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功血的病因有哪些呢
全身性因素(12%):
包括不良精神创伤、应激、营养不良、内分泌和代谢紊乱,如缺铁、贫血、再障性贫血、血液病和出血病、糖尿病、甲状腺和肾上腺疾病。
子宫和子宫内膜因素(35%):
包括螺旋小动脉、微循环血管床结构和功能异常,内膜甾体受体和溶酶体功能障碍,局部凝血机制异常,和前列腺素TXA2、PGI2分泌失调。
内分泌失调(30%):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调包括生殖激素释放节律紊乱、反馈功能失调、排卵和黄体功能障碍。
医源性因素(15%):
包括甾体类避孕药、宫内节育器干扰正常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某些全身疾病的药物(尤以精神、神经系)可经神经内分泌机转影响正常月经功能。
正常月经周期是一种生物钟现象(biologicalclock)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及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使女性生殖生理,生殖内分泌功能遵循严格的生物节律(biologicalrhythm),即出现明显的昼夜节律(circadianRhythm),月节律(lunarrhythm)和季节律等,任何干扰月经神经内分泌调节的因素,均可以致月经失调和异常子宫出血。
一、无排卵型功血子宫内膜病理改变
(一)增生型子宫内膜:多见,组织象同正常增生期改变,但一直持续存在于经前期。
(二)腺囊型内膜增生过长:也称瑞士干酪型内膜增生过长,内膜肥厚呈息肉状增生,腺体数目增多,腺腔扩大,但形态不一,呈瑞士干酪状(Swisscheese)结构,腺上皮呈高柱状并增生呈复层或假复层,间质水肿,螺旋小动脉发育不良,内膜表层微血管迂曲,淤血,坏死或局灶性出血。
(三)腺瘤型内膜增生过长:腺体数目明显增多,大小不一,排列紧密呈背靠背现象,腺上皮显著增生呈假复层或乳头状突入腺腔,细胞核大居中,深染,核浆界限清楚,偶可见有丝分裂。
(四)非典型内膜增生过长:即在腺瘤型增殖的基础上,腺上皮高度增生并出现活跃的有丝分裂,核异质,核大小不一,深染,核浆界限不清,比例失调。
不同类型增生型内膜占无排卵功血90%以上,占所有功血的30.8~39.4%,并认为:腺瘤型和非典型内膜增生过长,为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并施以积极的治疗。
二、排卵型功血子宫内膜病理改变
(一)不规则成熟型子宫内膜:检出率21%,系黄体功能不健,孕酮分泌不足所致,临床呈现黄体期缩短,月经频发,月经前内膜检查呈现分泌化和分泌化不完全内膜并存现象,特点是血管周围内膜分泌化正常,而远离血管内膜分泌化不完全,腺体发育不良,轻度弯曲,腺上皮分泌少,细胞核呈长椭圆形,间质无蜕膜反应。
(二)不规则脱卸型子宫内膜:检出率11%,系黄体萎缩不全,孕酮持续分泌然量不足,乃致经期延长,淋漓不止,若于流血5天后内膜检查,可见一种退化分泌相内膜和新增生内膜混合或并存组织象,分泌反应之腺体呈梅花状或星状,腺上皮胞浆丰富,透明,核固缩,间质致密,螺旋小动脉退化,某些区域仍有出血,该图象也见于子宫肌瘤和内膜息肉时。
三、萎缩型子宫内膜
检出率1.9~21.9%,多见于围绝经期功血妇女。
功血时卵巢组织病理学改变,与年龄和功血类型相关,青春期功血卵巢增大并有潴留卵泡囊肿(d≥3cm)而无黄体形成,部分呈多囊卵巢和黄素化不破裂卵泡(LUFS)改变。
生育期功血卵巢正常,可见黄体囊肿,围绝经期功血卵巢也呈多囊卵巢改变,皮层内充满大小不等卵泡或卵泡囊肿,镜检可见间质细胞一门细胞增生现象。
二、功血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一)止血:方法包括刮宫、激素和药物疗法
1.刮宫:除未婚妇女,无论有排卵抑或无排卵型功血出血时,刮宫均可迅速而有效地止血兼有诊治双重意义。刮宫应彻底,刮出物全部送病理检查。并依内膜病理于术后第五天开始调经治疗。
2.性激素:包括:雌、孕、雄激素止血。
(1)大剂量雌激素止血:仅用于青春期功血贫血不甚严重(Hb≥80g/L)者。原理是大剂量雌激素快速促进内膜增生,修复创面而止血。缺点是剂量大,胃肠反应重,停药后撤退出血多,并有抑制下丘脑―垂体轴之虞,故现已较少采用。
方法:已烯雌酚或苯甲酸雌二醇2mg肌注,每6~8小时1次。经3~4次注射(24~36小时)流血停止后减量。即每3天递减1/3剂量之幅度至1mg/d(肌注或口服),于止血后20天停药。从撤退出血的第五天开始调经治疗。
