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中医养生

长期食欲不振消瘦该怎么办 中医针对食欲不良的治疗方法

导读:情绪紧张过度疲劳:在当今快节奏和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容易引起失眠、焦虑等紧张情绪,导致胃内分泌酸干扰功能失调,引起食欲下降。

一、影响食欲的9大原因

引起食欲下降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九大原因:

 1、生冷食物:经常吃生冷食物,尤其是睡前吃生冷食物易导致胃寒,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2、过度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会引起胃壁供血不足,胃分泌养活,使胃消化功能减弱。

 3、情绪紧张过度疲劳:在当今快节奏和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容易引起失眠、焦虑等紧张情绪,导致胃内分泌酸干扰功能失调,引起食欲下降。

 4、酗酒吸烟:酒精可损伤舌头上专管味觉的味蕾,酒精也可直接损伤胃粘膜,如果患有溃疡病、慢性胃炎,酗酒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胃和十二指肠穿孔;烟雾对胃粘膜的危害并不小于饮酒,吸烟也会引起慢性胃炎。

5、饥饱不均:胃经常处于饥饿状态,久之会造成胃粘膜损伤。

 6、暴饮暴食使胃过度扩张:食物停留时间过长,轻则造成粘膜损伤,重则造成胃穿孔。

7、饱食后运动:饱食后短时间内剧烈运动会导致胃蠕动增快,继而出现胃痉挛,出现胃部长痛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有的甚至可能造成胃扭转。

8、睡前饱食:晚餐过饱,必然使胃肠负担加重,胃液分泌紊乱,易出现食欲下降。另外,还可导致肥胖、睡眠不实、结石、糖尿病等。

 9、药物因素:有些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某些药物长期服用可导致药原性味觉障碍。有时也与环境、心理状态、食品的加工等有一定的关系。

二、长期食欲不振的6种疾病信号

胃口不好在很多人眼里都不会被认为是一种大毛病,相反的,很多人都认为不管不顾也无所谓,过一阵子自己就会好的了。其实不然,食欲不振的危害极大,很容易引发下列六种重大疾病。

 1、病毒性肝炎:若食欲不振伴有恶心呕吐、厌油乏力、肝区疼痛或不适等,多为病毒性肝炎。

 2、肺结核:若食欲不振伴有低热、乏力、盗汗、消瘦、胸痛、咳嗽痰中带血等,多为肺结核。

3、胃癌、肝癌:若食欲不振伴有发热、乏力、营养不良、进行性消瘦或恶病质表现等,多为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等。

4、急慢性胃炎或溃疡:若食欲不振伴有恶心呕吐、上腹饱胀不适有时疼痛、频繁反酸、嗳气等,多为急慢性胃炎或溃疡。

5、贫血:若食欲不振伴有头晕眼花、疲倦、腹胀、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皮肤黏膜、口唇及指甲苍白等,多为贫血。

 6、肝硬化:若食欲不振伴有消瘦乏力、恶心、腹肛腹泻、皮肤干枯、面色灰暗等,多为肝硬化。

三、摆脱食欲不振的7个小妙招

 1、生活要有规律

现*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休息的时间难以始终如一,但不管怎样,在进食上必须做到定时、定量、定质,不能因为繁忙而在饮食上马虎从事,饥一顿、饱一顿对人体健康是无益的。合理的饮食制度,可成为机体的条件刺激。坚持定时进餐,到了进餐时间,就会产生食欲,分泌多种消化液,利于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吸收。特别是早餐一定要吃好。

 2、选用合适的烹调方法

菜的色、香、味可以以促进食欲,想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可做成汁、羹、饭等。利用具有香味、辣味、苦味的食物,来刺激并且提高胃液的分泌及增进食欲色彩美丽,香气扑鼻,味道鲜美,造型别致的食物,是人体产生条件反射,分泌出大量消化液,从而引起旺盛的食欲,利于食物消化吸收,另外,正确的食品加工,可以避免食物中的维生素的破坏。

3、合理调配食物

合理调配食物:根据不同原因和疾病进程,合理调配食物,当原发疾病加重,食欲减退时,以保护性食物为主,如肉类、牛奶、鸡蛋、绿叶蔬菜、鲜果、豆制品类。如疾病缓解或消除,食欲不恢复,则应以供给热能为主,可选用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面、粗粮、糖和油等,辅以保护性食物。黄色的食物是养脾胃的,可以多吃,如南瓜红薯等,如果偏瘦,还可以多吃点淀粉类食物,如马铃薯,南瓜等。

 4、就餐环境要好

就餐时有一个优美的环境,光线充足,温度适宜,餐桌、餐具清洁卫生等,都能促进食欲。还有,就餐时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情,有益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5、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选用助消化、增食欲的食物,如粉、山楂、水果。山楂带酸味,能增强消化作用。水果能供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及有机酸和食物纤维,有机酸能刺激胃液分泌,食物纤维可促进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和排泄。平时应多吃粗粮,多食用鳄梨、香蕉、酸奶、全麦面包等,这些食物易于消化吸收,可增加食欲,改善味觉。正餐前后,可适量增添零食,多次少量地摄入食物可以增加食欲。

 6、要戒烟、忌酒

过量饮酒或每餐必饮的习惯一定要戒除,吸烟是丧失食欲的主要原因。戒烟对提高食欲也是非常重要的。

7、适量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例如散步、慢跑、气功等都是胃肠病患者的良好选择。

四、中医对于食欲不振的治疗措施

 1、感受寒邪

主证:外感寒邪,胃脘痞胀,隐痛,嗳气吐清水,大便溏薄,食少纳差,泛恶欲吐,脘腹胀闷,腹痛肠鸣,或头重如裹,身重或肿,畏寒肢冷,或身目黄而晦暗,舌胖苔薄白,脉紧。

治法:散寒温中,和胃进食。

 2、湿浊犯胃

主证:腕中痞闷,身重乏力,思睡昏重,倦怠懒言,口甘黏腻,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濡。

治法:芳香化浊。

 3、饮食所伤

主证:过食甘肥油腻及醇酒厚味之品,脘腹发胀,纳呆,恶食,嗳气酸腐,呕吐食臭,大便秘结或不畅,厌油腻,恶心欲吐,心烦,全不思食,见食物则恶心,苔黄腻,脉滑而数。

治法:消食导滞。

4、肝气犯胃

主证:不思饮食,嗳气频作,两胁苦满,胸胁胀闷或胀痛,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脉弦。

治法:疏肝和胃。

 5、湿热内蕴

主证:纳呆,不思饮食,厌恶油腻,脘腹痞闷,或胸胁胀痛,口苦,大便粘腻,泻下不爽,气味臭秽,身目俱黄,色泽鲜明或身热不扬,阴囊湿疹,或睾丸红肿疼痛,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滑。

治法:清化湿热,导滞理气。

 6、脾胃虚弱

主证:面色黄白少华,肌瘦不荣,胃纳欠佳,食欲不振,多纳则饱胀,嗳气时作,大便溏薄,或有闻食则恶心欲吐者,苔薄白,脉沉弱无力。

治法:健脾和胃。

7、胃阴不足

主证:饥不欲食,口渴喜饮,唇红干燥,脘痛嘈杂,大便干结,或五心烦热,小便黄赤短少,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

治法:益胃养阴。

8、肾阳虚衰

主证:不思饮食伴有五更泄泻,身冷畏寒,手足厥冷,面色黄白不华,口淡无味,口泛清水,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无力。

治法:温补肾阳。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