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白血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如何做好相关护理 其治疗方法有哪些

导读:对情绪抑郁、饮食不良的患者,应予以劝解,要了解患者的心境,给以关心同情,要多谈人生的美好,提高对生活的兴趣,努力说服患者自动进食。

一、白血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饮食护理

1、受妄想支配怀疑食物有毒而不肯进食时,可让患者参加分,也可让其与其他病友共同进餐,并允许他任选饭菜,还可以当着患者的面先尝几口患者的饭菜,以增加其安全感。2、对有罪恶妄想的患者,可将饭菜搅乱,让他以为是残食饭菜而吃下去。应加强管理,油污桶应放在病人所及之外,防止患者食剩饭、脏食而发生躯体疾病。3、对情绪抑郁、饮食不良的患者,应予以劝解,要了解患者的心境,给以关心同情,要多谈人生的美好,提高对生活的兴趣,努力说服患者自动进食。应选择容易消化的食品,注意食品的色、香、味,以刺激食欲,并加强诱导,用促进食欲的语言、与他人一同用餐以及喂食等方法增加患者对饮食的兴趣。4、兴奋患者应与其他人分餐,保持进食环境安静,尽量避免外界环境的刺激,使其安心进食,并有专人护理,必要时可给予喂饭。5、对食量过大不能自理的患者,应专人管理,避免用带刺、带骨的食品。食品应软,易消化,温度适宜,劝导患者细嚼慢咽,防食物梗噎。禁止给患者过硬的食物及水果。对暴食患者要适当节制其饮食,为其配餐时控制食物量,防止患者向其他人讨要食物。6、疑病症或疑病妄想患者,认为自己的胃肠道有病或患了不治之症,甚至胃肠道已经溃烂而不能进食,可予暗示其病已逐渐好转,并调整饮食的花色、品种,如牛奶、软饭等,使患者易于接受。

二、白血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白血病性脑出血系白血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中最常见的类型,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倾向,有人统计约占白血病引起神经损害中的32%。这可能是引起精神神经障碍的主要原因。2.白血病细胞增生和浸润因为抗白血病药物大多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使白血病细胞得以在中枢神经内大量繁殖而出现神经精神障碍。3.中枢神经感染白血病患者由于正常成熟粒细胞减少和质的缺陷,而抗白血病药物又能促使粒细胞减少,抑制了细胞和体液免疫,同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大量应用,均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在防治感染时往往又应用大量抗生素,使某些菌群受到抑制,又促使另外一些菌群得以大量繁殖,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增加了神经精神障碍的发生机会。4.能量供给不足白血病伴发精神障碍的共同病理生理改变为弥漫性大脑能量需求改变。由于白血病引起机体代谢障碍,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大脑对能量的要求非常敏感,当白血病时,大脑对能量的需求增长,此时机体发生能量供求矛盾,致使大脑正常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这是此类精神障碍发生的主要机制。5.脑低氧白血病,特别是心血管、肺和脑部受累,可导致携氧能力不足,或机体在有害因素影响下出现微循环障碍等,均可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而发生脑功能受损,这也是发生精神障碍的重要机制。6.生物毒素作用白血病时,如有外源性物质如细菌、病毒、寄生物、化学物质、有害气体等侵入机体,其毒素或中间代谢产物直接作用于脑细胞,造成脑细胞受损而发生脑功能紊乱导致精神障碍。7.机体代谢紊乱白血病时,体液代谢与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某些维生素的不足等均可导致代谢酶活性障碍,进而影响新陈代谢,使能量供应不足,势必影响脑功能而出现神经精神障碍。8.应激反应白血病时,外源性有害因素包括生物性应激源和心理性应激源作用于机体,通过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及免疫机制,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大脑或直接参与,或间接受累,致使其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9.个体易感性临床也可见到这样的事实,患白血病人群中只有少数患者发生了白血病伴发精神障碍,提示这可能与遗传因素和个体素质或性格缺陷有关,如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家族史者占2%~8%,高于普通群体;性格内向、急躁、固执、任性者躯体疾病时易发生精神障碍;大脑功能稳定性差者,如老年人及儿童躯体疾病时易发生谵妄等。