(2)大剂量孕激素止血:适用于各年龄组各类功血。原理是促进内膜同步性分泌化而止血,停药后出现集中性撤退出血。
方法:①口服:炔诺酮5.0~7.5mg,或甲地孕酮、安宫黄体酮8~10mg。每4~6小时1次。经3~4次口服后(24~36小时)流血停止,改每8小时1次口服。然后每3天递减1/3剂量之幅度至维持量。炔诺酮2.5~5.0mg/d,或甲地孕酮、安宫黄体酮4~6mg/d,于止血后20天停药。为防止突破性出血,也可配伍小剂量雌激素如乙?酚0.25~0.5mg/d傍晚服。从撤退性出血的第五天开始调经治疗;②肌注:复方已酸孕酮(已酸孕酮250mg+戊酸雌二醇5mg/Amp)1支肌注,1~2天止血。于第七~十天再肌注1次复方已酸孕酮即完成1个周期治疗。为加快止血也可加注苯甲酸雌二醇2mg,或复方黄体酮1支(黄体酮20mg+苯甲酸雌二醇2mg/Amp)。止血后每周注射1支复方黄体酮,3~4次完成1个周期治疗。从撤退性出血的第五天开始调经治疗;③药物性刮宫:适用于少量淋漓出血且近期无大量出血者。原理是使用孕酮使内膜在短期内分泌化并集中撤退。方法:黄体酮20mg/d×3~5天,停药后3~5天出现集中性撤退出血自然停止。为减少出血量也同时配伍丙酸睾丸酮25~50mg/d。或使用三合激素1支/d×3天行药物性刮宫。从撤退性出血第五天开始调经治疗。
(3)雄激素:仅作为雌、孕激素止血的辅助疗法,旨在抗雌激素,减少盆腔充血和增强子宫肌张力并减少出血量,但不能缩短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青春期少女慎用。丙酸睾丸酮25~50mg/d×3~5天后,改每周1~2次,周期总剂量不超过300mg。
3.药物疗法:包括止血药、抗纤溶药、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凝血因子、宫缩剂和输血等综合措施。
(1)止血药:目的在于改善血小板功能,缩短凝血时间,降低血管脆性和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刺激造血。方法:止血敏(dicynone)250~500mg肌注或静滴;安络血(adrenosin)5~10mg肌注;维生素K、C口服。
(2)抗纤溶药物:目的在于抗纤维蛋白溶解并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方法:①6-氨基已酸(EACA)4~6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快速滴注(15~30分钟),后改为1g/h速率维持,每天总量6~12g;②止血芳酸(PAMBA)300~500mg加入10%葡萄糖液100~200ml滴注,每天总量600~1000mg;③止血环酸(Trans-AMCA)200~300mg加入10%葡萄糖液中滴注,每天总量400~600mg。
(3)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①消炎痛(indomethacine)25mg×3/d;②甲灭酸(acidmefenamice)250mg×3/d;③氯灭酸(acidchlofenamice)200mg×3/d。
(4)凝血因子和输血:如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和新鲜血液输入。中药三七、云南白药也有良好止血效果。宫缩剂无明显止血效果。
(二)调节周期:系在止血治疗的基础上,模拟生殖激素节律,以雌-孕激素人工周期疗法,促使子宫内膜周期发育和脱落,改善HPO轴反馈功能,停药后可出现反跳性排卵和重建规律月经。
1.全周期疗法
(1)雌-孕激素序贯疗法:适用于青春期功血。于月经周期第五天开始口服已烯雌酚0.5~1.0mg/d×20~22天。后10天加服安宫黄体酮8~10mg/d,或后5天加注黄体酮20mg/d。3个周期1疗程。
(2)雌-孕激素合并疗法:适用于育龄和更年期功血,内膜增生过长,月经过多者。①口服避孕药Ⅰ号或Ⅱ号片(全量或半量片)从月经周期第五天口服1片/d×22天,共3个周期。②安宫黄体酮4mg+已烯雌酚0.5mg/d,或炔诺酮2.5mg+已烯雌酚0.5mg/d×20~22天,共3个周期。
(3)孕激素疗法:炔诺酮2.5~5.0mg/d;或甲地孕酮、安宫黄体酮4~8mg/d;或氯地孕酮12mg/d×20~22天。共3个周期。
(4)孕-雄激素疗法:即在孕激素疗法基础上,每天辅加甲基睾丸素5~10mg含化,以加强对HPOU轴抑制作用。
