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腋下多汗症的偏方
1、肺卫不固证
证候: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散
加减:汗出多者,加浮小麦、糯稻根、牡蛎;气虚甚者,加党参、黄精;舌红、脉细数,加麦冬、五味子。
2、营卫不和证
证候:汗出恶风,肢体酸痛,头痛,时寒时热,或半身、局部出汗,苔薄白,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
主方:桂枝汤
加减:汗出多者,酌加牡蛎、龙骨。
3、风湿犯表证
证候:汗出,恶风发热,身重酸楚,小便不利,苔薄腻,脉浮缓。
治法:祛湿解表。
主方:防己黄芪汤
加减:恶心欲呕,加藿香、佩兰、苏叶;身重体痛,加羌活、防风、白芷。
4、暑伤津气证
证候:发热,口渴引饮,神志躁扰不宁,身灼热,尿短黄,息粗气喘,面赤,舌红,苔黄,脉细数无力。
治法:清暑益气生津。
主方:王氏清暑益气汤
加减:发热甚,加银花、生石膏;口渴甚,加生地、花粉;汗出过多,加五味子、煅牡蛎。
5、湿热蕴蒸证
证候:头部蒸蒸汗出,口腻作渴,身热不扬,身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
主方:三仁汤
加减:腹胀、便溏不爽,加苍术、大腹皮;身痛困重,加防己、大豆黄卷。
6、阳脱证
证候: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气息微弱,精神恍惚,舌淡,脉微或浮数无根。
治法:回阳固脱。
主方:参附龙牡汤
加减:口渴舌燥,加麦冬、五味子。
二、腋下多汗预防措施有哪些
1、腋下多汗的预防主要是预防相关疾病,如有遗传性综合征背景等。
2、预防腋下多汗的措施包括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学会合理减压。
4、对于经常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的患者,可以选用谷维素、溴剂、*等内服药物,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从而减少因情绪紧张所引起的出汗增多。
5、避免吃热、辛辣的食物,少吃一些会使胃发热的食物,身体就会减少出汗。
6、少喝酒,因为酒精会使皮肤里的血管膨胀,增加身体的热量。
7、勤洗澡,有助于放松身体,注意个人卫生和细菌传播。常穿自然织物,有助于排汗。
8、注意饮食,忌吃大蒜,葱等刺激性的食物。改变饮食方式,调节内分泌。
9、穿用自然材料制成的鞋和袜子,避免形成汗脚。
三、腋下多汗原因主要是什么
1、一般健康的人,在运动或遇高温时,都会增加汗腺的分泌,这是为了让上升的体温下降的生理作用。因此,肥胖者往往较瘦者汗量多,这并非由于前者体表面积大的缘故,只因肥胖者体重偏高,体温容易上升,为了降低过高的体温,必须以多排汗来调节。
2、除了以上的原因,在平常不流汗时,腋下大量出汗者,就可能是汗腺有了问题,局部多汗可由于交感神经损伤或异常的反应,乙酸胆碱分泌增多,导致小汗腺分泌过多的汗液。
3、外科治疗专家介绍,全身性多汗可以是一种异常的生理性反应,或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等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症状,也有可能是高血压、更年期和副肾皮质荷尔蒙的作用等,都可能发生这种症状。
4、服用感冒药降热,休克也都可能引起大量出汗。
5、当脑贫血时,脑部血液的流动发生障碍,体温调节中枢受刺激,也会多出汗。
6、幼儿因体形的关系,也较容易出汗。
7、精神抑压的多汗症。
8、另一种多汗症称为局部多汗症,如脚底、腋窝等处,很容易出汗,例如乘搭飞机、开车时、手心出汗。在大众前说话,脸上汗水直流,这多半是精神抑压或感动时发生。
9、腋窝部及阴部多汗时,由于该部皮肤薄嫩,经常潮湿摩擦,易发生擦烂红斑,伴发毛囊炎等。
四、腋下多汗症的食疗方法
1、营卫不和型
(1)黄芪红枣汤
黄芪15克,红枣20粒,加水适量,小火煎煮1小时以上,每天一剂,分2-3次,食枣喝汤,连服15天为一疗程。
有益气固表止汗作用。
(2)泥鳅汤
活泥鳅100克左右,热水洗去黏液,剖肚去肠,内外洗净,用油煎至金黄色,加水750毫升,煮汤至250毫升,用盐调味后,喝汤吃泥鳅,一天内分次吃完,幼儿喝汤不吃泥鳅,连吃5天为一疗程,有补中益气止汗的作用。
2、气阴两虚型
(1)参莲饮
孩儿参10克,莲子15粒,放在碗内,用沸水泡,去皮和芯后,将莲肉与参同放碗内,加冰糖和水适量,放在蒸锅内隔水蒸炖1小时,喝汤吃莲肉,每天一剂,连服15天为一疗程。有益中气、补脾阴、止虚汗的作用。
(2)肉麸汤圆
小麦麸30克炒黄,与猪瘦肉末50克,加葱盐少许,拌成肉馅备用。再取糯米粉若干,调水适量,拌成面团,再与肉馅包汤圆,煮熟后食用食用,每天一次,适量为度。宜用于5岁以上儿童。有益气补阴止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