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眠病因有哪些
失眠按病因可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原发性失眠
通常缺少明确病因,或在排除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后仍遗留失眠症状,主要包括心理生理性失眠、特发性失眠和主观性失眠3种类型。原发性失眠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主要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当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被排除或治愈以后,仍遗留失眠症状时即可考虑为原发性失眠。心理生理性失眠在临床上发现其病因都可以溯源为某一个或长期事件对患者大脑边缘系统功能稳定性的影响,边缘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失衡最终导致了大脑睡眠功能的紊乱,失眠发生。
2.继发性失眠
包括由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引起的失眠,以及与睡眠呼吸紊乱、睡眠运动障碍等相关的失眠。失眠常与其他疾病同时发生,有时很难确定这些疾病与失眠之间的因果关系,故近年来提出共病性失眠(comorbidinsomnia)的概念,用以描述那些同时伴随其他疾病的失眠。
二、失眠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制定了中国成年人失眠的诊断标准:
①失眠表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②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下降,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
③总睡眠时间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
在上述症状基础上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睡眠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包括:
①疲劳或全身不适;
②注意力、注意维持能力或记忆力减退;
③学习、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
④情绪波动或易激惹;
⑤日间思睡;
⑥兴趣、精力减退;
⑦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倾向增加;
⑧紧张、头痛、头晕,或与睡眠缺失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
⑨对睡眠过度关注。
失眠根据病程分为:
①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
②亚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6个月;
③慢性失眠,病程≥6个月。
三、失眠的治疗方法介绍
1.总体目标
尽可能明确病因,达到以下目的:
(1)改善睡眠质量和(或)增加有效睡眠时间;
(2)恢复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减少或消除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疾病或与躯体疾病共病的风险;
(4)避免药物干预带来的负面效应。
2.干预方式
失眠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对于急性失眠患者宜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对于亚急性或慢性失眠患者,无论是原发还是继发,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辅助以心理行为治疗,即使是那些已经长期服用*物的失眠患者亦是如此。针对失眠的有效心理行为治疗方法主要是认知行为治疗(CBT-I)。
目前国内能够从事心理行为治疗的专业资源相对匮乏,具有这方面专业资质认证的人员不多,单纯采用CBT-I也会面临依从性问题,所以药物干预仍然占据失眠治疗的主导地位。除心理行为治疗之外的其他非药物治疗,如饮食疗法、芳香疗法、按摩、顺势疗法、光照疗法等,均缺乏令人信服的大样本对照研究。传统中医学治疗失眠的历史悠久,但囿于特殊的个体化医学模式,难以用现代循证医学模式进行评估。应强调睡眠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即在建立良好睡眠卫生习惯的基础上,开展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传统医学治疗。
四、早上失眠怎么办呢?
包括夜间失眠在内的一类睡眠障碍诱发因素多样、控制改善困难,现在已经成为威胁世界各国公众的一个突出问题。据专家介绍,躁动的心情、不良的环境、具有神经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用都能够引起失眠的出现,此外,早上赖床成为习惯也可能导致夜间失眠。
赖床行为,大多数人都有,特别是好不容易享受假期的年轻人更是容易沉醉在赖床的幸福之中。但是,专家要提醒各位的是,赖床无益睡眠反倒可能造成失眠。睡够了还赖在床上再睡,此时的睡眠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并不会提高我们的睡眠质量。因为生物钟认为,早晨醒来时使大脑活跃所需的深层睡眠时间已经足够,如果赖床继续睡,睡眠水平也只不过停留在大脑不活动状态。
不只无益睡眠,赖床还会破坏我们的睡眠规律。赖床是睡眠不守时的一种表现,最大的危害是会引起人体的生物钟紊乱。你的生物钟提示你醒来,你就应该不要再睡,若还赖在床上,你的生物钟的起点就要往后推,如果不作调整,你的睡觉时间也会往后移,晚上该睡的时候没睡意,睡眠陷入恶性循环,长期下去就可能导致夜间失眠。而且,如果赖床的时间也没规律,昨天一小时今天两小时,更是会加速人体生物钟的紊乱进程。
总之,赖床看似能够让人享受幸福,但实际上无益于健康睡眠。健康良好的睡眠,可维持神经系统平衡,调节生理机能。缺乏睡眠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据英国科学家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缺乏睡眠的人死亡几率是睡眠充足的人的1.7倍。所以,任何人都应该警惕夜间失眠现象,尽量避免自己接触诱发失眠的可能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