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因是什么
1.物理因素
X线、P治疗、*爆炸等大剂量的高能量电离辐射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居住环境如果处于高频率的强磁场(>0.3uT),儿童期的白血病发病率也较其他儿童高。
2.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所致的白血病多为AML。与ALL发病可能有关的化学物品有除草剂、杀虫剂、孕妇酗酒、避孕药、烟草及化学溶剂,但这些因素与ALL发病的确切关系尚不肯定。
3.生物因素
病毒对某些动物的致癌作用及致白血病作用已得到证实。生物因素主要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联。已明确部分反转录病毒感染可导致白血病,主要为C型的RNA肿瘤病毒。其中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1)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可致人白血病的反转录病毒。它的感染与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ATL)的发生密切相关。在芬兰和新西兰通过对白血病患儿、白血病痊愈患儿及母亲血液中EB病毒和人疱疹病毒6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母亲EB病毒感染的再活化可能与下一代患儿童期AL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关。
二、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
(1)化疗原则按不同危险度分型治疗,采用早期强化疗、后期弱化疗、分阶段、长期规范治疗的方针。治疗程序依次是:诱导缓解治疗、早期强化治疗、巩固治疗、延迟强化治疗和维持治疗,总疗程2.0~2.5年。
(2)化疗方案组成ALL治疗方案日趋成熟,治疗策略、原则大致相同,推荐CCLG-ALL2008方案
(3)早期治疗反应的评估国际先进治疗组的多项研究已证明,早期治疗反应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有助于识别出那些具有高度复发风险的患儿,以之为依据重新评估危险度,给予相应强度的治疗,大大改善了治疗效果。早期治疗反应包括泼尼松试验反应、诱导缓解治疗中期和结束时(在CCLG-ALL2008方案中为第15天和第33天)的骨髓缓解状态、微小残留病(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水平等。前两项的评估方法简单易行,有经验的血细胞形态学技术人员都可进行。
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方法
1.ALL基本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体征有发热、苍白、乏力、出血、骨关节疼痛,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浸润灶表现。
(2)血象改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计数增高、正常或减低,分类可发现不等数量的原、幼淋巴细胞或未见原、幼淋巴细胞。
(3)骨髓形态学改变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骨髓涂片中有核细胞大多呈明显增生或极度增生,仅少数呈增生低下,均以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必须≥25%才可确诊为ALL。除了对骨髓涂片作瑞氏染色分类计数并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外,应该做过氧化酶(POX)、糖原(PAS)、非特异性酯酶(NSE)和酯酶氟化钠(NaF)抑制试验等细胞化学染色检查,以进一步确定异常细胞性质并与其他类型的白血病鉴别。
2.儿童ALL的分子生物学分型
除了临床及细胞形态学(M)诊断以外,还必须作免疫表型(I)及细胞遗传学(C)检查,即分型诊断,尽可能作分子生物学(M)融合基因检测,即MICM分型。染色体畸变及形成的融合基因代表了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分子遗传学特征,具有重要的预后指导意义。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原位杂交等,确定白血病细胞是否携带特定染色体畸变及其形成的融合基因,即分子生物学分型,是ALL形态学、免疫学一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儿童ALL疗效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广泛采用WHO(2008)分型就是建立在MICM基础上的,古典的FAB分型目前仅在医疗条件较差场合使用。
四、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检查方法
1.血常规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大多降低,血小板减少,多数有白细胞计数增高但也可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分类可发现数量不等的原始、幼稚淋巴细胞。
2.骨髓穿刺涂片检查
骨髓形态学改变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骨髓涂片中有核细胞大多呈明显增生或极度增生,仅少数呈增生低下,均以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幼稚淋巴细胞≥20%。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有助于确定细胞的生物化学性质,并与其他类型的白血病鉴别。
3.腰穿
ALL常规作脑脊液检查用以确定是否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并进行蛛网膜下腔给药。
4.细胞免疫组化分析
流式细胞仪进行白血病细胞免疫组化分析。
5.染色体检查
①染色体数量改变常见2n<45的低二倍体和2n>50的高超二倍体。②染色体结构改变4种常见的与预后相关的染色体易位t(12;21)(p13;q22)、t(1;19)(q23;p13)、t(9;22)(q34;q11.2)、t(4;11)(q21;q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