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急性粒细胞缺乏的症状 预防和治疗急性粒细胞缺乏的方法

导读:颌下、颈部淋巴结往往肿大少数病例有黄疸及肝、脾大,病情进展可引起肺部或其他部位感染,直至败血症与其他粒细胞缺乏一样,感染病灶的炎症浸润可不明显,脓液很少形成。

一、急性粒细胞缺乏的症状

临床表现:起病急骤,畏寒或寒战,高热、头痛、衰弱,常伴口腔黏膜、牙龈舌、软腭,以及咽部发生坏死性溃疡,覆以灰色或绿黑色假膜。直肠、肛门、阴道、子宫等黏膜也发生同样溃疡。颌下、颈部淋巴结往往肿大少数病例有黄疸及肝、脾大,病情进展可引起肺部或其他部位感染,直至败血症与其他粒细胞缺乏一样,感染病灶的炎症浸润可不明显,脓液很少形成。约10%患者出现皮疹。

并发症:主要并发症为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

诊断:根据突然发病、粒细胞缺乏有某种药物接触史,以及骨髓象特征等一般不难诊断。

诊断要点

(1)发病前多有药物或毒药接触史。

(2)起病急骤,畏寒、高热、乏力、衰竭、多汗、咽痛及关节、四肢痛。

(3)口腔、咽峡、直肠、肛门、阴道等外粘膜可出现坏死性溃疡、坏死。

(4)血象检查时外周血白细胞多在1.0-2.0×1000000000/L以下,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减少,常在5-10%以下,甚至完全消失。粒细胞浆内可见中毒颗粒、空泡等中毒现象。

(5)骨髓象显示粒系重度成熟受抑或无再生现象,红系或巨核系多无明显改变。(6)特殊检查中氢化可的松试验及肾上腺素试验可助诊断。

鉴别诊断:当骨髓中早幼粒细胞相对增多时,须与急性白血病鉴别此外,有些药物引起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常先出现粒细胞缺乏继之全血细胞减少。

二、急性粒细胞缺乏如何用药治疗

1.停止接触有关药物从病史中尽可能找出引起粒细胞缺乏的药物,并立即停止接触。

2.感染的防治患者应进入层流室进行隔离,层流室的一切物品必须完全消毒患者要进无菌饮食,医务人员进入层流室必须作好消毒准备。

3.造血生长因子立即应用非格司亭(rhG-CSF)或沙格司亭(rhGM-CSF),以5μg/(kg?d)皮下注射,直至中性粒细胞上升至0.5×109/L以上后停药

4.输注粒细胞

(1)适应证:粒细胞缺乏合并严重感染,用抗生素不能控制,以及用非格司亭(rhG-CSF)或沙格司亭(rhGM-CSF)未能提升粒细胞至0.5×109/L时。由于输注粒细胞副作用多,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2)血细胞分离器单采粒细胞(需用羟乙基淀粉):仍是目前可考虑采用的方法,一次采集的粒细胞数可达1.5×1010以上。如患者尚未输血或输血小板,其体内未产生同种抗体,则可选择无关供体(遇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病例,其粒细胞数仍高者也可选用);如患者已产生同种抗体,则供体宜为HLA相合或一个单倍体相同的家庭成员。

三、急性粒细胞缺乏的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食用建议

牛奶富含蛋白质。具有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之功效每日一袋。早晚服用即可

水果富含维生素。属于特别有营养的水果每日一个。两餐间食用

芹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维生素P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特别是老年人,由于身体活动量小、饮食量少、饮水量不足而易患大便干燥,经常吃点芹菜可刺激胃肠蠕动利于排便。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

2.忌食坚硬或油炸的食品。

3.忌食生冷、隔夜或变质的食品。

忌吃食物忌吃建议

辣椒助热生热,更伤阴津,加重病情。大葱、洋葱、蒜苗、大蒜、韭菜、芥末、胡椒、花椒等应禁食。

牛肉温性,伤阴津,加重病情。温性果蔬、羊肉均尽量不食或少食。

生黄瓜食性偏寒凉之品,易伤及脾胃,则气阴加重。生梨、生荸荠、生菱角、柿子以及海蜇、海螺、蟹等海产品也要避免。

 急性粒细胞缺乏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不能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不能吃不含铁质的食物。

3、少吃多餐,容易消化,不能暴饮暴食。

4、根据病情对症调理饮食。

四、急性粒细胞缺乏的预防护理

 粒细胞缺乏症预防

1.对可能引起本病的药物,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不可滥用。

2.对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X线及某些化学物质人员,应注意作好防护工作,并应定期检查血象。

3.居室保持空气流通新鲜,避风寒,防感冒。

4.其他注意事项:

本病严重的并发症有中毒性脑病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药物过敏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若短期内不恢复,死亡率极高。

家庭应急处理

(1)及时停用引起本病的可疑药物。

(2)卧床休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食物饮食,保证热卡。

(3)保持皮肤、口腔、鼻腔、肛门及外阴等外清洁,防止新的感染发生。

(4)高热者应采取物理降温法处理。

(5)一旦确认或疑为本病,应急送医院积极组织抢救,防止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的发生。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