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敏性紫癜的饮食禁忌有哪些呢
(1)常见的过敏物质有动物性食物。如鱼、虾、蟹、蛋、牛奶等;植物性食物,如蚕豆、菠萝、植物花蕾等。同时要避免使用与过敏物质接触的炊具和餐具这些都是过敏性紫癜的饮食注意事项。
(2)多食富含维生素C、K的食物。维生素C是保护血管和降低血管通透性的必需物质,维生素K可增加凝血因子的水平,有利于凝血和止血。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新鲜蔬菜、水果,特别是西红柿、桔子、苹果、鲜枣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有:菠菜、猪肝等。维生素C、维生素K均不耐高温,故烹调时不宜高温和时间过长。
(3)充足的高蛋白饮食。由于失血致使大量的蛋白质丧失,需补充高蛋白质的食物,如猪肝、鸡蛋、瘦肉、牛奶等。如果是出血多或严重贫血的病人,尚需补充富含造血原料食物。
(4)忌食辛辣食品。戒烟酒等都是过敏性紫癜的饮食注意事项。
(5)要注意避免进食粗糙、坚硬和对胃肠道有机械性刺激的食物。如带刺的鱼、带壳的蟹、带骨头的鸡、肉等,以免刺伤口腔粘膜和牙龈,引起或加重出血这些就是过敏性紫癜的饮食注意事项
二、过敏性紫癜的外部症状
过敏性紫癜(allergicpurpura)是由于血管壁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患,主要是机体对某些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出血,表现为过敏性血管炎征象。临床特征为皮肤紫癜,可伴有腹痛、消化道出血、关节痛和(或)血尿、肾病变等。本病伴腹部和关节疼痛症状称Henoch-Schönlein综合征。老年人不多见。
老年性紫癜是发生于高龄者的慢性皮肤紫癜及小血肿。年龄越大发病的机会也越大,可能是由于小血管中胶原减少,伴皮下脂肪和弹性纤维减少,使血管在压力增大时,脆性增加,也有人将其归入机械性紫癜。其基本病理改变是毛细血管脆性增高,老年人皮肤变薄,皮下结缔组织中的胶原、弹性蛋白及脂肪组织萎缩和退行性变,使皮下组织松弛,血管缺乏支撑,脆性增加。皮肤的营养障碍也可使小血管脆性增加。脆弱的小血管在受到压迫和牵拉时易破裂出血。出血最常发生于上述身体的暴露部位,表明阳光的光化作用也促成了胶原的变性过程,使这些部位的血管特别脆弱。另外,老年人血浆及白细胞内维生素C含量随增龄而进行性减少的生理性改变。慢性肝病、抽烟饮酒等因素也会加重这种出血的倾向。
三、过敏性紫癜的中医治疗方式
1、病因病机
过敏性紫癜属于祖国医学“血证”、“紫癜风”、“紫斑”“葡萄疫”等范畴,是以血液溢出肌肤之间,呈现青紫斑点或斑块高于皮肤,扶之碍手,多伴瘙痒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外因或感受六淫之邪,或饮食不节,或药毒损伤;内因多为禀赋不足所致。初起如风热或风热夹湿袭表,损伤皮肤脉络,离经之血外溢肌肤黏膜而成紫癜,湿流关节则关节疼痛;如饮食不节或药毒损伤致湿热内生中伤脾胃脉络,可见腹痛、便血;湿热下损肾与膀胱血络或热盛伤阴、阴虚火旺则尿血;严重者肾虚失其统摄,水谷精微流失而出现蛋白尿,此期血尿多严重于蛋白尿。
2、辨证施治《景岳全书·血证》载:“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本四者而得其所以,则治血之法无余义矣”。在本期治疗中,要注重疏风清热、清利湿热、养阴透邪、凉血止血等相互兼顾,辨证施治,使驱邪而不伤正。
风热或实热者多遵吴鞠通《温病条辨》“血从上溢者,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主之”之训,方用苦咸寒之水牛角代替犀角,凉血清心而解热毒,使火平热降,毒解血宁;以甘苦寒之生地黄,凉血滋阴生津;赤芍与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可收化斑之功;金银花、连翘、薄荷辛凉清解上焦风热;蝉蜕散风热、透疹;紫草、茜草、白茅根、小蓟草等凉血止血;芦根清热生津,生甘草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共成疏风清热,解毒凉血之功。加减:伴皮肤瘙痒者加白鲜皮、地肤子;腹痛明显者加当归、白芍、白芷;夹湿关节肿痛者加生石膏、防己、生薏仁;咽喉肿痛者加山豆根、板蓝根、牛蒡子;尿血者加小蓟草、白茅根。
四、过敏性紫癜的主要原因
一、发病原
可能有很多因素致病,但均未能肯定。临床统计表明,病史中有细菌所致上呼吸道感染(β溶血性链球菌)、病毒感染、寄生虫;食物中有某些蛋白质(鱼、虾、蟹、奶制品等),服用过某些药物(磺胺、青霉素、链霉素、解热镇痛药等)者多见,其他如昆虫叮咬、花粉、注射疫苗、外伤、寒冷等。其中常见的是食物中蛋白质成分引发本病,再次食用该食物有复发的报道。
二、发病机制
1.肝肾阴虚。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日久气郁化火,肝阴耗损;或年老肾精不足,不能养肝,水不涵木,水少滋荣,导致精血不能互生,肝肾阴虚,虚火内生,血随火动,络破血溢,渗出于肌肤之间而成本证。
2.肾脏虚弱。年老体弱,肾精不足,虚热内生;阴损及阳,肾阳不足,虚寒内生,血寒不与气俱行而成紫斑;或肾阳亏虚,命门火衰,脾土先于温煦,导致脾肾阳虚,统摄失职而出血。
3.瘀血内阻。年老久病,正气亏虚,不能推动血液的运行而血瘀;或肝肾阴虚,津亏不足以载血运行,导致血行不畅,甚至瘀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