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燥吃什么好呢
1、大枣
【宁心安神抗过敏】
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除腥祛味,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老年人秋季的补养佳品。
2、菊花
【祛燥润喉防感冒】
菊花可疏风平肝,清心除烦,祛燥润喉,生津明目,解酒毒,对感冒、头痛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3、红薯
【预防癌症助排毒】
红薯被评价为餐桌上的最佳食物,它具有预防癌症、防止便秘、减肥的功效,常吃红薯可以延年益寿。
4、核桃
【温肺定喘又补脑】
核桃是补脑的最佳食品,亦是补肾固精、温肺定喘的食疗品,对肾虚、尿频、咳嗽等症有很好疗效。老年人常吃核桃,能够头脑清晰、耳聪目明。
5、板栗
【补脾健胃养元气】
栗子有百果之王的美称,既可以补脾健胃,又能够补肾强筋,还具有活血止血作用。在深秋季节,每天吃几颗栗子,有利于补养元气,强壮肾精。
6、香蕉
【养阴润燥排毒好】
香蕉性寒,根据“热者寒之”的原理,最适合燥热人士享用。其软糯的口感对胃肠道没有刺激,还能保护胃黏膜;此外,香蕉中含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物质,可以抑制血压的升高。
7、秋梨
【生津清热解秋燥】
中医一直把梨作为治疗“秋燥”的良药,主要是因为它味甘、性凉,可以起到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每天坚持吃上2个梨,就能有效地减少“秋燥”的症状。
二、方法让你轻松远离秋燥
一、秋天补水很重要
秋季首先保证水分补充,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补充身体所需,也是在促进身体代谢,在秋天喝水是能够很好的保健身体的。而喝水却是最能够被忽视的养生妙法,在秋天喝水对于健康是非常有好处。
秋燥是秋天最明显的气候变化,那种干燥比之夏天的湿热还要恼人,不少人会感觉到裸露在外面的皮肤变得非常痒。
这就是因为秋天的干燥,导致身体水分蒸发加快,进而使得身体内部机能变得紊乱的缘故。
在喝水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帮助身体补充水分,当身体中水分充裕了,对于血液循环是有帮助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帮助身体进行代谢。
可以说,喝水这个生活中最简单的养生方式是会常常被我们忽视的。在秋天我们应该多喝一点水的,以此,来达到养生的功效。
二、秋天补充蛋白质
换季时节我们不妨吃点花生,因为花生里面含有高蛋白质。是小麦的两倍,含脂肪达40%,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更加的多,比鸡蛋、牛奶还要多。
充足的蛋白质补充,能够使得体内营养更加充裕,对于身体也是有益的。能够帮助身体进行代谢,对于毒素的排出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三、秋天吃水生食物润肺
秋天的燥热造成身体器官最大的伤害的无疑就是肺部了,秋燥伤肺,在这个时候保护肺部显得非常关键,不妨吃点莲藕。
因为莲藕性凉,同时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含量都很多,有润燥止渴、清心安神、养阴清热、收缩血管,对于排出身体中的杂质,在吃莲藕的时候也是能够达到的。
莲藕属于水生食物,成熟于秋天,吃莲藕是能够很好的补充身体的水分,对于润肺安神也是有效的。
