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腔淤血的发病原因及症状
任何使盆腔静脉流出盆腔不畅或受阻的因素,均可致成盆腔静脉瘀血,和男子相比,妇性盆腔循环在解剖学,循环动力学和力学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是易于形成盆腔瘀血的基础。
一、解剖学因素
女性盆腔循环的特点,主要是静脉数量增多和构造薄弱。
盆腔的中等静脉如子宫静脉,阴道静脉和卵巢静脉,一般是2~3条静脉伴随一条同名动脉,卵巢静脉甚至可多达5~6条,形成蔓状静脉丛,弯曲在子宫体两侧后方,直到它们流经骨盆缘前才形成单一的卵巢静脉,在子宫,输卵管,卵巢静脉间有许多吻合支,在输卵管系膜内,有子宫静脉与卵巢静脉的吻合支,并形成环状的静脉循环,再与外侧的卵巢静脉丛吻合,起源于盆腔脏器粘膜,肌层及其浆膜下的静脉丛,汇集成两支以上的静脉,流向粗大的髂内静脉,盆腔静脉数量上的增多,是为了适应盆腔静脉流动缓慢的需要。
盆腔静脉较身体其他部位的静脉壁薄,缺乏由筋膜组成的外鞘,没有瓣膜,缺乏弹性,穿行在盆腔疏松的结缔组织之中,因而容易扩张和形成众多弯曲的静脉丛,盆腔的中小静脉只在它进入大静脉前才有瓣膜,有的经产妇还常有瓣膜功能不全,这些特点使盆腔脏器的静脉系统,就像一个水网相连的沼泽一样,能够容纳大量迅速流入的动脉血。
此外,膀胱,生殖器官和直肠3个系统的静脉丛彼此相通,由于缺少瓣膜,故三者间任何一个系统的循环障碍,皆可影响到其他两个系统。
在盆腔静脉的这些解剖学特点的基础上,如再受以下相关因素的影响,便促成盆腔瘀血综合征,而表现种种临床征象。
二、体质因素
有些病人由于体质的因素,血管壁组织显著薄弱,弹力纤维少,弹性差,易于形成静脉血流瘀滞和静脉曲张,即使第一次妊娠,平时不从事长时间站立或静坐工作,就可能出现下肢及/或盆腔静脉曲张及盆腔瘀血综合征。
三、力学因素
不同力学因素证明能够影响盆腔血液的流速,从而改变局部血管的压力,静脉更易受其影响。
(一)体位:长期从事站立或坐着工作者,盆腔静脉压力持续增高,易于致成盆腔瘀血综合征,此类患者常诉称久站久坐后下腹痛,腰痛加重,白带量及月经量加多,而经过休息,往往症状即减轻,此外,习惯于仰卧位睡眠者,由于子宫体的重力作用及膀胱充盈使子宫体向后移位,也可影响盆腔静脉的流出,从力学角度来说,习惯性仰卧位睡眠时,盆腔大部分静脉的位置均低于下腔静脉,不利于盆腔静脉的流出盆腔,侧卧位或侧俯卧位睡眠则有利于盆腔静脉的流出。
(二)子宫后倾:子宫后倾在妇科病人中占15~20%,在经产妇中可能还要高一些,100年前,人们曾认为子宫后倾是造成各种盆腔症状的原因,而经常行了宫悬吊术,到本世纪初,人们逐渐认识到绝大多数活动的子宫后倾一直没有症状,不需治疗,只有一部分子宫后倾的致病痛作用,但很多医生相信有少数活动的子宫后倾确可引起盆腔疼痛。
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是范围广泛的慢性疼痛,极度的疲劳感和某些神经衰弱的症状,其中以慢性下腹部疼痛,低位腰痛,快感不快,极度的疲劳感,白带过多和痛经为最常见,几乎90%以上的病人具有程度不等的上述症状,所谓慢性疼痛,系指各种形式的疼痛历时半年以上,频率为每周不少于5天,每天疼痛时间不少于4小时者,此外,病人还常有月经过多,经前期乳房胀痛,经前期排便痛,膀胱刺激症状及阴道坠痛,肛门坠痛等,这些症状皆在下午,晚上或站立后加重,性生活后,月经临来前更甚。
二、盆腔淤血的检查
1.阴道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
2.腹腔镜检查:同开腹手术,但因盆部抬高,有些病例不一定能看出曲张的静脉,但能与其他病变如炎症等鉴别。
3.螺旋CT:最近有文献报道,螺旋CT是一种无创的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在病人深呼吸时拍摄动脉时像的螺旋CT,因为深呼吸时引起腹腔静脉压增高,导致肾静脉血逆行,充盈子宫和卵巢周围的曲张静脉,曲张静脉的直径>5mm就可显影,常规CT仅显示一些扩张的静脉,与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无关。
4.盆腔静脉造影术:盆腔静脉造影术是将造影剂注射在子宫腔底肌层内,使子宫静脉,卵巢静脉及部分阴道静脉,髂内静脉显影,并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连续拍片,了解盆腔血液(主要是子宫静脉及卵巢静脉)流出盆腔的时间,作为辅助诊断盆腔淤血征的一个方法,在盆腔静脉血运正常时,造影剂通常20s内完全流出盆腔;而在盆腔淤血征时,静脉回流速度明显变慢,造影剂流出盆腔,要20s以上的时间。
5.放射性核素盆腔血池扫描:利用此方法诊断输卵管结扎术后盆腔静脉淤血,其原理为盆腔静脉淤血时局部静脉曲张,血液淤积形成“血池”,从而获得放射性可读性核素浓聚的扫描图像。
