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静脉输液是药物通过静脉血管内给药使药物在体内达到快速吸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疾病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和方法。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故不应滥用。要考虑并注意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反应和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以导致不良后果。
1发热反应
1.1发病特点在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畏寒,不自主颤抖,迅速转为高热,严重发绀,面色苍白,重者心率快,脉细速,虚脱,多数经处理后迅速好转。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较常见的原因有致热原病菌(普通菌和毒菌等)或其他物质污染液体或输液用品,也可能因药物不纯或药物有配伍禁忌所致。
1.2防治和护理在输液过程中,寒战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暂停或完全停止输液,并详细检查发生反应的原因。寒战发冷时保暖,立即注射非那根(25~50mg)或其他抗过敏药物,艾灸百会穴等。发生虚脱时可针刺人中,严重时可注射肾上腺素(0.5~1mg)。留观病人待退热至38℃以下,并无其他不适才可离开。
由于长期输注高渗葡萄糖液体和血管内膜药物所引起病变的静脉内膜发炎并导致静脉管腔内血液凝成血栓。
2.1主要症状局部沿静脉径路上有红肿、触痛、热痛等,但一般无全身症状或仅有不适感。
2.2防治和护理安慰病人消除紧张情绪,为病人更换注射部位使患肢休息,局部热敷,严重时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
二、静脉输液时有哪些事项是需要注意的
静脉输液是指把液体直接通过静脉血管输入到人的体内,这样的效果比吃药的效果快,但是静脉输液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引起并发症。那么静脉输液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静脉输液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2)对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应注意保护静脉,合理使用,一般先从四肢远端小静脉开始。
3)根据病情、用药原则、药物性质,有计划地安排药物输液的顺序。如需加入药物,应注意配伍禁忌,合理安排,以尽快达到治疗目的。
4)输液前必须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的空气,输液中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添加药液,输液完应及时拔针,以预防空气栓塞。
5)进针后,应确保针头在静脉内再输入药液,以免造成组织损害。如需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宜充分稀释,并待穿刺成功后再加药,输完应再输入一定量的0.9%氯化钠溶液,以保护静脉。
6)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严密观察输液情况,注意有无局部或全身反应,以便及时处理输液故障及输液反应。
7)保持输液器及药液的无菌状态,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每日更换输液器。
8)防止交叉感染,应做到“一人一巾一带”,即每人一块治疗巾(或小垫)和一条止血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9)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最多不超过7天,并注意保护相应肢体,一旦发现针管内有回血,应立即用肝素液冲洗,以免堵塞管腔。
三、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对于很多的刚从事医疗事业的年轻人来说,很多的医疗相关事情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就像是简单的静脉输液都不能很好的掌握,但是这又是作为一个医护人员的必备职业素养,对于很多新人来说,做好这个简单的小事就是一个很好起点,下面我就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给大家说一下关于输液的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对有关人士有用。?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输液器及药液应绝对无菌,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更换输液器。
(3)预防空气栓塞。输液时必须排尽管内空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添加药液,输完后及时拔针。
(4)注意观察输液情况。针头有无滑脱,局部有无肿胀,有无输液反应。
(5)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抗生素类药物应现配现用;青霉素G钠(钾)盐与四环素、红霉素合用可出现沉淀、混浊、变色,效价降低,输液中需同时加入四环素、维生素C时应先溶解稀释四环素,再加入维生素C。
(6)注意保护血管,对长期输液者可采取:
①四肢静脉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手足交替。
②穿刺时掌握三个环节;选择静脉要准;穿刺要稳;针头固定要牢,提高穿刺成功率。
③输液中加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红霉素等,应待穿刺成功后再加药,宜充分稀释,输完药应再输入一定量的等渗溶液,以保护静脉。
四、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要点
首先要分清静脉与动脉:
从外观看静脉隐约可见,动脉饱满。用手指触摸动脉有搏动,针头如刺入动脉中,回血迅速,血色鲜红,推药后局部出现苍白区。而刺中静脉则回血缓慢,血色暗红,推药后局部无苍白区。此外,简便鉴别方法为注射前用食指或中指触摸血管无搏动即为静脉血管。
根据年龄选择部位:
对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以采用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为宜,但我喜欢扎手背浅静脉,有的时候患儿血液循环不好,偶尔穿刺不见回血,但穿刺时手有针头进入血管时失去阻力的感觉,可捏一下皮管即出现回血。因头皮静脉易固定,针头不易滑出,故新生儿宜采用头皮静脉注射;婴儿期随着月龄的增加,皮下脂肪增多,四肢血管显露不理想,此时多选择额正中及颅骨缝间静脉;很多人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头部皮下脂肪及头发增多头皮静脉逐渐隐退,3岁以上的患儿用四肢静脉相对多。但也可根据患儿头皮部适当选择穿刺部位。一般采用额正中和颞浅静脉为主。注射常出现滑针、肿胀现象,操作中应注意做好固定。
操作方法:
操作时放患儿仰卧位,垫高患儿头部,让家长配合按住患儿双脚避免蹬踢,操作者双手放两侧固定患儿头部,以左手拇指,食指前后分开,将头皮绷紧,右手持针柄,针头斜面向上,对准静脉穿刺。穿刺角度为10°~15°刺入表皮后即向血管平行推进,见暗红色血缓慢出现后,即为穿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