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打预防针
初生婴儿接种是指婴儿从母体中出生后需要预防一些从今大范围爆发过的疾病,而如今对某些疾病能以预防接种的手段来预防,避免以后得这些病,是人体内产生对这些疾病产生免疫功能,预防接种的疫苗应该按顺序在初生婴儿时期接种。
人类从远古走来,在人类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次大范围的疾病爆发,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很高的今天,虽然还是有很多疾病不能从根本上断绝,但也有很多的疾病能用先进的医疗手段防止大范围的爆发,甚至能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疾病,因此初生婴儿都需要预防接种,就是一种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
宝宝出生以后,需要按次序进行预防接种。目前我国实行的计划免疫,进行常规接种的有7种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即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知道吗?这7种疫苗可分别预防9种疾病(包括结核病、乙型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每个小宝宝到了预防接种时间,家长都应按时带他去当地医院进行预防接种。宝宝预防接种后,会出现一些局部或全身反应。在接种后数小时至24小时左右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热、痛,或发热、头痛,偶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这时,应给孩子多喝水和充足的休息,一般这些反应在2-3天内会自行消退,不需作特殊处理。
如发生有异常的过敏或晕厥、休克等反应,或局部红肿继续扩大,高热持续不退,均应立即送医院诊治。其他还有一些疫苗,如乙脑疫苗预防乙型脑炎;流脑疫苗预防流行性脑膜炎;风疹疫苗预防风疹;腮腺炎疫苗预防腮腺炎;各种流感疫苗预防各种类型的流行性感冒等。这些疫苗均可按需要进行接种。
预防接种还应注意,如小儿患有发热、急性感染、或有心、肾、肝和神经系统疾病及活动性结核病未治愈前,或正服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或免疫力低下小儿,及上次注射疫苗有过敏史者都应暂缓接种。
二、接种糖丸的注意事项
每年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这一节日的设立主要是为消灭脊髓灰质炎。目前预防脊髓灰质炎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接种疫苗,其中,口服糖丸是大家较为熟悉的。小编今天跟你聊聊:吃糖丸的那些注意事项。
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高传染性、高致残性疾病,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因本病好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后常留下单侧或双侧下肢肌肉萎缩,留下跛行,故又称为小儿麻痹症。目前,在医学界小儿麻痹症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接种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手段。
糖丸可大大降低小儿麻痹的发病率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小儿麻痹症的一种制剂,因它的形状像*,故俗称为“糖丸”。其口感甘甜,小儿喜欢吃。
糖丸是由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的,宝宝口服糖丸后,身体内就会形成抵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而免于此病的发生,因此每个宝宝都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服用。服用的正确方法是将糖丸研碎,用凉开水溶化给宝宝喂下,或是直接吞服。
根据免疫预防接种程序,宝宝满2个月的时候,应该服用第一颗小儿麻痹糖丸了,满3~4个月时分别服第2次和第3次,4岁时再服一次,这样就可以获得较强的抵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力。
给宝宝服用糖丸的注意事项
1、给宝宝服糖丸时,切忌用热开水或其他饮料送服,以免杀死疫苗,服后无效。如果口服疫苗后出现呕吐则应补服。
2、对哺乳的宝宝,不要在哺乳后2小时内服用,因母乳中可能有抵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存在,会影响疫苗的效果。服用后半小时内也不宜吃食物、奶或水。
3、服糖丸后需现场留观30分钟,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
4、服疫苗后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或仅出现轻微反应,如低热或腹泻,一般不需处理。若反应严重,应及时就诊。
五类孩子吃糖丸有风险
一般情况下,通过口服糖丸的方法来预防脊髓灰质炎是安全有效的,但糖丸毕竟属于减毒活疫苗,病毒毒性并未被完全杀掉,如果孩子的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吃了之后可能会出现疫苗相关性,引发小儿麻痹症。以下5类孩子存在免疫功能缺陷的可能性较大,家长应引起注意。
1、早产儿
早产的宝宝,由于各方面发育欠佳,体内的免疫因子低,特别容易生病,对这样的孩子要高度重视。
2、出生时体重不足5斤的宝宝