2.后半周期疗法:仅限于调节周期,辅佐黄体,控制出血。方法:从月经周期的第十五~二十四天(后半周期)每天口服或肌注雌-孕激素共10天。药物包括:①口服避孕药Ⅰ号或Ⅱ号片(全量或半量片)/d;②炔诺酮2.5~5.0mg,或甲地孕酮、安宫黄体酮6~8mg+已烯雌酚0.25~0.5mg/d;③复方黄体酮1支/d×5~7天(周期第二十一~二十五天)。
(三)促排卵治疗:适用于青春期无排卵型功血,及育龄妇女功血希望生育者。促排卵治疗可从根本上防止功血复发。
促排卵治疗以生殖激素测定为指导,适当选择促排卵药物和配伍:①CC-hCG;②hMG-hCG;③GnRHa脉冲疗法;④溴隐亭疗法等。
(四)遏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防止癌变,诱导绝经,适合于更年期无排卵功血伴内膜增生过长(腺囊型/腺瘤型),或合并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常用药物和疗法包括:
1.丹那唑(Danazol)200mg×3/d,口服。
2.内美通(R2323,Gestrinone)2.5mg×2/周,口服。
3.三苯氧胺(Tamoxifen)20~40mg/d,口服。
4.GnRHa300~500μg×/d,1H。
以上药物均为3个月1个疗程。必要时重复治疗。
手术治疗
适合于激素或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者。方法包括:经宫腔镜行微波、红外线、液氮冷冻、激光或显微外科内膜剥脱术。近绝经妇女,内膜腺瘤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严重贫血者可施行子宫切除术。
三、功血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功血”属中医“崩漏”范畴。该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固摄所致。导致冲任损伤的原因,多是血热、气虚、气郁、血瘀等。但其中以血热、气虚较为常见。明代医家方约之在《丹溪心法附余》中云:“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期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期用补血还其旧,若只塞其流不澄其源,则滔天之势不能遏;若只澄其源不复其旧,则孤子之阳无以立,故本末无遗,前后不紊,方可言治也。”后世医家将其所倡立的三大治则即“塞流”、“澄源”、“复旧”为治功血三*则。方药可选用:太子参、熟地、艾叶、当归、茜草、旱莲草、阿胶、仙鹤草、益母草,水煎服,按年龄体质虚实增减其药与量。
一、快速止血治标,继用中药治本
对流血量多的患者,已婚者应行刮宫术,未婚者可用复方已酸孕酮2ml,苯甲酸雌二醇2mm肌注,6~24小时内可止血。以后,按复方已酸孕酮2ml,每周1次作为维持量,连用4周停药。血止或血量减少后,可根据临床表现,辨证施治。血热者宜清热固冲,气虚者当健脾益气固冲,肾虚者可补肾固冲,血瘀者用祛瘀调经之法,澄源固本。这种方法采用了西医治疗止血迅速、中医药疗效稳固持久的各自优势,在出血这一标证缓解的同时,给中药治本创造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发挥了中西医的长处,近期、远期疗效都比较满意。
二、益气固冲止血药与抗纤溶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青春期功血
青春期功血患者,临床上多数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淋漓不断或伴有贫血,其他症状均不明显。单用西药或中药疗效都不理想。青春期功血的流血特点,多为流血量多、淋漓不断。由于大量或长期出血,气随血脱,治疗上宜益气固冲止血;另外,功血病人血清及月经血中纤维蛋白裂解产物增多,抑制了内膜螺旋动脉顶端闭合及凝血过程,造成出血量多,用抗纤溶药物往往收效。故该病可采用益气因冲止血和抗纤溶药物联合治疗。益气固冲止血方法以固冲汤为基本方化裁而成。方药:白术20g,黄芪35g,龙骨20g,牡蛎20g,白芍25g,茜草15g,海蛸15g,棕炭25g,地榆炭25g,侧柏炭15g,大蓟15g,红鸡冠40g,续断20g。水煎服。云南白药1g,日3次用上药冲服;抗纤溶药物:止血环酸0.4g加入10%葡萄糖液40~50ml,静脉注射。也可用安络血10mg,日2次肌注,或安络血片10mg,日3次口服。两种疗法同时应用。这种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血,疗效较好。
