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如何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 五招预防呼吸道疾病

导读: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约90%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多。

一、警惕4种呼吸道疾病

·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老人和儿童为多,可在人群中引起大规模暴发流行。流感首发症状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有相似之处。

· 流行性脑炎(流脑)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多发人群以孩子为主。初期症状以咳嗽、头疼、发烧为主,和感冒症状颇为相似。但感冒用药后会逐渐减轻,而流脑症状则会越来越重,除头部剧烈疼痛外,身上还会出现散状的出血点。该症死亡率约为2%。

·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约90%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多。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丘疹为特征;传染性极强,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容易发生流行。

· 肺炎有多种,肺炎球菌是世界上引发呼吸道疾病最常见的细菌,一般不会发病。只有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可趁虚而入,引起各种疾病。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感染上肺炎球菌疾病。

二、五个预防呼吸道疾病的方法

1.多喝水

气候多风干燥,空气中粉尘含量高,少量多次饮水可保持鼻黏膜湿润。此外,不要吸烟饮酒,不食辛辣厚味食物,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增强抵抗力。

 2.生活规律

保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的抵抗力。过度疲劳,容易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致受到疾病的侵袭。

3.饮食均衡

饮食可以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如瘦肉牛奶、禽蛋类、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高盐高糖饮食,不要暴饮暴食。

4.通风

室内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尤其居家和一些比较封闭的场所,每天要保证通风3—4次,每次15分钟,且室内湿式清扫,这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5.注意卫生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要与人共用水杯、餐具,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废物。饭前、便后或在公共场所接触过公共物品后,应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

三、呼吸道疾病的饮食调理有哪些

呼吸道疾病的饮食调理:干燥的日子里,人们容易因为空气不好而患上各种呼吸道疾病。不过,如果你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的话,也可以避免这些常见病的发生。

干燥的日子里,人们容易因为空气不好而患上各种呼吸道疾病。不过,如果你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的话,也可以避免这些常见病的发生。我想,多吃吃美味总要比吃吃医生药方里的那些药药来的舒服和轻松吧。所以,为了防止疾病找上门,我们先从饮食开始主动出击去寻找健康之路吧。

为了保暖,写字楼、家庭、学校教室和其他公共场所经常处于密闭状态,室内空气不断受到污染。各种病毒和细菌的传播也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

5岁以下小儿、老人和慢性疾病患者是主要患病人群。除了要注意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活动以外,这类人群还可以通过调节饮食,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补充富含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的食物 医学研究显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和老年人,大约70%血清中的维生素a水平低于正常数值。缺乏维生素a会使呼吸道上皮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受损,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

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为孩子和老年人提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动物的肝、蛋黄、乳制品中维生素a含量最为丰富。维生素a的前体是β-胡萝卜素,多存在于橙黄色植物中,如胡萝卜、红心甜薯、玉米、柿子等。另外,许多深绿色蔬菜,如菠菜、甘蓝、韭菜、豌豆苗中也含有较丰富的胡萝卜素。人体从植物性食物中摄入胡萝卜素后,在肝脏及肠黏膜中可转变为维生素a被人体利用。 胡萝卜、甘蓝等蔬菜中的β-胡萝卜素易溶于脂肪,在小肠中与脂肪微粒及胆汁结合后,随同脂肪酸一起吸收,所以此类蔬菜最好用油脂烹调,以便于人体充分利用。

补充滋阴润肺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银耳、百合、莲子、梨、藕、萝卜、荸荠、山药、豆浆、蜂蜜等具有滋阴润肺作用的食物,比如百合银耳莲子羹、红枣百合粳米粥、蜂蜜萝卜汤、蜂蜜雪梨汤等,也可以炒胡萝卜西芹百合。

主动饮水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主动饮水对预防呼吸系统疾病也很重要。最好每天主动喝6~8杯水。不能等到渴了的时候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人体细胞脱水已到一定程度,中枢神经发出要求补充水分的信号。

呼吸道疾病的饮食调理:早晨起来先喝一杯水最为重要,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排尿、皮肤蒸发及口鼻呼吸等都使不少水分流失,人体已经处于脱水状态,小支气管内的痰液变得粘稠不易咳出,甚至堵塞,从而引起肺部和支气管炎症。清晨饮水可以很好地缓解呼吸道脱水情况。清晨饮水以白开水为好,也可以加少量蜂蜜。

四、其它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病因

(一)鼻病毒(rhinoviruses)是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群(picorna-viruses)的一个属(subgroup),为无包膜的单股rna病毒,直径为15~30nm,耐*而不耐酸,在干燥环境中能存活三天,根据血清中和试验已有120个以上的血清株,而正式命名者已有89株,以双倍体细胞33℃旋转条件下培养生长最佳,在-70℃时能长期生存,在4℃也能生存数周,而56℃加热30分钟即能灭活。

鼻病毒是人类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因,国外统计占成人感冒的15%~40%,在1973年北京等地成人感冒和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中,病毒感染占首位。儿童发病率比成人高。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尤以冬末春初为多。由于鼻病毒的抗原性不断变异,新型不断发生,故易重复感染,不同型别的毒株可同时在人群中流行。感染系通过人与人接触,或与物品接触,经鼻粘膜或眼结膜感染。

