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茶能治疗失眠
1、百合性微寒、味甘苦,可入心经、肺经,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适合有长期咳嗽、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多梦、精神恍惚等阴虚肺燥、心神失养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用法:取百合15~20克,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2、酸枣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肝经,具有养心安神、益阴敛汗的功效,适合有烦躁不安、惊悸怔忡、烦渴、盗汗等心肝阴血不足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用法:取酸枣仁15~30克,捣碎,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3、柏子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肾经、大肠经,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适合有头昏目眩、面色少华、唇甲色淡、惊悸、盗汗、便秘等血不养心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用法:取柏子仁5克,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4、莲藕茶藕粉一碗,水一碗倒入锅中不断的搅拌,待搅匀后再加入适量的冰糖即可当茶喝,有养心安神的作用。
二、如何治疗女性失眠
第一:睡前照镜子女性可以在睡觉之前仔细的洗脸并且进行一些简单的脸部按摩,除此之外还可以多照镜子。每天晚上在镜子面前反复的做出一些认为比较美好的笑容,这样能够令自己保持一个快乐的心情入睡。美好的表情能够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影响。另外进行脸部的按摩能够很好的促进睡眠,还能够令我们的肌肤在睡觉之前得到进一步的滋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保护皮肤的方法。第二:睡前听柔美的音乐一整天在户外进行活动,晚上的时候皮肤就会变得比较的疲惫。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可以听一些轻柔的的音乐,这样能够令自己沉浸在音乐所营造出来的意境之中,这样精神还有皮肤都得到了很好的抚慰,皮肤对于保养品的吸收能力也会达到有效的提高。在早上,皮肤经过一整夜的休息直走刚刚苏醒,这个时候听一些优美的音乐,然后配合一些保养的动作,能够有效的激活皮肤,同时也能够令我们的头脑更加的清醒。第三:睡前喝一杯热牛奶女人失眠的治疗方法,睡觉之前喝一杯热牛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牛奶中含有的钙质还有色氨酸能够有效的令我们的肌肉获得放松,并且这两种物质能够和我们的中枢神经末梢进行结合,令我们的全身感觉到更加的舒适,非常的有利于进入睡眠状态,同时还能够帮助身体缓解疲劳。睡觉之前喝一杯热牛奶,这对于一些体虚的患者导致出现的神经衰落的情况非常的有好处。第四:睡前放松想要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质量,除了听一些音乐和喝一杯热牛奶之外,还有一个更加有效并且快捷的方法,那就是睡觉之前放松精神。能够令我们的身体更加的放松,我们需要一些外在的用具来帮助我们,例如丝质或者棉质的被子、眼罩或者是耳塞,另外室内温度保持在二十摄氏度左右,睡觉的姿势选择仰卧等等,这些小细节都能够有效的放松我们的精神,领我们更好的进入睡眠状态。
三、失眠的治疗小偏方
1、附子15克,干姜21克,二者加水煎煮成汁,去渣取汁,顿服,能治疗失眠。2、赤小豆30克,花生叶15克,蜂蜜适量,加水煎汁,去渣顿服,再睡前的时候服用,治疗失眠。3、取50克白参,捣碎后倒入瓶子里,然后倒入500毫升的白酒,密封半个月,期间每天要摇一次,每天饮用15毫升,能有效治疗失眠。4、阿胶40克,鸡蛋黄4个,米酒或者黄酒500毫升,将酒用文火煮沸,然后倒入阿胶,阿胶化开后放入鸡蛋黄,加适量盐,搅匀,再次煮沸后冷却,倒入干净的瓶子里,每日早晚个一次,随量饮用,但主要当然不要一次饮用太多。5、当归25克,党参25克,猪心一个切开,三者一起加水蒸熟,喝汤吃猪心,适合多汗、心虚的失眠患者。6、酸枣仁粥大米100克,龙骨20克,牡蛎30克,炒酸枣仁20克。龙骨、牡蛎、酸枣仁加水煎汁,去渣取汁。大米洗净,加水煮粥,煮到粥半熟时倒入煎好的药汁,煮到粥熟、变稠,当成晚餐食用。
四、经常失眠有哪些危害
一是长期失眠会导致人体免疫力减退。良好的睡眠会使人体产生胞壁酸因子,胞壁酸可促人体白细胞的增多,从而促使巨噬细胞活跃,人体免疫功能便会得到显著增强,从而可以有效预防细菌和病毒的入侵。二是长期失眠会导致各种疾病产生。如果人短时间内失眠,会产生体乏无力、头晕目眩、腰酸耳鸣、心慌气短等症状;如果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自身的情绪不安,忧虑焦急,免疫力降低,因此会导致各种种疾病发生,如神经衰弱、感冒、胃肠疾病、心梗、脑梗、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甚至造成猝死,给病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三是长期失眠会使人体加速衰老。长期的失眠会导致人体内正常的内分泌发生失调,生物钟发生紊乱,使人体出现加速衰老的现象。男人长期失眠会出现精神疲惫,肾虚、体弱,性功能严重下降;女人长期失眠会导致更年期提早到来,皮肤灰暗,色斑、皱纹增多,身体特别是卵巢功能衰退显著。四是长期失眠会影响大脑正常思维。充足的睡眠能保证人的大脑思维清晰、反应敏捷。,如果长期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容易缺血缺氧,加速脑细胞的死亡,导致人精神恍惚、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整天迷糊、无精打采,严重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导致工作、学习效率下降。严重的会发生精神分裂和抑郁症、焦虑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功能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