三、扶正益气与支持疗法结合,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长期或大量出血并伴有贫血的患者,身体虚弱,正气不足,摄血无权,冲任不固,故表现为流血不止,长期不愈。因此,要扶护正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这是治疗该病的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扶护正气:一般选用十全大补汤(丸)、八珍汤、人参养荣汤(丸)、归脾汤、人参归脾丸;支持疗法:采用小剂量,间断输给新鲜全血,每次100~200ml,每周1次,连用3周,两种方法同时进行。通过上述治疗,机体状态可以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治疗,多半奏效。
四、功血的饮食禁忌
宜:
1.宜清淡饮食,宜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瓜果、蔬菜。如菠菜、油菜、甘兰、西红柿、胡萝卜、苹果、梨、香蕉、桔子、山楂、鲜枣等。这些食物不仅含有丰富的铁和铜,还含有叶酸、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等,对治疗贫血和辅助止血有较好的作用。
2.避免暴饮暴食,以免损伤脾胃;忌寒凉及食刺激性食品及调味品,如辣椒、胡椒、葱、蒜、姜、酒等。因刺激性强的食品,会增加月经量。
3.经量过多,经期延长,会引起贫血,故应注意补充蛋白和富铁食物,如动物性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猪肝、肾脏、心脏、胃肠和海带、紫菜、黄豆、菠菜、芹菜、油菜、番茄、杏、枣、橘子等均含有丰富的铁质。这些食物不仅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1、B2、B12等,是治疗功血的重要食物。
4.脾肾亏虚者,宜多食固涩滋补食物:扁豆、红枣、猪肚、山药、荔枝、白木耳、黑木耳、黑色、黄花鱼、韭菜、芡实、猪腰。
5.属实热者,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低脂食物,包括牛奶、肝汤、鲫鱼、藕粉、蛋类、豆浆、黑木耳、荠菜、瘦肉、山楂、韭菜、马齿苋、梨、荸荠、西瓜汁、柿饼和乌骨鸡等。
6.宜食营养而易于消化的食物,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桂圆肉、菠菜等新鲜菜、如肝等动物内脏、乌骨鸡、水果、黑木耳等。
忌:
经期禁忌的食品有雪梨、香蕉、马蹄、石耳、石花、地耳等寒凉食品;肉桂、花椒、丁香、胡椒、辣椒等辛辣刺激的食品;菱角、茭笋、冬瓜、芥兰、蕨菜、黑木耳、兔肉等损伤脾胃或肾气的食品。
实热者忌滋腻、温补性食物以及辛辣刺激物和调味品,如辣椒、姜、胡椒、酒、蒜、葱等,免得增加经血量。
忌肥肉、糯米饭等肥腻、粘滞不易消化食物。
功血食疗方
玉米须炖瘦肉适用于血热型取玉米须30克,瘦肉120克,精盐适量,味精少许。将瘦肉切块,与玉米须一起放入陶罐内,加水500毫升,上蒸笼加盖清蒸至肉熟,加精盐、味精、趁热服用。玉米须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民间常用来治“红崩”,瘦肉能补血,两者配合,故治血热型“功血”疗效显著。
乌贼骨炖鸡适用于血虚型。取乌贼骨30克,当归30克,鸡肉100克,精盐、味精适量。把鸡肉切丁,当归切片,乌贼骨打碎,装入陶罐内加清水500毫升,精盐适量,上蒸笼蒸熟,每日一次。一般3―5次可见效。乌贼骨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当归和鸡肉都是补血佳品,所以对血虚型“功血”颇具疗效。
益母草炒荠菜适用于瘀血型。取鲜益母草30克,鲜荠菜30克,菜油30克。将鲜益母草、鲜荠菜洗净切断。把铁锅放在旺火上倒入菜油烧热,放入鲜益母草、鲜荠菜炒熟即可食用。一天两次,服至血止。益母草有活血、破血、调经的作用。而荠菜含荠菜酸,能缩短出血、凝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故对瘀血型“功血”特别有效。
荔枝干炖莲子适用于脾虚型。取荔枝干20粒,莲子60克,将荔枝干去壳和核,把莲子去芯,洗净后放在陶瓷罐内加水500毫升,上蒸笼用中火蒸熟即可服用。荔枝干营养丰富,民间历来认为是补品,能补血健脾。而莲子的作用主要是补健固涩。两者合用,配伍恰当,因此常用来治疗脾虚型“功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