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迟发性皮肤卟啉病的临床表现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在有两种临床类型,散发型又称非家族型占所有病例的80%,一般在中年发病(平均45岁),肝脏尿卟啉原脱羧酶活性异常而其他组织中正常,病变缓解后肝酶活性也恢复正常。有些病例与肝毒性物质有关,称作获得性中毒性PCT;
另一型为家族型,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患者和未发病的家族成员都可有肝脏及红细胞尿卟啉原脱羧酶异常,其活性和浓度均下降50%左右。患者常在早年发病,20岁以前发生的PCT大都属于本型。患者有轻到中度光敏性皮炎,尤以夏季多见。发病部位多在手、颜面、颈部、上胸部、小腿和脚等暴露处。皮疹多为红斑,也可表现为日光性荨麻疹,自觉瘙痒或灼热。慢性损害为水疱、大疱、糜烂、结痂和浅疤。水疱直径2~30mm不等,圆形或不规则形,疱液多澄清也可是血性。
手和腕部等处皮肤脆性增加,轻微外伤就可导致多发性无痛性红色糜烂,以指甲刮划可刮去患处皮肤,称为Dean征。约10%的患者发生硬皮病样皮损,颈、胸和面部多见,但也可发生在非暴露部位,临床和组织病理都难与硬皮病区别。
手背、指被和面部发生过大疱的瘢痕处有粟丘疹。1/3患者伴色素沉着或脱失。眶周可见类似皮肌炎的紫红色斑。少数病例因瘢痕而造成畸形和毁容,其他还有甲剥离、耳廓营养不良性钙化、白内障、巩膜溃疡等。15%~20%的本病患者并发糖尿病;部分伴有肝硬化、黄疸和高铁血症。
医学界把“痒”病一直作为研究重点,这种不人道的病一定要杜绝,请广大患者放心治疗,相信科学!若患上此病请及时治疗,否则害人害己的。
二、迟发性皮肤卟啉病的致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明,一般认为系在有遗传性背景的基础上在各种获得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而发病。
1.遗传因素尿卟啉原脱羧酶缺乏。其基因位于染色体1q34,肝脏组织中尿卟啉原脱羧酶缺乏见于所有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患者,但遗传因素所致仅见于家族性及少数散发性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铁负荷过多肝脏铁沉着可见于80%以上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患者,铁质沉着为中度,用放血减轻铁沉着,或试用驱铁治疗可使患者获得临床和生化上的缓解。停止放血或用铁剂可使缓解患者复发,说明铁与本病关系密切。
3.散发型患者体内存在抑制酶活性因子有以下几种:①肝内存在的抑制酶活性因子;②雌激素;③酒精提高ALA活性,促进铁吸收。本病尿卟啉原脱羧酶缺陷仅限于肝脏,红细胞内酶正常。
4.杀虫药六氯化苯中毒引起本病流行六氯化苯为尿卟啉原脱羧酶抑制剂,其他如吸入的芳香烃类化合物,除锈剂等,均可引起人卟啉病。
5.多肝脏良性和恶性肿瘤患者在无肝硬化情况下可合并卟啉病,有些患者的荧光反应仅见于肿瘤部位,机制不明。
6.丙型肝炎最近发现丙型肝炎是与散发性卟啉病有密切相关,在部分地区,80%的散发型患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病毒抑制卟啉原脱羧酶活性机制不清,有待进一步研究。
7.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病人可合并散发性卟啉病。
(二)发病机制
