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宝吃奶就吐的原因
一,由于宝宝的胃肠功能发育不健全,尤其是在人工喂养时,无论是奶粉、牛奶、羊奶等,很容易使乳糖分解不完全,造成肠内产气过多,出现肠胀气,加之宝宝晚上吃奶频繁,就很容易出现宝宝晚上哭闹易醒肠胀气的情况;
二,宝宝在母乳喂养期间,由于宝妈妈的饮食不规律,或者是吃了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造成胃肠产气过多,宝宝睡觉后,就容易突然出现惊醒哭闹脸胀得通红等情况;
三,由于宝宝吃奶没有规律性或者是吃奶时过快,这样容易吸入空气。再就是宝宝边睡边吃的不良习惯,或者是吃饱后直接平躺,没有及时的拍嗝,造成吸入的空气,在胃内上浮,容易引起宝宝的胃部不适。加之胃肠蠕动能力差,上涌的乳液不易调控,所以,很容易造成宝宝睡觉后,不敢放到床上,一放下宝宝就惊醒哭闹的情况;
四,由于宝宝的胃容量小,胃部肌肉收缩能力差,造成调解胃部神经支配功能不完善,喷门闭锁功能薄弱,加之宝宝睡觉后,出现肢体移动或者是翻动的情况。所以,这样很容易造成宝宝平躺后,在半小时左右出现吐奶惊醒等症状。
五,宝宝边吃边哭闹的情况,最常见于口腔疾病,如口疮、口腔溃疡、鹅口疮、长马牙等,或者是母乳不够吃的情况都是有直接关系;
所以,宝宝为了预防这些症状的发生,平时无论是人工喂养,还是母乳喂养都要掌握喂奶的规律性,以少吃多餐为主,控制宝宝吃夜奶的次数,吃奶后轻拍背,避免宝宝吃奶后立即睡觉或平躺的情况,这些都有利于预防和改善宝宝晚上呕吐惊厥哭闹烦躁等情况的发生。
二、宝宝吃奶就吐应对方式
当然,如果宝宝仍然哭闹严重,没有任何缓解,或者严重影响大人的休息,那么需要及时就医排查原因,然后根据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或者应对方式。
而对于胃食管返流病,如果因为疼痛导致哭闹不安,通常会存在喂养困难的问题,则需要在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额外治疗。常见的应对方式包括:
1.前面提及的对于轻度,中度吐奶时的常规养育要点,仍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所以可以继续尝试。
2.使用增稠剂。家长可以选择已经预先增稠的特殊配方奶粉;或者使用增稠剂自行添加到普通的配方奶中,这种增稠的方法有一个好处是家长可以根据宝宝表现自行控制增稠的程度。增稠的配方奶会影响流速,需要根据宝宝吸吮力度调整奶嘴孔径大小。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有一些增稠剂可以用白开水预先调好,然后在母乳喂养换侧的间隙尝试喂给宝宝(操作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我们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3.使用抗酸药或者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当常规处理方法没有改善时,家长可能会被建议使用药物。抗酸药通常在哺乳时或者哺乳后半小时到一小时使用。另外,抗酸药应该按需使用,而不是常规定量使用。如果使用1-2周后没有效果,那就需要找医生进一步排查和评估。
如果孩子有胃食管反流病,对父母来讲是很大的挑战,在养育过程中会经历很多艰辛,常常觉得自己已经尽了全力去科学喂养,孩子却仍然生长不好,对家长的精神和情绪都是考验,在带好孩子的同时,家长也需要注意照顾自己的情绪和健康,必要的时候要及时寻求帮助。
另外,大部分胃食管返流病的幼儿在他们到了6-8个月,他们能够独坐的时候,症状会逐渐缓解,因此陪伴孩子经历度过这个困难阶段,本身就是一种应对的方式。
三、宝宝吃奶老是会反胃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症状一:吐奶块
吐奶表现:
3个月内宝宝的胃呈水平位置,容易将奶存下。且胃的容量很小,如果喂奶过于频繁,这必然影响下一餐的进奶量,或是引起胃部饱胀,上一餐吃进的乳汁还有部分存留在胃里,与胃酸结合,就有可能吐出奶块。
解决方案:
采用控量奶流的喂奶姿势
有的新妈妈喜欢躺着喂奶,采用这种面对面侧卧哺乳的姿态式喂奶,会增大宝宝吐奶的可能性。抱着的话宝宝的身体是倾斜的,当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的下口便相应有了一定的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于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肠,使胃部分腾空。因此喂奶时可以把宝宝抱起来,让他头向上斜着躺在你怀里,新妈妈可以一手托起宝宝的背部,手呈剪刀状,一手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别放在乳房的上方和下方以托起整个乳房喂奶,当奶流速快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夹住乳房控制奶流速度。
喂奶后不要急于放下宝宝
妈妈不应立即把宝宝放回到床上。而是应该把宝宝贴胸竖直抱起,头趴在大人的肩上,轻轻地拍背,让那些随吸奶而吞入的空气排出,即让宝宝打嗝儿。气体在胃中停留,占据一定的空间是引起宝宝吐奶的重要因素,宝宝打完嗝儿,胃中气体排空,再把宝宝轻轻放下,并且侧卧。这样可以减少吐奶,而且减少吐出的奶被吸入呼吸道的危险。
症状二:吃完就全吐出来了
吐奶表现:
宝宝哭闹或者吃奶时的吮吸动作往往会同时吸进许多空气,气体停留在胃中形成气泡,哺乳结束后,随着婴儿身体的移动或被翻动(如给他洗澡或替换尿布时),宝宝胃中的空气会上升从气管里跑出来,而宝宝的胃部肌肉也很薄弱,支配胃部的神经调节功能发育不够成熟,也就是说宝宝还不会打嗝,无法将胃中的空气排出,加上胃的入口松出口紧,如果一次性喂奶量过多,奶会随着空气一起跑出来。
