淡黄白色。
产地不同:川贝母主要产于四川、云南、青海、甘肃、西藏等地,以四川产量最多,所以称为川贝母;浙贝母主要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等地,而以浙江象山者最优,所以也称象贝。
功效不同:川贝母味甘、苦,微寒,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主要用于肺虚久咳、虚劳咳嗽、燥热咳嗽等病证;浙贝母味苦,性寒,具有清热,止咳,化痰,消肿散结的功效,开泄力大,主要用于痰热咳嗽、感冒咳嗽,还可用于瘰疬疮痈肿毒及乳痈、肺痈等病证。
服法不同:川贝母多不入煎剂,主要研末吞服,每次2~3克;浙贝母多入煎剂,常用量为6~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