因此,在秋天感觉到秋燥难耐的时候,不妨吃一点莲藕吧。
三、秋燥肺的药膳方法来调理
秋燥肺的影响:干咳、咽干、口渴、鼻子瘙痒
肺部作为人体的呼吸器官每时每刻都在接触空气,同时也最容易受到燥热空气的影响而出现疾病。中医认为肺为华盖也为娇脏,喜欢湿润、滋润的环境,而讨厌干燥。秋燥给肺带来的伤害往往表现为咽干、干咳痰少、干咳无痰、痰液粘稠咳不出、口渴、鼻子瘙痒甚至流鼻血。
雪梨汤调理
雪梨汤的制作有多种配方,如百合雪梨汤、杏仁雪梨汤、银耳雪梨汤等,主要以雪梨为原料,配以其他的滋阴润燥食材。雪梨汤的特点是清甜滋润但不腻,润燥降火但不伤脾胃。适合秋季呼吸道出现的干、痒、痛、粘等现象。
秋燥对皮肤的影响:干燥、瘙痒、头发干枯
皮肤为人体最外层的保护器官,同时外界环境只要有湿度、温度、气候的变化,皮肤是最直接的受害者。而且,因秋燥容易引起内脏器官的上火,导致皮肤失去滋阴,同样会表现为上火现象。被秋燥伤害的皮肤往往出现干燥、瘙痒、头发干枯(头发属于皮肤)、脱屑等。
蜂蜜调理
蜂蜜是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古人常用蜂蜜来防秋燥,如“朝朝盐水,晚晚蜜汤”,说的便是蜂蜜的养生功效。蜂蜜内服,可润肺、养肺、补充皮肤维生素、防便秘。而蜂蜜外敷,可修复肌肤、保湿、美白和去皱。
秋燥对胃肠道的影响:便秘、口臭、牙龈痛
中医里有“秋燥·肺胃阴伤证”,其意思指的是秋燥不仅伤肺,同时还会对脾胃的阴津造成伤害,常常表现为胃火大的现象,如出现便秘、口臭、牙痛、溃疡等。
芹菜调理
芹菜榨汁饮用可清热、降胃火、去口臭、健脑和提神,而食用凉拌芹菜除了降胃火之外,还可以缓解便秘。芹菜叶则有调理高血压的作用。
秋燥对肝脏的影响:烦热、眼干、脸部潮红
秋燥伤肝,易造成肝阴不足,出现肝火旺盛现象。肝火旺常常有身体烦热、脾气大、眼睛干涩、面部潮红、甚至有盗汗的表现。另外,肝火旺还可能会引起脱发、痘痘、色斑、内分泌失调等表现。
野菊花调理
野菊花调理肝火可以制作成为茶饮或药膳,如野菊花茶、菊花粥,或者用野菊花水洗脸祛痘。野菊花性味苦、凉,可以疏风清热、明目、杀菌、抗感冒,尤其对肝火大、肝热引起头晕目眩有效。
四、中医7养生方赶走燥气
1.润燥清火:连翘12克、薄荷3克、石膏24克、生地18克、甘草3克、草决明15克。
适应症:燥气化火,耳鸣目赤,牙龈咽喉肿痛。
2.生津益胃:沙参10克、麦冬12克、生地18克、玉竹10克、冰糖3克。
适应症:舌燥唇干、不思饮食,舌红无苔,热病后胃津未复。
3.润肠通便:南杏仁15克、北杏仁15克、桃仁12克、金银花15克、玄参10克。
适应症:大肠受热、大便干结、口腔干燥。
4.增液润燥:玄参10克、麦冬15克、生地24克、桃仁12克、厚朴12克、枳实10克、甘草3克。
适应症:热病后津液枯竭,口燥作渴,便秘不通。
5.滋燥养荣:当归15克、生地18克、熟地18克、白芍12克、秦艽12克、防风12克、甘草3克、黄芩10克
适应症:血虚生燥,皮肤皱摺,筋急抓枯。
6.清燥润肺(清燥救肺):人参6克(另煎)、麦冬12克、桑叶15克、石膏30克、胡麻仁12克、阿胶10克(烊服)、杷叶15克、甘草3克、杏仁15克。
适应症:温燥伤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干鼻燥,心烦口渴,苔白,舌红少津。
7.滋燥清肠:黄连6克、阿胶10克(烊服)、生地18克、牡丹皮12克、银花12克
适应症:肺燥肠热、下利灼肛、秋燥兼伏暑热,已从火化。
依照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抓住秋冬进补的最佳时期,科学进补能够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但若进补不当照样会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