这样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没有长到他该有的斤数,说明这个孩子体内肯定存在一些问题。
3、出生后反复感染的宝宝
一般来说,由于有母亲遗传的抗体,6个月以内的孩子很少得病。如果宝宝在新生儿期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肛周脓肿、鹅口疮等情况,就应考虑孩子是否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和缺陷。
4、人工喂养的宝宝
人工喂养的宝宝由于出生后没有喝到妈妈的乳汁,不能从母乳中获得抗体,因此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可能性也较大。
5、易过敏的宝宝
对于这几类孩子来说,选择肌注型脊髓灰质炎疫苗是相对较安全的。因为注射用的疫苗都是灭活疫苗,疫苗中的病毒经处理后活性完全丧失,可避免由糖丸所引起的小儿麻痹的风险。
三、接种乙肝的注意事项
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注射乙肝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在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每次一支。注射部位可能有红肿,疼痛,发热等反应。注意,使用时充分摇匀,有摇不散块状物等不得使用。
一、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
1、发热患者应查明原因,暂缓接种,待体温恢复正常后接种。
2、患有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活动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肾脏疾病、严重心脏病等)或其痊愈后还不足两周的患者,建议推迟接种或暂时不接种乙肝疫苗。
3、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其身体内已经存在乙肝病毒,接种疫苗无预防和治疗效果,不必接种乙肝疫苗。
4、过敏体质者(如有哮喘、血清病、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禁用乙肝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5、患有神经系统疾病、严重佝偻病、重度营养不良、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者及正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二、乙肝疫苗接种后注意事项
1、注射后局部应保持卫生,最好三天内不要擦洗,以免抓破引起局部感染。
2、对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疼痛,手臂酸重或发热、恶心、呕吐、乏力、皮疹等反应,接种人员无需紧张,一般1-3天内可恢复。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就诊。
三、乙肝疫苗接种程序
全程接种3针,接种时间分别为0、1、6个月。如果第2针或第3针滞后于接种程序的规定,应尽快补种。第2针和第1针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如第2针滞后时间较长,第3针与第2针间隔不得少于2个月,并且第一针与第3针间隔要在4个月以上。
四、接种卡介苗要注意的事项
卡介苗是一种用经过特殊方法处理过的,活的无毒的结核菌制成的疫苗。接种卡介苗可使人体产生对抗结核菌的特异性免疫力,防止结核菌感染时在人体内发生血行播散,减少结核病的发病和粟粒性结核以及结核性脑膜炎等重症结核的发生。
因此,接种卡介苗对结核病的预防,尤其是预防儿童结核病非常有效。不过卡介苗的免疫作用于其它预防注射一样,保护作用是相对的,持续时间也有限度,所以接种卡介苗后仍需注意预防结核菌的感染。
什么样的人应该接种卡介苗呢?主要是婴幼儿。由于我国结核病的发病仍较严重,儿婴幼儿又不能从母体获得对结核菌的免疫力,因此应该尽早给孩子接种卡介苗,一般应在新生儿出生时,最早也要在一岁以内接种。对已接种过卡介苗者,以后不需要复种。
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与一般的预防注射不同。通常在接种后3周左右,接种部位会出现红肿,中间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脓疱破溃后,脓汁排出,经过1-2周才结痂,愈合后可留有圆形瘢痕。上述过程一般要持续2个月左右。接种卡介苗后还会常引起接种部位附近的淋巴结肿大(多为腋下淋巴结肿大),这是正常反映,随着接种部位的愈合,肿大淋巴结也会自行消退。可以用热敷的方法促其消退,如果有脓疡形成,可以请医生用注射器将脓液抽出,促进愈合,一般不会对孩子的健康有影响。
卡介苗接种是安全的,但为慎重起见,对有免疫缺陷病、恶性疾病如肿瘤、白血病等而致的免疫功能低下,以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应禁忌接种,对有以下情况的孩子应暂缓接种或慎重从事。
1、早产、难产、伴有明显的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
2、发热、腹泻等急性传染病的患儿。
3、心、肺、肾等慢性疾病、严重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对预防接种有过敏反映者。
卡介苗接种的成功与否,与注射技术、菌苗保存是否妥当等因素有关,因此应该去那些正规的医院或结核防疫部门,请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接种。接种3个月后应去医院检查接种结果,如果出现什么问题,应及时请结核专业的医护人员诊治,不要擅自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