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夜里睡觉出汗是怎么回事中医认为睡梦中出汗是肾阳虚

导读:晚上睡觉的时候,室内温度过高,是很容易出汗的,那早上起来发现自己一身都湿了,这就不足为怪了,朋友们可以装空调来降低室内温度,但是也要注意开窗换气。

一、晚上睡觉出汗是怎么了

1、阴虚

如果是在晚上睡觉出汗,醒来后汗就自己止住,这种被中医称为盗汗。而盗汗又是阴虚的表现,要想改变这一症状,希望这类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吃温热性食物(如、蒜、姜),多吃滋阴的食物(如百合、雪梨)。

 2、室内温度过高

室内温度过高也是导致晚上出汗的原因之一。晚上睡觉的时候,室内温度过高,是很容易出汗的,那早上起来发现自己一身都湿了,这就不足为怪了,朋友们可以装空调来降低室内温度,但是也要注意开窗换气。

3、做梦(如噩梦)

夜间做梦也会导致出汗,这是因为如果做了一个噩梦或者一个让人兴奋的梦,人一紧张就容易出汗了,这类朋友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凡事不宜想得过于复杂。

4、疾病导致

许多疾病能够导致晚上容易出汗,这些疾病主要有:糖尿病、结核、甲亢、高血压、低血糖症、心内膜炎等,主要病因是疾病刺激了神经系统,造成某些神经失调,容易导致晚上睡觉出汗。如果是疾病导致的晚上出汗,那么一定要及时治疗了。

二、中医认为睡觉出汗怎么回事呢

很多人有睡梦中出汗的症状,轻症的患者并没有不适的感觉,因此多数人都不在意。这种汗液偷偷外泄的症状,实际上就是盗汗,中医认为是肾阴虚所致,若不及时治疗,日久则会加重。而浮小麦具有除虚热、止汗的功能,搭配上红枣的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则对付盗汗、自汗的效果倍增。

关于盗汗的古代医学文献有很多,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中称为“寝汗”,意指睡觉中出汗,此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盗汗”一词的形象描述,出自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以后历代医家一直沿用。到了明朝的《医宗必读》已明确指出“肾阴衰不能内营而退藏,则内伤而盗汗。”意思是说肾液不足,虚火内生,卫气乘虚陷入阴中,表无护卫迫津外泄,故潮热盗汗。很显然,盗汗治宜滋阴降火

红枣被称之为百果之王,味甘性温、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李时珍曾用红枣治疗脾虚弱、食少便溏、气血亏虚等疾病,此事迹相关文献多有记载。现代研究表明,红枣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钙多种。不但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还能能促进白细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护肝脏,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防治骨质疏松、抗过敏、降血压等诸多重要作用。

浮小麦是干瘪轻浮的未成熟小麦,其性甘,味咸、凉,主治骨蒸劳热,止自汗盗汗。北宋名医王怀隐无意间发现了干瘪轻浮的小麦药用价值,将其取名为浮小麦,用来治疗盗汗、虚汗症,效果出人意料,可谓着手成春。据《本草汇言》记载,“卓登山云,浮小麦系小麦之皮,枯浮无肉,体轻性燥,善除一切风湿在脾胃中。如湿胜多汗,以一、二合炒燥煎汤饮。倘属阴阳两虚,以致自汗盗汗,非其宜也。”浮小麦还有补心,止烦,除热,敛汗,利小便的作用。红枣、浮小麦各15克。水煎,日1剂,睡前半小时服。

三、晚上睡觉出汗要如何食疗

1、龙眼人参

取龙眼肉30克、人参6克、冰糖30克。先将龙眼肉洗净,人参切薄片,然后与冰糖共放碗内,加水适量,置蒸锅内蒸一小时左右,取出后待凉即可食用,一天内分2次吃完,每天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2、银耳红枣汤

取银耳30克、红枣20克、冰糖适量。先将银耳用温水泡发,除去蒂头,洗净后撕成小块。红枣洗净撕开。二味药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慢煨至银耳、红枣料熟,放入冰糖溶化调匀,即可出锅食用,每剂分2次食完,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3、参苓粥

取人参10克,白茯苓20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食、味精适量。先将人参、茯苓、生姜加适量水煎熬后,去汁取渣待用,然后将粳米淘洗干净,下入药汁内用小火煮粥。煮至粥熟时加入食盐、味精调匀,空腹分2次食用,每天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4、黑豆浮麦汤

取黑豆50克、浮小麦30克、莲米15克、红枣10枚、冰糖30克。先将黑豆、浮小麦分别淘洗干净,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煮至黑豆熟透,去渣取汁,然后用上述药汁煮洗净的莲米和红枣,煮至莲米烂熟时放入冰糖溶化,起锅后即可食用。每天一剂,分2次吃完,适宜于阴虚盗汗者。>>>女人睡觉应注意三大原则

5、黄芪二蜜饮

黄芪30克,糯稻根30克,麻黄根15克,蜂蜜30克。将上述三味药同放锅内,加水3碗煎煮,煮至l碗时,捞去药渣,加入蜂蜜溶化后分2次饮用,每日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6、百合莲子饮

百合20克,莲子30克,冰糖30克。先将百合、莲子洗净,放锅内加适量水,用小火慢慢炖至百合、莲子烂熟,加入冰糖溶化后即可食用,每天一次,连服数天,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四、什么是盗汗

医学上将在醒觉状态下出汗,称为“自汗”;将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中医对盗汗很早就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称为“寝汗”。“寝”是指睡觉,有个成语叫“废寝忘食”,是说顾不得睡觉并忘了吃饭。很显然“寝汗”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出汗。到了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形象地用“盗汗”来命名人们在睡梦中出汗这种病证。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均沿用些名,迄至现今不论是医生还是干其他行业的人都知道盗汗是一种什么样的病证。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悬殊很大。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燥,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向“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盗汗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尤其是久患各种慢性病、体质虚弱之人更为多见。中医认为,盗汗多由于气阴两虚,不能收敛固摄汗液而引起,若盗汗日久不愈,则更加耗伤气阴而危害身体健康。而采用食疗方法,不仅能防治且可益气滋阴而健身,下面就介绍几则家庭容易制作的药膳六则,供盗汗患者选用。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