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如何早期辨别幼儿急性阑尾炎
幼儿急性阑尾炎是较为常见的儿科急腹症,但幼儿急性阑尾炎发作时常表现为腹部疼痛,易被父母误认为胃肠炎等,从而贻误治疗时机;因此,父母需要对儿童急性阑尾炎早期症状有所了解。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表现为开始中上腹疼痛,数小时后将转移为右下腹疼痛,且常表现为阵发性或连续性胀痛或钝痛。要注意的是若出现阑尾穿孔,腹痛现象会有所缓解,但病症却已加剧,需要父母足够重视。
单纯性阑尾炎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会出现反射性胃痉挛导致恶心、间断性呕吐等,也会因直肠周围炎而导致排便次数增多,而病发腹膜炎、肠麻痹等会出现腹胀以及连续性呕吐现象。
幼儿阑尾炎发烧反应会较成人早,一般体温为38℃左右且无寒战现象,若体温超过39℃则可能是发生穿孔、坏死以及并发腹膜炎引起的,如果出现寒战或黄疸,则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父母需留意,急性阑尾炎患儿右下腹会出现明显压痛,且不愿意活动,喜欢右侧屈膝卧位,且走路时腰部出现弯曲。因为孩子的盲肠位置较高且活动性较大,一般压痛点位于麦氏点偏内上方。
此外,儿童身体免疫力低下,上呼吸道很容易出现感染现象,而这些疾病是孩子急性阑尾炎的发病诱因,因此幼儿一般先有上呼吸道感染再有急性阑尾炎,当孩子出现感染需及早治疗。
篇二:小儿急性阑尾炎更易穿孔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小儿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该病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6-12岁,但目前5岁以下幼儿发生阑尾炎的情况越来越多见,且诊断较年长儿更困难,其发生穿孔率也较高,可达40%,故需警惕。
引起小儿发生急性阑尾炎的原因较多,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小儿受凉、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肠道内细菌侵入阑尾,引起阑尾发炎;2、小儿如前期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等疾病,病原菌可能经血行感染而并发阑尾炎;3、阑尾腔被粪石、异物或寄生虫堵塞,阑尾腔内容物引流不畅,细菌繁殖,这也是引发急性阑尾炎的较常见原因。阑尾腔如长时间被阻塞就会引起阑尾本身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血,从而引发阑尾坏死穿孔。
小儿急性阑尾炎如不及时控制,发展较快。由于儿童阑尾壁较成人薄,发生炎症容易穿孔。同时婴幼儿大网膜短而薄,阑尾发炎后,不容易包裹局限,而扩散到整个腹腔,形成全腹腔炎症。如再不及时治疗,穿孔阑尾炎产生的脓液可能弥漫整个腹腔。因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关键。
篇三:产褥期急性阑尾炎莫误诊
急性阑尾炎也是妇产科的急腹症之一,不仅见于妊娠期,也可见于产褥期,后者称为产褥期急性阑尾炎。
一般情况下,急性阑尾炎诊断并不十分困难,通常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为首发症状,体检可见右下腹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并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和白细胞增高等临床表现。然而、由于产褥期急性阑尾炎有某些特殊情况的存在,使得临床误诊机会增加,通常被误诊为产褥期感染、急性腹膜炎等,对此要有所认识,以降低误诊率。
首先,产褥期的盆腔血液及淋巴循环丰富,但产妇的免疫力低下,罹患急性阑尾炎时炎症反应容易扩散而波及腹膜,体检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症,故而易被误诊为急性腹膜炎。
其次,产褥期的阑尾仍处于上移状态,并受到增大子宫的掩盖,往往使得急性阑尾炎症状不够典型,缺乏转移性右下腹痛特点,此种情况易混淆诊断,造成误诊并延误有效治疗时间,所以,不能单凭患者无转移性右下腹痛就随意排除急性阑尾炎。
再次,产褥期急性阑尾炎的早期临床表现与产褥期感染较为相似,如果检查不仔细易被误诊产褥期感染。因此,当产妇出现发热、下腹痛时,要认真做好鉴别诊断。一般来说,产褥期感染具有下腹痛弥散、恶露增多有臭味,且子宫体有明显压痛等临床特点,有助于与急性阑尾炎鉴别。
由此可见,对在产褥期出现以发热、下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产妇,检查时要虑及急性阑尾炎的可能,特别是对具有右下腹痛、压痛、反跳痛的产妇,应进一步检查诊断,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和降低误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