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麻黄有什么形态特征
草本状灌木:草本状灌木,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小枝直伸或微曲,表面细纵槽纹常不明显,节间长2.5-5.5厘米,多为3-4厘米,径约2毫米。叶2裂,鞘占全长1/3-2/3,裂片锐三角形,先端急尖。雄球花:雄球花多成复穗状,常具总梗,苞片通常4对,雄蕊7-8,花丝合生,稀先端稍分离;雌球花单生,在幼枝上顶生,在老枝上腋生,常在成熟过程中基部有梗抽出,使雌球花呈侧枝顶生状,卵圆形或矩圆状卵圆形,苞片4对,下部3对合生部分占1/4-1/3,最上一对合生部分达1/2以上;雌花2,胚珠的珠被管长l毫米或稍长,直立或先端微弯,管口隙裂窄长,约占全长的1/4-1/2,裂口边缘不整齐,常被少数毛茸。雌球花: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矩圆状卵圆形或近于圆球形,长约8毫米,径6-7毫米;种子通常2粒,包于苞片内,不露出或与苞片等长,黑红色或、灰褐色,三角状卵圆形或宽卵圆形,长5-6毫米,径2.5-3.5毫米,表面具细皱纹,种脐明显,半圆形。花期5-6月,种子8-9月成熟。
二、麻黄的生长习性和分布
分布习性习见于山坡、平原、干燥荒地、河床及草原等处,常组成大面积的单纯群落。温度影响麻黄的地理分布。从麻黄的分布范围看。麻黄可在-31.6-42.6°C的极端气温条件下生存。兼有耐热植物和耐寒植物的特性,在极端生境条件下具有较大的生存概率。但是,麻黄的正常生长发育仍要求有较高的气温。且在年平均气温6.0-7.0°C的温度气候区域内麻黄分布广、数量多,形成优势群丛;在年平均气温4.3-6.0°C的区域内,麻黄生长发育正常,并随着年平均气温降低麻黄数量减少。至-1.61-4.2°C的区域内鲜有麻黄分布。麻黄分布在湿度低水分较少的地区。麻黄的地理分布,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多而减少。如在降水量为300-340mm的区域内,湿润度在0.38以下,麻黄集中分布,是最适合的生长环境。而在降水量为400-500mm、年湿润度为0.6-0.8的区域内,几乎没有麻黄分布。当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含水量增大,草地植被形成低地草甸草原时,麻黄即完全消失。适应环境麻黄适宜在沙质性土壤中生长。土壤与麻黄的分布和生长关系密切,表土0-20cm的土壤基质层对麻黄水平根的分布发育尤其重要。在以风沙土为主的沙质灰铝土干草原区内,麻黄分布广泛,特别是上层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时。pH在8左右,麻黄生长良好。而在以栗钙土为主的低山丘陵干草原区,麻黄只有零星分布。在以棕壤为主的山地草甸草原区几乎没有麻黄分布。此外,麻黄不宜在低洼地和排水不良、通透性差的新土中生长,这与其根蘖型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三、麻黄有什么种类
草麻黄草麻黄为小灌木,常呈草本状,茎高20~40厘米。分枝较少,木质茎短小,匍匐状;小枝圆,对生或轮生,节间长2.5~6厘米,直径约2公厘。叶膜质鞘状,上部二裂(极少数3),裂片锐三角形,反曲。雌雄异株;雄球花有多数密集的雄花,苞片通常4对,雄花有7~8枚雄蕊;雌球花单生枝顶,有苞片4~5对,上面一对苞片内有雌花2朵,雌球花成熟时苞片红色肉质。种子通常2粒。花期5月;种子成熟期7月。木贼麻黄木贼麻黄为直立灌木,高达1米。茎分枝较多,黄绿色,节间短而纤细,长1.5~3厘米。叶膜质鞘状,上部仅1/4分离,裂片2,呈三角形,不反曲。雌花序常着生于节上成对,苞片内有雌花1朵,种子通常1粒。中麻黄中麻黄为直立灌木,高达1米以上。茎分枝多,节间长2~6厘米。叶膜质鞘状,上部1/3分裂,裂片3(极少数为2),钝三角形或三角形。雄球花常数个密集于节上,呈团状;雌球花2~3生于茎节上,仅先端一轮苞片生有2~3雌花。种子通常3粒(极少数为2粒)。
四、麻黄的药用价值和功效
为重要的药用植物,生物碱含量丰富,仅次于木贼麻黄。木质茎少,易加工提炼;由于常生于平原、山坡、河床、草原等处,故易于采收,因此在药用上所用的数量往往较木贼麻黄为多,为我国提制*的主要植物。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药理作用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能使处于高温环境下的人汗腺分泌增多、增快。麻黄挥发油乳剂有解热作用。*和*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其甲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其甲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