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鲜皮有什么作用
清肺止咳。火热之邪,上灼于肺,伤津劫液,阻遏气道,使肺之肃降无权。其症可见:咳嗽气粗,痰黄而稠,鼻咽干燥,面唇红赤,烦渴便秘。白鲜皮苦、寒,入肺经,可清在肺之热邪,金气清肃,咳嗽自消。
清热利湿。白鲜皮昧苦、性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可用于因湿热而致各种病症。《本草纲目》:“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为诸黄风痹要药。”
祛风燥湿。《本草原始》:“白鲜皮入肺经,故能祛风,入小肠经,故能去湿。夫风湿既除,则血气自活而热亦去。”
清热解毒。白鲜皮苦、寒,具清热解毒之功效。《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神农本草经》:“主头风……女子阴中肿痛。”
清热定惊。白鲜皮苦寒,其清热、泻火力强,故用于因热则生风之候。
其它作用。白鲜碱、茵芋碱及崖椒碱的混合物能降低肾上腺素对豚鼠精囊的作用,茵芋碱能使肌肉麻痹,并可因累及心肌而引起哺乳动物血压进行性下降。茵芋碱能提高横纹肌的张力,加强脊髓反射的兴奋性,葫芦巴碱药理活性弱,但早年有报告其在神经肌肉标本能降低神经的时值,对肌肉的时值则先降低后增加,此外,葫芦巴碱有一定抗癌作用,12.5mg/kg能使P388白血病小鼠生命延长31%。
二、白鲜皮可以和什么进行配伍
配白蔹,清热解毒,祛湿止痒,敛疮生肌。主治湿热疮疡,痈疮肿毒,皮肤瘙痒,烧烫伤等。白鲜皮苦寒,鲜毒清热之力强,并能止痒;白蔹苦辛,能消肿敛疮,并具生肌之效,两药合用解毒敛疮,生肌止痒作用增强。
配苦参,清热解毒,利水除湿。主治湿热蕴结,小便不利,灼热涩痛等症。白鲜皮,苦参均味苦,性寒,均具清热、解毒、燥湿之功。但苦参有显著的利尿作用,故两药合用解毒清热、利水除湿作用大增。
配茵陈蒿,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治湿执黄疸。白鲜皮、茵陈均苦寒泻热,均具利湿退黄之功效。两药相须为用,其利湿退黄作用倍增。
配防风,疏风、清热、止咳。主治风热咳嗽。自鲜皮寒能清热,防风辛可发散解表、祛风。两药合用,可发散解毒,清肺热,而止咳。
配土茯苓,清热解毒,利关节。白鲜皮味苦,性寒,长于清热、解毒。土茯苓味甘,性平,长于除湿,利关节。两药合用,可治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者。
配地肤子,白鲜皮清热、祛风、除湿,地肤子清湿热、利尿止痒。两药合用,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功效。
三、白鲜皮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一、白鲜皮七味汤
功效:主治黄疸初得,稍觉心中烦热,外状与平常无别,但举体正黄,甚者眼色如柏,涕、涎、小便及汗悉如柏汁,食消多于平常,稍觉瘦悴乏力者。
组成:白鲜皮3两,干葛5两,黄芩3两,郁金3两,豉5两,栀子10枚,芒消6两。
制法:上切。
用法:以水8升,煮取2升半,去滓纳芒消,分3次温服。相去如人行20里久,更服此汤,当得利,利后将息1-2日,则合后黄连丸服之。
来源:《外台》卷四引《许仁则方》。
二、白鲜皮祛风止痒汤
功效:蝉衣、徐长卿法风止痒;生地、当归凉血养血、润燥;红枣健脾胃和营血。全方功能祛风止痒,养血润燥。
主治:老年皮肤瘙痒症,自觉皮肤瘙痒,入夜尤甚,而又无原发损害可见。皮肤干燥脱屑,抓痕累累,属血虚风燥者。
组成: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蛇床子15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生地10克,当归10克,乌梅10克,五味子10克,蝉衣5克,甘草5克。
