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溶血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溶血(hemolysis)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在体外,如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突然化冻、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皂碱、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人血浆的等渗溶液为0.9%NaCl溶液,红细胞在低于0.45%NaCl溶液中,因水渗入,红细胞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在体内,溶血可为溶血性细菌或某些蛇毒侵入、抗原-抗体反应(如输入配血不合的血液)、各种机械性损伤、红细胞内在(膜、酶)缺陷、某些药物等引起。溶血性细菌,如某些溶血性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可导致败血症。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和某些溶血性蛇毒含卵磷脂酶,使血浆或红细胞的卵磷脂转变为溶血卵磷脂,使红细胞膜分解。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者占多数,Rh血型不合者较少,其他如MN、Kell血型系统等少见。
当胎儿由父方遗传所得的血型抗原与母亲不同时,进入母体后即会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溶血。
在ABO系统中,因O型人具有抗A或抗BigG的人数比A型及B型的人数多:A抗原较B抗原的抗原性强,血型不合常见于母亲为0型,新生儿为A型或B型者。这种血型不合事实上很常见,但引起溶血症者仅2.5%,原因不清。ABO溶血症可发生在第一胎,与母体曾受自然界中类似A、B物质的抗原刺激,已具有抗A或抗B抗体有关。Rh溶血症的免疫抗体,只能由人类的血细胞作为抗原刺激而产生,在分娩时胎儿红细胞才进入母体,则除有输血史者,罕见第一胎即发病。我国绝大多数人为Rh阳性,故Rh溶血症在我国少见。
二、新生儿溶血症严不严重呢
新生儿溶血症并不算很严重的疾病,母儿血型不合现象很普遍,新生儿溶血症却并不常见,一般不会出现很严重的症状,但是还是应该做好孕前检查,以及早预见溶血症的发生。新生儿溶血症一般会出现新生儿黄疸或不同程度的贫血,但是并不严重,如果发生严重状况的时候,新生儿就会出现呼吸困难、水肿、腹水甚至胸腔积液的症状,出生不久就会死亡,也就是死胎,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Rh溶血后果远重于ABO溶血。Rh血型不溶合的胎儿,出生时会出现全身水肿,皮肤苍白,常有胸、腹腔积液,甚至出现“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这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一种名为胆红素的物质进入了大脑所致,这是最严重的后果,会有智力低下,甚至胎死腹中。
?新生儿溶血症是可以治好的,这与大多数新生儿溶血症并不严重有关,治疗起来也不难,因此比较容易治愈。但是也会出现个别比较严重的情况,这时候可能要采取换血,治疗费用较贵,但是也是可以治好的。为了及早控制新生儿溶血症,准备怀孕的父母和已经怀孕的准妈妈都要及时做好预防,先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了解,才能预防新生儿溶血症,只要预防好,它并不是一个多大的疾病。
三、新生儿溶血症有什么症状
1、黄疸
一般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的表现,但是患有新生儿溶血症的患儿会过早地出现黄疸,而且发展很快,血中胆红素水平偏高。
2、肝脾肿大
新生儿溶血症较轻的情况下,肝脾无明显地增大,当出现重症溶血时,就会出现胎儿水肿并可有明显肝脾增大,这就是Rh溶血病的症状。
3、贫血
新生儿溶血症的患儿均有轻重不等的贫血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心力衰竭,全身浮肿。
4、发热
新生儿溶血症的患儿常伴有发热的症状,这可能说明发生了较严重的胆红素脑病。
5、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指嗜睡、喂养困难、双眼凝视、惊厥等,这是由于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损伤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是溶血病最严重的合并症,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死亡或有运动功能障碍、智能落后等后遗症。
四、新生儿溶血症怎么治疗
原则是纠正贫血,防治心力衰竭,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治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一、光照方法: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变成水溶性异构体,随胆汁和尿排除体外,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时婴儿用黑布遮眼,除尿布外,全身皮肤裸露持续光照1~2天,少数可延长3~4天,可获得满意疗效。
二、换血疗法:
目的:
1、换出新生儿体内致敏的红细胞及抗体,阻止溶血进一步发展;
2、换出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
3、纠正贫血,防止心衰发生;
4、如果rh-孕妇过去输入过rh+血,第一胎也可能发生rh新生儿溶血病。给分娩72小时内的rh-初产妇注射抗rh(抗d)免疫球蛋白,可防止其在第二胎发生rh新生儿溶血病。也可用换血疗法治疗。
三、其他疗法:补充白蛋白、纠正酸中毒可减少血中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可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四、纠正贫血,如贫血严重需输血治疗时,开始应少量输血,确信输血后未加重溶血,方可继续按需要量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