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脑炎后遗症的原因
遗传原因:
在不同的家族里已发现有许多类型脑炎后遗症,并且有些家族被检测出某一特殊基因异常。这些基因异常可导致人体内钙、钾、钠以及其他其他化学物质代谢细微的改变。遗传因素通常不是直接引发脑炎后遗症因,但会间接影响疾病发展。基因能影响患者药物代谢途径,或者可导致大脑局部神经元畸形。
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可以导致脑炎后遗症发作,如果颅脑损伤较严重,发作可能在近几年就会发生。而如果损伤是轻微的,发作的危险就会比较小。
环境原因:
环境的或职业性地暴露于铅、一氧化碳或某一化学物质。使用某些药物或过量酒精摄入。缺乏睡眠、应激、或激素改变。停用某些抗忧郁和抗焦虑药物。
其他疾病:
引起脑损害的疾病往往也是脑炎后遗症的原因。有时通过治疗原发病可以阻止脑炎后遗症发展。但也有病例,原发病治愈后仍继续发生发作。发作是否能停止取决于原发病的类型、受侵袭脑组织的部位以及脑损害的程度。
二、脑炎后遗症都有哪些症状
脑炎后遗症早期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症状一、植物神经性发作(间脑性):可有头痛型,腹痛型,肢痛型,晕厥型或心血管性发作。
症状二、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突然意识丧失,继而先强直后阵挛性痉挛。脑炎后遗症病症状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伤,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续数十秒或数分钟后痉挛发作自然停止,进入昏睡状态。醒后有短时间的头昏,烦躁,疲乏,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若发作持续不断,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者称大发作持续状态,常危及生命。
症状三、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精神感觉性,精神运动性及混合性发作。脑炎后遗症的症状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明显的思维,知觉,情感和精神运动障碍。可有神游症,夜游症等自动症表现。有时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可发生伤人,自伤等暴力行为。
症状四、失神发作(小发作):突发性精神活动中断,意识丧失,可伴肌阵挛或自动症。一次发作数秒至十余秒。脑电图出现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综合。
三、如何诊断脑炎后遗症
1、脑型疟疾:热型较不规则,病初先有发冷、发热及出汗然后出现脑症状;还可有脾肿大及贫血,血片查找疟原虫可确诊。
2、中毒型菌痢:本病亦多见于夏秋季,儿童多发,病初胃肠症状出现前即可有高热及神经症状(昏迷、惊厥),早期即有休克,一般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无改变,大便或灌肠液可查见红细胞,脓细胞及吞噬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3、结核性脑膜炎:少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发病急,早期脑脊液含量可不低,结脑病程长,有结核病灶或结核病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大多阳性。结脑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含量减低,蛋白可增加;放置后脑脊液出现薄膜,涂片可找到结核杆菌。
4、钩端螺旋体病:本病的脑膜炎型易与乙脑混淆,但多有疫水接触史,乏力、腓肠肌痛、结膜充血、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脑脊液变化轻微。可用血清学试验加以证实。
5、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质炎、柯萨奇及埃可病毒等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6、中毒型菌痢:本病亦多见于夏秋季,儿童多发,病初胃肠症状出现前即可有高热及神经症状(昏迷、惊厥),故易与乙脑混淆。但本病早期即有休克,一般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无改变,大便或灌肠液可查见红细胞,脓细胞及吞噬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与乙脑相区别。
7、脑型疟疾:发病季节、地区及临床表现均与乙脑相似。但脑型疟疾热型较不规则。病初先有发冷、发热及出汗然后出现脑症状。还可有脾肿大及贫血。
四、治疗脑炎后遗症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
护理、降温、止惊以及呼吸衰竭等处理可参照乙脑的治疗。
2、药物治疗
如转移因子,干扰素可以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均可应用。但药物只可暂时性的控制疾病,一旦停药,病症复现甚至更严重。
3、中医治疗
但传统中医治疗脑炎后遗症疗程很慢,效果不是很理想,长期下去会造成有些患者体质的一定副作用。
注意事项:
1.多进食一些含有胆碱的食物。人脑中含有大量乙酰胆碱,记忆力减退的人大脑中乙酰胆碱的含量明显减少,老年人更是如此。补充乙酰胆碱是改善记忆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鱼、瘦肉、鸡蛋(特别是蛋黄)等都含有丰富的胆碱。
2.补充卵磷脂。卵磷脂能增强脑部活力,延续脑细胞老化,并且有护肝、降血脂、预防脑中风等作用。蛋黄、豆制品等含有丰富的卵磷脂,不妨适量进食。
3.多食碱性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碱性食物对改善大脑功能有一定作用。豆腐、豌豆、油菜、芹菜、莲藕、牛奶、白菜、卷心菜、萝卜、土豆、葡萄等属碱性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如青椒、金针菜(黄花)、荠菜、草莓、金橘、猕猴桃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4.补充含镁食品。镁能使核糖核酸进入脑内,而核糖核酸是维护大脑记忆的主要物质。豆类、荞麦、坚果类、麦芽等含有丰富的镁。
5.有条件的话,可适当进食人参、枸杞、胡桃、桂圆、鳝鱼等补益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