制法:每天1剂,煎2遍和匀,日2——3次分服。
随证加减:大便干燥或便秘者加生首乌15——30g。
本方中白鲜皮清热解毒,除湿祛风止痒;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蛇床子燥湿止痒;荆芥、防风、蝉衣疏风散邪止痒;当归、生地养血活血止痒;乌梅,五味子有柔肝敛肝之效,肝为风木之脏,肝气条达则见邪得制,其痒也止。诸药合用,祛风止痒为主,兼能清热化湿。其审证要点为:除明显的气血两虚(风团反复发作,劳后加剧,神疲乏力,舌淡,脉濡细)和冲任不调(风团发作同月经有周期性规律,常伴痛经和月经不调)所致的瘾疹外,只要辨证为风热、血热或湿热证型的皮肤瘙痒等疾患,均可投用本方。临证也可灵活加减:偏热去蛇床子,加丹皮、赤芍、苦参各10克;便秘者加生军5-10克;偏寒者加桂枝10克,麻黄5克;偏湿者加土茯苓30克。治疗期间,忌食鱼、虾等海味及辛辣刺激食物。
提示: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烟、酒、咖啡等,切忌搔抓、摩擦、热水、肥皂擦洗或乱搽成药等。
三、白鲜皮消风散
功效:调荣滋血消风,主治赤白游风,滞于血分发赤色者。
组成:生地3钱,当归2钱,荆芥1钱5分,防风1钱5分,赤芍1钱,川芎1钱,白鲜皮1钱,蝉蜕1钱,薄荷1钱,独活7分,柴胡7分。
用法:加红枣肉2枚,水2钟,煎8分,去滓服。
来源:《金鉴》卷七十三。
四、白鲜皮钩藤散
功效:主治小儿忽得惊痫,壮热口燥。
组成:钩藤3分,白茯苓3分,黄芩3分,川升麻3分,白鲜皮3分,龙齿1两,玄参1两,石膏1两,寒水石2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半合,搅令匀,重煎1-2沸,分温2服。
来源:《圣惠》卷八十五。
五、白鲜皮搜风解毒汤
功效:主治杨梅结毒,初起结肿,筋骨疼痛。
组成:土茯苓1两,白鲜皮5分,金银花5分,薏苡仁5分,防风5分,木通5分,木瓜5分,皂角子4分。
用法:上用水2大碗煎饮。1日3次服。
来源:《本草纲目》卷十八。
四、判断白鲜皮真假的方法有哪些
正品:
白鲜皮为芸香科草本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呈卷筒状,长5—15厘米,直径1—2厘米,厚2—5毫米。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带层片状,剥去外皮,迎光检视有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功能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杀虫。
伪品:
八角枫皮:呈卷筒状或片块状,长5—20厘米,直径1—3厘米,厚1—2毫米。表面青灰白色或灰褐色,有细纵纹,内表面黄白色,光滑,质脆,断面黄白色,气腥味苦,有小毒。
金雀皮:呈卷筒状,长6—20厘米,直径1—2厘米,厚3—6毫米,外表面栓皮多已除去,呈黄棕色,未去皮者呈棕褐色,平滑,有稀疏而明显的棕色横长的皮孔。内表面浅棕色,有细纹。质坚硬,折断面淡黄白色,带粉性,呈纤维状。气味微弱。
鸡根皮:呈卷筒状,长5—15厘米,直径0.8—1.5厘米,厚2—4毫米。表面褐色或淡棕黄色,有较深纵纹或纵沟,可见明显圆形脱落的侧根痕。内表面黄白色,具细皱纹,质韧,折断面棕黄色。气微,味微甜,略苦。
臭皮:呈半卷筒状或瓦片状,长10—20厘米,直径2—5厘米,厚约2—5毫米。栓皮已除去。表面淡白色至淡黄白色,具有不规则的细纹理及茎枝痕。内表面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淡白色,纤维性。气臭、味辛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