解决方案:
宝宝哭闹后不要立即喂奶
喂食前如果哭闹太久,可能会在哭叫当中吸入较多的空气到胃里面,此时喂奶就容易反溢。如果在喂奶前先帮他拍拍背、排排气,就会改善。
吃奶后应该避免的小动作
宝宝多采取仰卧位躺在床上。但吃奶后为防止吐,最好不要马上置宝宝仰卧位,应先右侧卧无吐奶现象后再让他仰卧。然后尽量在半个小时内不要翻动宝宝或给他洗澡,就可以避免吐奶。不要让宝宝吃完奶后,吸吮空的奶瓶。
症状三:吃完很长时间才吐,但经常吐
吐奶表现:
宝宝三四个月后,随着胃肌肉功能和神经调节功能的逐步加强,宝宝吃奶不会立刻就吐出来,但是也要十分注意。此时的宝宝可以吃奶粉或牛奶了,但由于新妈妈持奶瓶的姿势不正确,或奶头里没有充满奶,可能里面的空气就随着宝宝的吮吸进到胃中。再加上此时的宝宝更加活泼好动、奶的温度较低或者药物等刺激到宝宝的胃等,即使奶没有立刻吐出,但过一段时间也会吐出来。
解决方案:
给宝宝喂奶注意流速
一定要让奶瓶和宝宝的脸呈90度,同时奶嘴应充满奶,不要有空气,奶嘴上的孔最好呈十字形,这样的流速比较慢,可以防止宝宝吃进空气或吃得太急。测试奶汁流速的方法,是把奶瓶倒转,奶汁流出成联珠(每秒钟23滴),但不成直线为宜。喂奶时要注意奶瓶的倾斜度:让奶瓶内的奶水能完全盖住奶嘴的出口,宝宝才不会一边吸奶、一边吸入空气,否则也容易溢奶。
防止胃黏膜刺激吐奶
宝宝胃黏膜受到刺激也会引起吐奶。胃黏膜受到刺激的原因很多,分娩时吸入羊水、胎粪及母血,服用红霉素、黄连素、磺胺类药物,胃部出血等都会刺激胃黏膜引起呕吐。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案,如药物引起的胃黏膜刺激,只要暂停药物,吐奶现象便会自然消失。
症状四:吐的奶有臭味
吐奶表现:
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如果吐出的奶有酸臭味,可能是由于宝宝的消化不是很好,此时宝宝的消化器官尚末发育成熟,不适应食物的质和量的变化,所以一旦喂养不当、冷热失调或遇到感染时,就容易引起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紊乱而发病。不但吐出的奶有酸臭味,而且喝的水也会吐出来。
解决方案:
宝宝胃部调理
为了加强宝宝的消化功能,可以在咨询过医生的情况下,给宝宝喂些消化水。应适当控制饮食,添加辅食时,每次只限一种且渐渐加量。喂宝宝容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使消化道得到一定休息。注意宝宝保暖,以免冷热失调引起肠胃不适。
妈妈饮食调整
如果宝宝是母乳喂养的,那么新妈妈就要注意饮食不要过于肥腻,应以清淡、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同时应缩短喂奶的时间,让宝宝吃前半部分的乳汁。因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质含量较多,容易消化,富于营养,而后半部分脂肪含量较多,不易消化。必要时新妈妈可在喂奶前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先饮一大杯淡盐开水,稀释乳汁,然后再给宝宝哺乳。
就医指南:
1、宝宝呕吐频繁,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
2、宝宝吐奶特别严重,并且呈喷射状,吐出的东西有红色。
3、宝宝因为吐奶,影响了体重及身高的增长。
四、宝宝晚上吃奶就吐怎么办
宝宝晚上吃奶就吐怎么办
1、平躺时发生呕吐,应迅速将宝宝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
2、把手帕缠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3、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使其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
4、如果仍无效,马上夹或捏刺激脚底板,使宝宝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时最重要的是让他吸氧入肺,而不是在浪费时间想如何把异物取出。
如果呛奶后宝宝呼吸很顺畅,最好还是想办法、让他再用力哭一下,以观察哭时的吸氧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有即送医院。如果宝宝哭声宏亮,中气十足、脸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
小编总结:宝宝晚上爱吐奶,原因是因为妈妈在晚上喂奶太多,宝宝吃奶时吞入大量空气等原因造成的。妈妈应针对产生吐奶的原因,注意喂奶的速度和量。晚上喂奶时,妈妈可以让宝宝右侧卧位,注意不要过多翻动。随着宝宝不断长大,溢奶即可消失。
宝宝吃奶就吐怎么办
对于轻度的吐奶,比如仅仅有吐奶或者返流的现象,但是宝宝不感受痛苦,生长也良好,那就无需特别处理。在喂奶时和喂奶后,注意将上半身抬高一些;喂奶后至少20分钟让宝宝安静,可以竖抱着走走,避免剧烈活动和平躺。
对于中度的吐奶,比如宝宝吐奶或者返流时,表现不适,但是生长仍然是良好的,那轻度返流的养育要点仍然适用。但是,如果喂奶时宝宝哭闹有些严重,可以尝试中间歇息15-30分钟后再继续哺乳。
如果哺乳困难而且时间持续很久,那在严密监测宝宝体重增加状况的前提下,可以尝试稍稍缩短一下哺乳吮吸的时间,或者稍稍减少一些奶瓶喂养的奶量,然后注意观察宝宝不适的状况是否有缓解。宝宝哭闹时,也可以使用常规的安抚方法,比如适当的包裹,安抚奶嘴(仅在母乳喂养已经成功实现以后的宝宝),使用婴幼儿背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