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婴儿心脏早搏的原因
其一:成年人正常的心跳在每分钟60至100次,婴幼儿的心跳普遍偏快,可到达每分钟180次。婴幼儿出现早搏并不少见,并不是所有婴幼儿出现心脏早搏就意味着身体出现了异常,很多婴幼儿早搏是生理性的,只是偶发且症状不明显!其二:引起婴幼儿早搏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由其他因素诱发的功能性心律失常,二是因为外科手术时造成心脏损伤或是器质性疾病。婴幼儿出现早搏的原因之一是其他因素诱发的早搏,比如流感、腹泻等导致呼吸急促因而诱发早搏!其三:婴幼儿哭闹不止、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也会导致早搏。由其他因素诱发的早搏家长不用过分担心,只要消除诱因,一般可以恢复正常。其四:也有的早搏患儿是因为在做心脏导管检查或其他手术时,伤及心脏所致,有的早搏是因为孩子患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并发症。这类患儿家长应提高警惕,积极治疗原发病,否则会加重病情。但是要注意了,当孩子的心脏出现了早搏的现象必须要到医院做个正规的检查,看看孩子是不是患上了心脏病导致的,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心脏早搏并不都是心脏病引起的,如果真是心脏病的话会根据检查出来的结果对症的治疗,对这种早搏做治疗一定要认真的呵护孩子的心脏。
二、孩子心脏早搏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心脏早搏患儿较为多见,据统计,约1%~2%的健康学龄儿童有过过早搏动(简称早搏)现象。儿科专家指出,体检时发现患者出现了早搏,应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必须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排除心脏器质性疾病。单纯的早搏次数不多,如每分钟低于6次,没有其他不适,这类早搏一般无需用药;如果早搏次数每分钟超过10次,甚至超过20次,有心悸、胸闷、气急等症状的或在心电图上呈多源性者,应及时去医院看医生,针对病因进行积极治疗(包括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早搏是否需要治疗,应做以下区分:首先明确是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还是功能性的。如是功能性引起,则无须太过治疗,应着重对生活方式和作息规律做调整,如少喝浓茶、咖啡,不要吸烟、饮酒,不要过度熬夜,早睡早起,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此外,稳定情绪也是治疗关键一环。如果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应及时就诊,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适当用药以缓解症状。
三、家有心脏病患儿该怎么护理
有心脏病的小儿要限制活动,限制程度视病情处于急性恢复期还是慢性期而定。对先天性心脏病来讲,假如仅是心脏杂音,X线检查心脏大小正常,心电图也没有异常,活动后心跳、呼吸均没有什么增快,说明心脏的功能与正常孩子差不多,就没有必要限制活动。假如心脏有所增大,则应视轻重程度而限制活动。如为轻度增大,可免剧烈运动,一般活动还是可以的;如有明显增大,不仅要限制剧烈活动,一般活动也应适当限制,并且还得服用强心药。如为心肌炎,无论轻重,急性期均应限制活动,重的要绝对卧床,轻的可以在室内活动。轻者急性期3个月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活动,重者则应由医生根据情况来决定。其他后天性心脏病也要根据这个原则。在心功能不全时,尤其是重症,稍有活动,呼吸及心跳就增快,有时下肢浮肿,除服药外,还要限制盐量,甚至水量也应适当控制。饮食应是易消化的,少量多餐。有心脏病的婴幼儿要注意预防感染,因为任何感染,哪怕是一般的感冒,也会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并发细菌性的心内膜炎。
四、孩子早搏当心心肌炎
突然提前的心跳在医学上称早搏,为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发生原因是由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过早)发出激动所致。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小儿早搏是病毒性心肌炎的表现形式之一。这些孩子大多无不适,常在作心电图检查才被证实。急性心肌炎患儿多数为学龄儿童,且在发病前1-3周均有过感冒病史。因此家长们不要轻视小儿感冒。有很多病毒感染可引发心肌炎,最常见的是柯萨奇B组病毒。其它如流感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都可引发心肌炎。这类病毒感染一开始往往呈现出感冒症状,然后可能会侵害心肌。因此对于小儿感冒,应及时上医院检查治疗,以免病毒侵犯心肌。心肌炎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自觉症状,只在医生做心脏听诊或化验检查才发现有异常。有的患儿表现有头晕、疲倦、食欲不振、胸闷气促或心前区疼痛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儿可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表现。病情可在数小时内急剧变化,引发心力衰竭、休克或晕厥。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预防小儿心肌炎,主要是提高小儿自身体质,加强锻炼,做好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防止感冒等疾病的发生。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群拥挤,空气混浊,易于传播疾病的公共场所,以防止各种病毒感染的发生。当然,对于小儿早搏,也有一部分为良性,若孩子情况良好,心脏没有扩大,心脏功能也正常,可暂时不予药物治疗,早搏会慢慢减少和消失,但必须注意儿童的休息和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