(二)冠状病毒(cornavirus)系1968年从感冒病人中分离而得,属冠状病毒群,为有包膜的、单股rna病毒,对*和酸均敏感,直径为80~150nm,有独特的棒状囊膜粒(peplomers)自包囊凸出,在细胞质内增殖,通过胞质网出芽而成熟。至少有3株(b814、229e和oc43)能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其中229e和oc43是儿童和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在成人普通感冒中约占10%~20%,偶尔也可引起肺炎和流行性胸痛。本组病毒很难培养,病原学诊断依靠血清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229e、oc43)、血凝抑制试验(oc43)、elisa(229e)、ria(oc43)等。

(三)流行性感冒病毒见“流行性感冒”。

(四)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virus)本病毒于1953年从日本仙台一名死于肺炎的患儿肺液中首次分离出,当时命名为仙台病毒,由于许多特性与流感不同,以后又陆续分离到其他毒株,故命名为副流感病毒。本组病毒是副粘液病毒属(paramyxovirus),系带有包膜的,单股rna病毒,直径为150~300nm,目前已有1、2、3、4四个血清型,4型又可分为a、b两个亚型,在原代猴肾细胞或原*胚肾细胞培养中可分离到本病毒。副流感病毒表面有血凝素和溶血素,后者有溶细胞作用,能溶解某些动物的红细胞,有溶细胞作用,与病毒的感染性有关。前者则能凝集某些哺乳类和禽类的红细胞。

副流感病毒感染仅侵犯呼吸道的表层组织,在上皮细胞中增殖,所致的免疫反应不牢固易再次感染,成人中通常引起轻型呼吸道感染,而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病情重,表现为急性阻塞性喉-支气管-气管炎和肺炎。上海市儿童血清学调查发现4岁儿童对副流感1、2、3、4b型抗体阳性率已达85%~90%,至5岁时高达90%~100%。儿童副流感病毒感染并不少见,仅次于合胞病毒和腺病毒。潜伏期为2~7天,发病1周内均能分离到病毒,也可应用ift、ria和eiisa等方法测得早期抗原,阳性率为75%~95%,目前可采用点杂交或多聚酶腱反应测定抗原。由于存在交义反应(4型与腮腺炎病毒)、及重复感染的存在故血清学试验都不采用。

(五)腺病毒(adenovirus)系1953年用人增殖体细胞培养分离而得,为无包膜、核内复制的双股dna病毒,直径为70~90nm,呈20面体对称,-20℃低温下较稳定。在人类已分离出41个血清株,尚有较多的中间株,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类型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肺炎、膀胱炎、脑炎、角膜炎、腹泻等。本组病毒可通过粪-口传播,也可经飞沫、家俱、污染游泳池水或移植的脏器传播。潜伏期为2~14天。可从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眼拭、咽拭或粪便中分离到病毒,也可采用ift、ria或elisa等方法测定病毒抗原作出快速诊断,在病毒分离阳性的病人中阳性率为60%~65%,在感染后7天可出现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用血清学方法测定抗体可明确诊断。

(六)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于1950年首先从实验室患上呼吸道感染的猩猩中分离而得,是有包膜的单股rna病毒,直径为120~200nm,属于副粘病毒科的肺病毒属(pneu-movirus),仅有1个血清型。本病毒极不稳定,在室温下2天内效价下降100倍,在4℃冰箱内4~6天效价下降100倍,是下呼吸道感染(细支气管炎-肺炎)的病原体,多见于2岁以下的儿童,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以秋冬季为多见。

发病机理不明,婴幼儿即使有来自机体的中和抗体,感染后也能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重复感染较常见。儿童或成人中虽有中和抗体,也不能防止疾病发生,如呼吸道局部存在iga抗体,可防止感染,但一般幼儿呼吸道局部缺乏iga抗体,感染早期iga有部分升高而到晚期则逐步下降,故易引起重复感染。成人感染后表现为轻度上呼吸道疾病,但也能引起老年人肺炎等严重疾患。

本病毒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起病3~5天内可分离到病毒,一般采用人类细胞、双倍体细胞或原代猴肾细胞等培养进行病毒分离,也可用elisa和ift方法来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病毒抗原,在病毒分离证实的病例中阳性率达85%~90%。可用血清学检查鼻咽分泌物中特异性iga作疾病早期诊断,但早期特异性igm升高不宜作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诊断依据。

(七)肠道病毒(enterovirus)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clae)的肠道病毒属,无包膜、耐*、直径为20~30nm的rna病毒,本组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3个型)、柯萨奇病毒(a组24个型、b组6个型)与埃可病毒(34个型)共计67个型,其中主要的病毒是柯萨奇a21、b3与埃可11、9、20等型。此外,肠道病毒68~71型中68型,也能引起呼吸道疾病。

(八)其它病毒如呼肠病毒1~3型、单纯疱疹i型病毒和eb病毒能引起上感、咽炎;麻疹、风疹和水痘在出疹前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腮腺炎病毒感染在产生典型临床表现前也有上感症状。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