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四季养生

春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心血管疾病吃什么好

导读:温差较大,对血管收缩、舒张的调节要求较高,因此,心脑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等在春季更容易发作。

一、春季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春季容易发作的心血管疾病

专家指出,随着气候的转暖,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多,心肌耗氧量也随之增加。有的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心脏对由静止期到活动期的负荷量增加一时不适应,加上有的老人对活动量掌握得不好,活动量过大,容易诱发心绞痛或心梗。专家进一步解释说,由于老年人自身免疫功能下降,随着户外活动的增多,遭受风寒侵袭和细菌感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容易发生感冒、发烧、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的疾病,而这些病都有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温差较大,对血管收缩、舒张的调节要求较高,因此,心脑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等在春季更容易发作。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1、根据气温变化,适时添减衣物,居室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忽冷忽热,减少血压波动及心绞痛发作;

2、适当体育锻炼,增强心脏活动耐量,但活动量应因人而异,雾天或雾霾天应避免室外活动;

3、清淡饮食,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素饮食,保持排便通畅(春天易上火加剧便秘,用力排便也是心绞痛的一大诱因);

4、注意居室通风,避免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发生;

5、一旦发生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二、5个步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第一步:保暖防寒注重“春捂”

早春时节的气候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乍暖还寒,变化无常。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导致人体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加大心脏负荷,而且寒冷还容易导致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引发心绞痛,甚至心梗、脑梗。常言道,春捂秋冻,百病不生,因此高危人群和心脑血管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不可像年轻人那样贪靓,早早脱去冬衣换上薄衫,一定要及时关注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及时增减衣物,天气不好的时候尽量不出门,减少冷空气对心脑血管的刺激,防止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第二步:管住嘴巴合理饮食

很多心脑血管疾病都是因为患者没有管好自己的嘴巴而吃出来的,因此专家指出,高危人群一定要“管住嘴”,饮食上讲求低油、低盐、低脂、低糖,控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防止体重超重,而且不可暴饮暴食,否则吃得过饱会造成心脏血液供应不足,大脑负荷加重,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第三步:安排时间适当锻炼

春季大地复苏,加快了人们早起外出锻炼的步伐。但是专家指出,心脑血管病患者和高危人群锻炼时一定要注意这样几点,首先早晨出门锻炼的时间不宜太早,因为初春的早晨气温还比较低,早早出门锻炼,血管骤然遇冷收缩,很容易诱发脑卒中,所以上午九点左右太阳出来以后或者下午四点左右进行锻炼为宜。其次,可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太极拳、中华通络操等。再次,锻炼时要注意先热身,运动量应该适可而止,感觉微微出汗即可停止,不可盲目地进行大量的运动。

第四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注意生活细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一步。比如,生活饮食起居都要规律,平时注意劳逸结合,晚上尽量不熬夜,十点左右就要洗漱睡觉;早晨醒来不急于下床,先在床上坐一会儿,然后下床喝一杯温开水,让血液得到稀释;中午尽量午休半小时;定期检查身体,及时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有病及早预防。

第五步: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

研究发现,平和稳定的心态,愉悦快乐的情绪,有益于心脑健康,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而焦虑、忧郁、悲观的负面情绪则会致使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影响血脂的正常代谢,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因此,生活中高危人群遇事一定要保持平稳平和的心态,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不要让琐事影响自己的心情,影响自己的健康。

三、春季做好这3点护好心脑健康

解春困:给大脑及时补氧

春困是因为季节变换给人们带来的一种生理变化,这是脑缺氧的表现。可以试试以下方法来给大脑加氧,从而缓解春困。

干洗脸——闭上双眼,用双手大鱼际从嘴角、鼻翼向上,然后由额头向下,收向下巴,再由嘴角向上,如此为一周,每次做10~20周,做完很解乏。

手梳头——用手指做梳子梳头发也很有效,双手十指分开由前额向后脑勺“梳头”,最后再揉按一下脖子。

盐泡脚-晚上睡觉前还可以用盐水泡泡脚,盐可以帮助人体补充矿物质。在热水里放一些盐,泡一会脚后屈手指,由后向前用食指关节按摩足底和脚趾趾端。整个脚掌的按摩可握拳用指关节由前向后整体刮按。足心与足跟可重点进行点按。

