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纯疱疹病毒性巩膜炎的几点临床表现
1.巩膜炎巩膜炎由HSV感染者约占1.16%HSV直接侵犯(常经伴有上皮感染性角膜炎或坏死性基质性角膜炎)或宿主对病毒的免疫反应(伴有坏死性或间质性基质性角膜炎、边缘脉管炎、盘状角膜炎边缘溃疡性角膜炎)而导致巩膜炎。巩膜炎多为弥漫性或结节性前巩膜炎,免疫反应所致,最多见的是坏死性前巩膜炎。
主要症状有:眼红、畏光、流泪、结膜囊黏液性分泌物剧烈的眼痛及程度不等的视力下降。
体征:弥漫性前巩膜炎的巩膜呈弥漫性充血及表层巩膜组织水肿,球结膜水肿,炎症易于扩散,大部分病例炎症累及部分前巩膜,小部分病变累及整个巩膜。结节性前巩膜炎病变区巩膜呈暗红色充血,巩膜表面形成不能活动、质硬压痛的紫红色结节性隆起,单个结节多见。少数有数个结节,可伴有巩膜外层炎。病变若继续发展,可形成破坏性较大、引起视力损害的坏死性前巩膜炎早期表现为局部性巩膜炎性斑块,并有急性充血,病灶周边炎症反应比中心重继而在巩膜表面病灶及周围出现无血管区,受累巩膜可呈腐肉样坏死并由原始病变处扩展,可波及整个前巩膜。若未及时治疗,巩膜坏死区脱落,形成巩膜穿孔或巩膜葡萄肿。
2.巩膜外层炎巩膜外层炎罕见于HSV感染,呈单纯性或结节性,伴局部淋巴细胞浸润,表现为结膜或表层巩膜的黄色斑点或树枝状角膜炎巩膜外层炎是病毒直接侵犯所致,几周后痊愈,无后遗症,复发少见。
二、单纯疱疹病毒性巩膜炎的诊断检查
并发症复发性HSV感染可出现葡萄膜炎和视网膜炎,巩膜或巩膜外层炎少见。
诊断HSS的临床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的特征,发病有一定的促发因素容易反复发作等特点而成立。HSV眼部感染的确诊需通过实验室分离出病毒但比较困难。
鉴别诊断有时皮损呈带状分布的,需要与带状疱疹相鉴别。鉴别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结果。
检查
角膜上皮刮片行姬姆萨染色、Papanicolaou染色,可显示嗜酸粒细胞、细胞气球样变、多核巨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等HSV感染的特征,但不能区分HSV和VZV。有滤泡性结膜炎、树枝状角膜炎者,通过对上方边缘结膜和皮肤小泡或皮肤、角膜、表层巩膜巩膜活检组织进行荧光染色,可发现HSV-1新鲜的树枝状、地图状角膜溃疡组织病毒分离后50%以上显示阳性新的血清学方法可区分首次或复发HSV感染。因为只有首次感染显示HSV抗体滴度增加,急性期滴度则很低,4~6周后滴度明显增高。由于大部分成人有抗HSV抗体,呈无症状或亚临床状态。
其它辅助检查
结膜和巩膜活检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发现有伴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肉芽肿性炎症及微小血管炎性病变。
三、单纯疱疹病毒性巩膜炎的预防和护理
活动性HSV感染(包括上皮性角膜炎巩膜炎或巩膜外层炎)可用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滴眼剂滴眼:碘苷(IDU)、阿糖腺苷(vidarabine,Ara-A)、三氟胸苷(trifluridine,F3TdR)和阿昔洛韦(ACV),每天不少于9次,共14~21天,在临床上是有效的IDU、Ara-A有效且可用于既往药物不敏感或不能耐受的病例。长期口服ACV(200mg,5次/d)可减少病毒的侵犯从而减少上皮性角膜炎、巩膜炎或巩膜外层炎的复发长期口服ACV治疗疱疹性基质性角膜炎、葡萄膜炎效果不确定。已证实长期口服ACV并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可减少HSV性巩膜炎或角膜炎的复发。
对免疫性HSV巩膜炎的治疗与免疫性VZV巩膜炎相同。用含有微量的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ACV、CC等复方滴眼剂,有抗感染和抗炎症的双重疗效,无明显抑制修复和使病毒扩散的副作用。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必须用相应预防的抗病毒药物如F3TdR滴剂,4次/d或口服ACV200mg5次/d。
病情凶险者可用干扰素(interferonIFN)或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polycytosine,PIC)。酌情选用转移因子(transferfactor)及胸腺素(thymosin)等。
多次复发、经久不愈的病例,可大面积板层或全层角膜移植和(或)巩膜切除或移植。
预后药物治疗,预后乐观。
预防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四、带状疱疹病毒性巩膜炎的治疗和预防
中医治疗
中医有言,至虚之处,便是留邪之地。五味清疹合剂治疗之首善,即在于扶助人体正气,正气充足者,则寒湿邪气不敢犯也。综观全方,,清热解毒燥湿、活血化瘀通络,使气复血荣,脉络畅通,气血流畅,如此就能将病毒从体内驱除,修复疏通被破坏的神经,疼痛得止,故带状疱疹以及后遗神经痛可痊愈。
预防
水痘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染源应按呼吸道隔离,自出疹开始满6天或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带状疱疹患者不必隔离,密切接触者应隔离观察21~28天。
1.被动免疫高效价人抗VZV免疫球蛋白用量是1岁内100mg,1~5岁250mg,6~10岁500mg,11~14岁750mg,15岁以上1000mg,肌内注射。
2.主动免疫疫苗主要是1974年日本的减毒疫苗Oka和美国的人双倍体肺细胞W138连续传代而得的减毒株疫苗,均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