6.体位实验,胸膝卧位时,盆腔静脉压力降低,无下腹疼痛或轻微疼痛,若立刻改为臀部向后紧紧坐在足跟部,保持略高于腹部的位置,由于腹股沟屈曲较紧,髂外动脉向股动脉血流受阻,从而髂内动脉血流增多,使盆腔静脉压力升高而产生淤血,出现下腹疼痛回到胸膝卧位时则症状减轻,称为“体位实验阳性”。
三、盆腔淤血综合症西医治疗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均为短期缓解,不能根治,停药后或在服药过程中即可复发。
1、抑制卵巢功能的药物:
(1)安宫黄体酮:安宫黄体酮可抑制卵巢功能、增加血管张力,起效快,治疗初期即可明显改善症状和减少淤血,缓解率可达40%。但维持时间短,停药或服药过程中即有复发。
(2)促性腺激素激动剂:相对于MPA而言,其收缩血管力强,可改善盆腔充血,缓解性生活痛。
2、改善血管张力的药物:地奥司明可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静脉壁张力和毛细血管阻力,缓解和抑制子宫收缩。用法与用量:500mg用药,2-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尤其是对性生活痛疗效好。
3、其他对症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剂、神经调节和心理治疗药物。
二、手术治疗
1.阔韧带裂伤修补术:适用于年轻、不再需生育而阔韧带裂伤的重症盆腔瘀血症患者。医生在术前并不能断定患者有无阔韧带裂伤,只是因子宫Ⅲ度后倾,盆腔疼痛严重,患者年轻,虽不再需生育,也不愿将子宫切除,而和病人商定行圆韧带悬吊术和输卵管结扎术,开腹后才发现有阔韧带裂伤(多在后叶),于是先将裂伤修补,再进而行输卵管结扎和圆韧带悬吊术。因此,实际上这是指一组手术
这种手术虽简单,但操作要求细致,经腹进行。步骤:
不必修剪裂伤的边缘,从宫颈与宫颈旁腹膜连接处开始,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逐渐向外,只要第一针确定缝着了裂伤的边缘,随后缝合时,裂伤的界限就清楚可见。缝合时一定要注意输尿管的行踪,切不可误缝了输尿管,那怕是它的鞘膜。当裂伤缝合完后,腹膜下隆起的静脉曲张也随之消失,主韧带变得坚实有力,同时也将松弛的骶韧带缩短。这样,子宫就能保持前位。然后再结扎输卵管;最后做圆韧带悬吊术。
2.圆韧带悬吊术:用手术将后倒的子宫维持在前倾位,多能使肥大的子宫体及子宫颈缩小,盆腔疼痛等症状大为减轻或基本消失,效果较好。
最好的方法是,在腹股沟内环旁将圆韧带绕过腹直肌侧缘拉出腹膜外,在腹直肌的肌腹和腹直肌前鞘之间,缝固在腹直肌前鞘的内面。这种方法可保证被拉紧的圆韧带和壁层腹膜侧部之间的空隙最小,触诊这个部位即可引起疼痛,还能摸到被拉出的这段圆韧带。
3.经腹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对40岁以上妇女,病避孕情严重者,尤其是合并月经过多或临近绝经期的,行经腹全子宫附件切除术,效果较好。经腹有利于修复阔韧带及骶韧带的损伤,使阴道断端得到较好的固定。此外经腹手术不易损伤阔韧带内增多的曲张的静脉,出血少。需要保留一侧卵巢时,经腹操作可使卵巢得到较适当的固定。
4.其他手术:如单纯的圆韧带缩短术,一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或骶前交感神经切除术一般效果均欠佳。结扎曲张的静脉尤其不可取。
四、盆腔淤血综合征中医治疗
倘若淤血为主要症状,耻骨联合上区弥漫性刺痛,或小腹部疼痛,腰酸胀不舒,有下坠感,外阴着色重,舌质暗或有淤点、淤癍。药用红花、桃仁、丹参、川牛膝、桂枝、玄胡索、制香附、乌药、益母草、泽兰叶、当归、川芎等。
若疲乏无力,腹部作胀或坠痛,白带清稀而多,或呃气、腹胀,月经期明显加重,月经量多、色淡、血块少,或素体不健,舌质淡,脉细弱。药用制香附、乌药、枳壳、郁金、玄胡索、香橼皮、大黄、橘络、路路通、当归、川芎等。
如急躁易怒,胸闷,乳房胀痛或有结节,腹痛作胀,眠少梦多,少言寡语,四肢乏力,尤以月经前为重,经后症状缓解,舌质红,脉弦者。药用柴胡、枳壳、白芍、甘草、川芎、制香附、桃仁、红花、当归、丹参、泽兰叶、鸡血藤、刘寄奴等。
症见多次流产,体质虚弱,易于外感,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或见下肢肿胀,性欲低下,小便频数,大便不实,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脉沉细。药用川续断、菟丝子、桑寄生、白术、怀山药、制香附、丹参、红花、人参、何首乌、肉桂、仙灵脾、川牛膝、川芎等。
中药一般每日1剂,1个周期为1疗程,大多1疗程即可见效。治疗时最好不要间断。用药期间也可理疗、针灸或配合其他疗法,同时可做一些体育锻炼,这对一般人都有益处,特别是长期座位工作者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