闻味道——精油、清凉油、香水、花露水等外用品也可借助提神,擦一点在手背和手腕上,要保证自己能闻到味道。或是喝点淡茶来提神。

值得提醒的是,一些“春困”可能是疾病的表现,如抑郁症发作前,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因体虚引起的困乏。如果高血压患者在春天嗜睡,频繁打哈欠,很可能是中风的先兆,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

添暖意:艾灸缓解后遗症

春天自然界阳气萌动,人体的气机也日渐活跃,缺血性卒中患者可以试试艾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比如肢体力量差、麻木、乏力,尿失禁、尿潴留等。这时治疗力量强,能激发出身体阳气。不方便去医院的患者可以在家自己艾灸。

促进脑循环——对足三里(膝盖下四横指位置)、绝骨穴(脚外踝尖上三寸)、百会穴(两耳对着的连线和头顶正中线相交)这三个穴位艾灸,可促进脑血管循环。足三里和绝骨穴可同时用艾灸盒灸15~20分钟,头顶的百会穴要请家人帮忙拿艾条在离穴位1.5厘米处灸5分钟,别烧到头发。

增强上肢力——肢体麻木或力量差的患者,可艾灸肩髃穴和肩髎穴(手臂平举后肩部有凹陷的小坑前是肩髃后是肩髎);改善前臂力量则可对曲池穴(曲臂后,肘横纹的末端和肘部骨头尖连线的中点)和合谷穴(手背虎口)艾灸。每个穴位灸五分钟。

下肢灸两穴——增强下肢力量则可以灸阳陵泉(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和环跳(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两个穴位,各灸五分钟。

控制尿失禁——尿失禁或尿不出来可取气海穴(脐下1.5寸)和关元穴(脐下三寸),各灸5分钟。

建议患者每天灸一次,每次别超40分钟,半个月到一个月就可以看到效果了。但别空腹艾灸,灸时要保持室内空气通畅。灸前灸后注意保暖,灸完喝1~2杯水。局部有溃疡和感染的患者和低热患者,就不要灸了。糖尿病患者感觉不敏感别离灸条太近,以免烫伤。此外,艾灸时若感觉不舒服要及时找医生指导。灸完如果有晕、出汗的情况,属于晕灸。

若患者方便去医院,配合中药和针灸治疗,效果更好。

防风暴:细嚼慢咽护心脏

有些人吃就像“暴风雨”,不但吃得快,而且常超量食用。上海市同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杨长青提醒,暴饮暴食后,吃的食物超出了身体消化的能力,易引起胃肠功能失调,进而引起一些疾病,尤其是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更是如此。

这种暴风雨式的饮食方式会明显增加心脏病急性发作的危险。而且吃得过快,短时间内需大量消化液来消化食物,会明显增加胰腺的负担,使十二指肠内压力增高,增加发生急性胰腺炎或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此进餐时应细嚼慢咽、平静愉快。

四、预防心血管疾病吃这些食物

1、鳄

做沙拉时不妨放些鳄梨,为你的饮食添加些有利心脏健康的优质脂肪,这里所说的优质脂肪就是含有单元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这种脂肪能帮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的含量,同时提高体内高密度蛋白质胆固醇(“好”胆固醇)的含量。食用鳄梨能让你同时摄入多种类胡萝卜素,特别是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对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莓子

不论蓝莓,黑莓,还是草莓,只要是你喜欢吃的,他们都含有能够消炎的成分,能够降低心脏病和癌症的患病风险,有利心血管的健康。

3、豆子

小扁豆、鹰嘴豆、黑豆还有腰豆都含有大量的纤维,同时富含欧米茄-3脂肪酸,钙质以及可溶性纤维。

4、燕麦

早晨可以选择吃一碗燕麦作为,它所富含的欧米茄-3脂肪酸、叶酸和钾对心脏都很有好处。同时,燕麦还是一种纤维含量非常高的食品,能很好的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帮助保持动脉血管的通畅。还可选择粗燕麦或是燕麦片,但要避免选择那些速食燕麦制品,因为其所含纤维量会比较少。如果还能再吃一根香蕉,就能再多摄入4克的纤维。

5、橄榄油

橄榄油所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是所有食用油品中最高的,能有效降低体内“坏”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减低心脏疾病的患病风险。研究发现,居住在希腊的克里特人体内含有大量的胆固醇,但却很少有人死于心脏病,原因就在于他们长期食用富含“好”脂肪的橄榄油。尽量选择特级初榨的油品,因为最少的加工程序保证了营养没有过多的流失。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