研究表明部分患者为剪接点突变使得mRNA失去6个外显子,结果使得酶活性下降。亦有人报道部分患者在基因编码区有突变。尿卟啉原脱羧酶是催化尿卟啉原至粪卟啉原的连续脱羧反应的酶。该酶缺乏造成尿卟啉原在肝脏蓄积和从尿中排出增多。家族性患者红细胞中酶活性只有正常人一半,但许多携带基因缺陷的家族成员临床既无肝脏内尿卟啉原的蓄积也无尿中排出增多,说明本病发生尚有其他条件。许多人散发性卟啉病患者其尿卟啉原脱羧酶缺乏仅限于肝脏,红细胞内无缺乏,在这些患者中,尿卟啉原脱羧酶催化活性低于正常,但用免疫化学方法测定其酶正常,结合其缺乏家族史,无基因缺陷依据,提示部分人为获得性的酶活性降低,而非遗传性疾病。
进一步研究证明铁可抑制尿卟啉原脱羧酶活力,同时通过促进氨基-γ酮戊酸(ALA)及卟胆原合成来促进尿卟啉原产生,致使尿卟啉原Ⅲ蓄积。
且肝脏中具有免疫反应活性的酶合成正常,但催化生物活性减低。大部分患者无家族遗传史,提示肝脏内酶有可能被抑制因子部分抑制。铁负荷增多可刺激抑制因子分泌而使患者症状发作。近年,随女性应用雌激素增多,本病散发型患者女性比例上升,说明雌激素亦可能抑制尿卟啉原脱羧酶,但不除外遗传因素,因发生者在服药患者中仅占极小比例。
动物试验证明上述化合物可抑制酶活力,铁负荷可加重上述化合物对酶的抑制。原因有三:一为输血过多导致铁负荷增加,二为血透与腹透不能有效清除以与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的尿卟啉,三为尿毒症的一些有害代谢产物可抑制尿卟啉脱羧酶活性导致尿卟啉原蓄积而发病。
三、迟发性皮肤卟啉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1.外周血。多数病人没有贫血,血象正常。少数病人可有轻度红细胞增多。
2.尿液检查。实验室最主要检查是尿中含有较多尿卟啉和7羧基卟啉,使尿变成红色。尿中ALA及卟胆原的排泄并不增多。
3.粪便检查。粪便中异粪卟啉和7羧基卟啉明显增多,原卟啉正常或中等度增多。
4.肝功检查。因患者常有肝病,尿胆原可能阳性,血清转氨酶可增高,磺溴酞钠的排泄常低于正常。遗传性患者的红细胞内及肝内尿卟啉原脱羧酶活性降低,仅为正常人的50%左右,获得性患者肝内此酶的活性也降至正常人的50%左右,但红细胞内此酶正常。
5.其他。有些病人血清铁增高。
组织病理:大疱位于表皮下,真皮有少量炎症细胞,弹力纤维变性,真皮乳头血管和表皮真皮交界处有PAS阳性而耐淀粉酶的物质沉积。大疱上方的表皮内能发现一种嗜伊红小体,呈节段性均质状,PAS阳性并有Ⅳ型胶原和板层素成分,线状排列称为毛虫小体(caterpillarbody),对本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特异性。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表皮真皮交界处和血管壁可见IgG及C3线状沉积。肝脏铁质沉着,可见肝硬化的组织病理变化。
四、迟发性皮肤卟啉病引发什么疾病
少数病例因瘢痕而造成畸形和毁容,其他还有甲剥离、耳廓营养不良性钙化、白内障、巩膜溃疡等。15%~20%的本病患者并发糖尿病;部分伴有肝硬化。
1、甲剥离症与勺状甲、甲纵裂、甲横裂及脆甲症等同属于甲营养不良症,其临床症状为:甲游离端的甲板与甲床逐渐向甲根方向分离,一般不超过甲板前半段,剥离部分甲下形成空洞,极易堆积污物,形成感染源,可诱发甲沟炎等疾病,开始剥离时,甲板硬度增加,但表面尚光滑,随着空气及污染物进入空隙,可导致甲板变黄而失去光泽。
2、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就不能看清物体。世界卫生组织从群体防盲,治盲角度出发,对晶状体发生变性和混浊,变为不透明,以至影响视力,而矫正视力在0.7或以下者,才归入白内障诊断范围。
3、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4、肝硬化(hepaticsclerosis)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症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