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球震颤的治疗措施
1、病因治疗:对症治疗。
2、增进视力:眼源性眼球震颤,重点是提高视力,防止导致视力随意的原发病变。亦可配制适当三棱镜以消除代偿头位,提高视力。
3、手术治疗:先天性冲动型者(即眼位性):可以进行手术,其目的根据“中间带”眼位矫正其代偿头位,转变眼位,减轻眼球震颤,提高视力。由于慢相侧运动的一组眼外肌肌力强,快相侧运动的一组眼外肌肌力弱。为此,可以将慢相侧两眼外肌后退,以减弱其张力,使与快相侧一组的眼外肌平衡。将“中间带”眼位从偏心注视位转到正前方注视位。如左方为中间带静止眼位性眼球震颤,可将左眼外直肌及右眼内直肌徙后6mm,左眼内直肌缩短6mm,右眼外直肌缩短7mm(一般外直肌比内直肌多徙后2毫米),使静止眼位移向前方。
3、病因治疗眼球震颤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表现。因此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4、手术治疗对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可采取手术治疗。将其休止眼位移向正前方,以增进视力,减少或抑制眼球震颤的出现。其方法是先确定休止眼位,然后将两眼的内外直肌各按5,6,7和8mm加强或减弱进行移位,使休止眼位移至正前方。
二、眼球震颤的特点
1、内耳前庭器官病变多为水平眼震或水平与旋转混合性眼震无垂直性眼震眼震幅度细小眼震方向向健侧多伴有眩晕常见于内耳眩晕病(梅尼埃病)中耳炎迷路炎急性前庭功能损伤桥脑小脑角肿瘤等前庭性眼震较内耳性眼震更持久
2、延髓病变多呈旋转性自发性眼震偶尔可见垂直性眼震见于延髓空洞症血管性病变肿瘤等
3、脑桥病变多呈水平性眼球震颤有时合并外展神经麻痹而眼震可以不典型见于肿瘤血管性病变多发性硬化等
4、中脑病变多为重直性眼球震颤见于血管病脑炎外伤等若病变在中脑上丘水平动眼神经核附近时可见到眼球凹陷
5、小脑病变常为水平性或旋转性眼震如病变发生在四脑室附近时常有强迫性头位小脑蚓部病变时眼震可以不明显
6、脑干以上的病变前额叶病变时可以到自发性眼震和位置性眼震
7、内侧纵束病变可出现分离性眼震
8、先天性或遗传性眼球震颤眼球呈持久的水平性摇摆运动不分快慢相
9、中毒性可因药物或者毒物如*类*类酒精铅中毒等而引起眼震性质同小脑性眼震相似
10、其他原因
(1)潜伏性眼震:此型两眼睁开时无眼震但当任何一侧闭合时则出现两侧水平性的眼震原因不明
(2)职业性:见于煤矿工人火车调度等
(3)癔病性眼震:变化不定无规律
(4)颈髓病变:上部颈髓病变多见可能与内侧纵束或前庭脊髓束等受损有关
三、眼球震颤的鉴别诊断
一、眼球震颤的方向
1、一般按眼震方向可分为1水平眼震:指眼球左右来回运动;2垂直眼震:指眼球上下往返运动;3旋转眼震:眼球沿其前后轴作反复旋转运动;4斜向或混合眼震
2、按其形态可分为1摆动性眼震眼球在两方向上来回动作的速度幅度相等;2冲动性眼震(跳动性):指眼球来回动作在某一个方向上快而在另一个方向上慢即有快慢之分:3混合性眼震:前视时为摆动性眼震侧视时为冲动性眼震;4不规则性眼震:指方向运动速度幅度都不规律
(二)眼球震颤的速度
按眼球震颤的速度可分为:1缓慢:每分钟10-40次;2中等速度:每分钟40-100次;3快速:每分钟100次以上
(三)眼球震颤的幅度
按眼球震颤幅度可分为:1细小:眼球偏移在5度以内幅度在1mm以内;2中等:眼球偏移5-15度幅度在1-3mm之间;3粗大:眼球偏移15度以上幅度在3mm以上多数情况下眼震为双侧眼球的协同震颤即对称如平行的在脑干有病变时可出现单眼震颤而另一眼震颤不明显即发离性眼震。
四、眼球震颤的类型与治疗
1、跳动型:眼球呈明显速度不同的往返运动,当眼球缓慢地转向加一方向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又突然以急跳式运动返回。所以此型震颤有慢性和愉相的表现,慢性为生理相,快相是慢相的矫正运动,快相方向作为眼球震颤的方向,快相与病因有关。
2、摆动型:眼球的摆动犹如钟摆,没有快相和慢相。其速度和幅度两则相等。多见于双眼黑蒙和弱视患者。
3、震颤的形式眼球震颤的形式有冲动性和摆动性两种。
冲动性眼球震颤是双节律性的,是眼球呈不等速度的向两侧运动,以慢相向一侧转动,然后再以快相向相反方位转动。通常以快相作为眼球震颤的方向。摆动性眼球震颤是眼球自中点向两侧摆动,其运动幅度和速度相等,无快慢相之分。
4、震颤的方向眼球震颤的方向有水平性、垂直性、旋转性、斜动性和混合性,其中以水平性为多见。
5、眼球震额的自觉症状先天者因注视反射尚未发育,一般无自觉症状;后天者成年以后可出现自觉症状。
a、视力减退由于黄斑发育不好或因震颤引起的混乱不利于黄斑进行注视,注视反射不能发展。
b、物体运动感视外界物体有动荡感,眩晕、恶心,呕吐,常把不动的物体感觉为不停地往返移动。
治疗
1.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2.手术治疗,对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可采取手术治疗,将其休止眼位移向正前方,以增进视力,减少或抑制眼球震颤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