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要做的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一般在20×109/L左右,高者可达40×109/L。或以上。中性粒细胞在80%~90%。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诊断流脑的重要依据。但近年来认为由于腰椎穿刺后容易并发脑疝,故对流行期间诊断明确者,已趋向尽量不做腰椎穿刺。如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或于短期内进入昏迷的患者,尤其疑为暴发脑膜脑炎型者,更需谨慎。对诊断尚不明确者,应于静脉推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后再作腰椎穿刺,穿刺时不宜将针心全部拔出,而应缓慢放出少量脑脊液作检查之用即可。在腰椎穿刺时如压力明显增高,则于穿刺后重复甘露醇静脉推注。腰椎穿刺应在急诊时或入院后使用抗菌药物前施行,以免影响检查结果。作完腰椎穿刺后,患者应平卧6~8h,不要抬头起身,以免促使脑疝发生。
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会并发哪些疾病呢
(1)继发感染:以肺炎最为常见,尤多见于老年和婴幼儿。其他有褥疮、角膜溃疡,因小便潴留而引起的尿路感染等。
(2)化脓性迁徙性病变:有化脓性关节炎(常为单关节性)、全眼炎、中耳炎、肺炎、脓胸、心包炎、心内膜炎、心肌炎、睾丸炎、附睾炎等。
(3)脑及周围组织因炎症或粘连而引起的损害:有动眼肌麻痹、视神经炎、听神经及面神经损害、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大脑功能不全、癫痫、脑脓肿等。在慢性患者,尤其是婴幼儿,因脑室间孔或蛛网膜下腔粘连以及脑膜炎引起桥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炎,可分别发生脑积水或硬膜下积液,可借CT或MRI等检查以证实。
(4)变态反应疾病:在病程后期可出现血管炎、关节炎及心包炎等。关节炎分为早期与后期。早期(2~3天)变态反应性关节炎常见,为多关节性,关节有急性炎症,但关节腔渗液则较少或缺如,常随治疗而迅速好转。后期(4~10天)常表现为亚急性单关节炎,且有关节腔渗液,伴再起发热、胸膜心包炎。渗液为血清血液样。治疗包括抽液及抗炎症药物。
三、青霉素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青霉素:青霉素在脑脊液中的浓度一般为血浓度的10%~30%,注射普通剂量不能使脑脊液内含量达到有效杀菌浓度,但注射大剂量能使脑脊液内药物达到有效浓度,治疗效果满意。青霉素的剂量成人为20万~30万U/(kg·d),儿童为10万~25万U/(kg·d)。应将分次剂量每2~3h推注(青霉素G)或快速静脉滴注。如以青霉素缓慢静脉滴注,则其峰浓度较间歇快速注射者为低,故不宜缓慢滴注。如诊断确定,则不需加用其他抗生素,单用青霉素已足够控制感染。
青霉素鞘内注射可能招致发热、惊厥、蛛网膜下腔粘连阻塞、脊髓炎及下肢疼痛等严重反应,故不应采用。
脑膜炎球菌一般对青霉素保持高度敏感,最低抑菌浓度<0.03mg/L。但近数年来,B群和C群脑膜炎球菌开始对青霉素产生低水平耐药,最低抑菌浓度在0.25~1.0mg/L之间。这是由于青霉素结合蛋白-2发生了结构改变,使青霉素的靶位亲和力降低,这种相对耐药性的产生尚不致影响大剂量青霉素的疗效,但值得注意今后脑膜炎球菌的耐药动态变化。
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
(1)上呼吸道感染期:大多数患者并不产生任何症状,部分患者有咽喉疼痛、鼻咽部黏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此时采取鼻咽拭子作培养可以发现脑膜炎球菌,但即使培养阳性,亦不能肯定上呼吸道症状系由脑膜炎球菌抑或由病毒所引起。
(2)败血症期:患者常无前驱症状,有寒战、高热、头痛、呕吐、全身乏力、肌肉酸痛、食欲缺乏及神志淡漠等毒血症症状。幼儿则有啼哭吵闹、烦躁不安、皮肤感觉过敏及惊厥等。脉搏相应增快,呼吸次数亦轻度增加。结膜可有充血。少数患者有关节痛。此期主要而显著的体征是皮疹,可见于70%左右的患者。皮疹在病后不久即出现,主要为瘀点和瘀斑,见于全身皮肤及黏膜,大小为1~2mm至1cm。在瘀点、瘀斑出现前偶可见到全身性玫瑰色斑丘疹。病情重者瘀点、瘀斑可迅速扩大,且因血栓形成而发生皮肤大片坏死。此外,疱疹、脓疱疹等亦偶可见到。约10%患者可出现唇周及其他部位单纯疱疹,后者常于发病后2天左右才出现,而在早期少见。少数患者脾脏亦可肿大。多数患者于1~2天内发展为脑膜炎。
(3)脑膜炎期:脑膜炎的症状可以和败血症同时出现,有时则出现稍晚,多数于发病后24h左右即较明显。患者高热及毒血症持续,全身仍有瘀点、瘀斑,但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因颅内压增高而头痛欲裂,呕吐频繁,血压可增高而脉搏减慢,常有皮肤感觉过敏、怕光、狂躁及惊厥。脑膜的炎症表现为颈后疼痛、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凯尔尼格(Kernig)征及布鲁津斯基(Brudzinski)征阳性。1~2天后患者可进入谵妄昏迷状态,此时病情已甚严重,可出现呼吸或循环衰竭或其他并发症。婴儿发作常不典型,除高热、拒食、吐奶、烦躁及啼哭不安外,惊厥、腹泻及咳嗽较成人为多见,而脑膜刺激征可能缺如,前囟未闭者大多突出,对诊断极为有助。有时因呕吐频繁、失水等原因而出现前囟下陷,造成诊断上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