三、如何做好白血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鉴别

应与其他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及其他功能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癔症及抑郁症等相鉴别。主要依靠医生掌握全面的病史(包括躯体和精神疾病史),仔细的体格检查及相应的生化及内分泌等实验室资料进行综合判定。1)联想障碍:明显的思维松弛,逻辑倒错,或病理性象征思维,如讲话缺乏中心内容,对事物叙述不中肯,使人感不易理解,将无关的几个词并凑起来,赋予特殊意义,他人吐痰是指自己痰迷心窍等。2)妄想:原发性妄想或内容荒谬离奇,如认为自己的大脑受无线电波控制,房间里装上*,被人跟踪,周围人都用异样眼光看着自己等等。3)情感障碍:不协调,淡漠或倒错,如自言自语,痴笑,喜怒无常等。4)幻听:听到有人评论自己的声音或命令、争论性幻听,感到自己的思维被大声地讲出来等。5)行为障碍:紧张症状群(木僵),或怪异的愚蠢行为。6)意志减退:孤独、退缩、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数日不理发、不洗澡等。7)被动体检:被控制感,思维被洞悉,思维被插入、被撤走或中断等。

四、白血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西医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躯体疾病,在大多数病例中在采取相应的病因疗法后精神障碍可得到缓解。(1)目前尚无有效确切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2)抗白血病药物应用,如氨甲蝶呤、门冬酰胺酶等,要注意血脑屏障的关系,特别在疑有神经精神损害时应鞘内用药。要注意药物本身的副作用,如癫痫样发作等。(3)有脑浸润时深部X线治疗有一定的暂时疗效。(4)要预防病毒感染、放射线照射等诱发因素。(5)在重症感染时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鞘内注射。2。对症治疗:由于精神障碍的存在会影响躯体疾病的治疗,躯体疾病的改善也需要有个过程,故在治疗开始须同时应用相应精神药物以对症治疗是十分必要的。精神药物治疗原则与功能性精神疾病不同,①剂量宜小。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时可选用相应的抗精神病药物,但剂量宜小。②充分考虑药物的副反应和禁忌证,选用同类药品中副反应较少者。意识障碍时抗精神病药须慎用。③精神症状缓解后即应停药。3。支持疗法:如以意识障碍为主,则需同时施行支持疗法,包括能量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维生素的补充。4。心理治疗:应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但一般需在急性期缓解后或等意识障碍恢复后,患者能接受时在施行。心理治疗手段视精神障碍的种类而定,如抑郁、焦虑、恐惧等以个别、言语性解释、保证为主;对有幻觉妄想的病人症状的解释需审时,往往需要等待药物起效后,或患者在稍能接受的条件下进行,否则引起反感或抵触而拒绝治疗,结果会事与愿违;对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缄默、木僵、孤独、退缩者,要加强行为训练;对那些遗留的痴呆、人格改变者心理治疗往往收效甚微。但心理治疗在早期合并应用时可减少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的发生率,于清汉(1995)报道一组对照研究中,合并心理治疗组,精神障碍的缓解率为75。9%,遗留人格改变者为5。1%,智能障碍者6。9%,而不合并心理治疗的对照组,缓解率分别为69%,10。6%,9。8%。预后预后取决于躯体病的病程和严重程度,恢复后大多不遗留精神缺陷。少数长期陷入昏迷者,偶可遗留人格改变或智能减退。加强护理良好的护理直接关系到躯体性精神障碍的预后和结局。护理工作中既要注意对躯体疾病的护理,又要做好精神科的特殊护理。环境和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对有意识障碍的病人特别要注意安全护理,以防其自伤、意外身亡、摔倒、冲动、毁物等,对抑郁患者应警惕其自杀企图。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