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食疗去口臭
1、口臭的产生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食物的残渣形成的,漱口可以清洁口腔壁,让口气保持清新,另外,嚼口香糖或和咖啡也可以改善口臭。
2、梅干和柠檬等酸味的食物也可以缓解口臭,酸性食物可以促进唾液的分泌,对预防口臭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
3、荷兰芹中有一种叫做蒎烯的成分,是松油的一种,可以缓解口臭,生菜中富含的食物纤维,对口臭的抑制十分有效。
4、如果吃了很多辛辣气味重的食物,例如:葱蒜等,就要大量的喝水,喝水能够调节唾液的分泌,日常生活中多多注意口臭,以免引起不快。
5、藿香15克,冰片5克,荷叶10克水煎取药汁每于饭后漱口。
6、葛根、藿香、白芷各12克,木香10克,公丁香6克水煎取其药汁含漱口。
7、玄麦甘菊茶去口臭
方药 玄参5克,麦冬10克,菊花3克,胖大海2枚,甘草5克。
用法:上药用冷水洗净后,加开水冲沏10~15分钟即可。每日3剂,当茶饮。
功效:清热解毒,润肠通便。
主治:口臭咽痛,唇舌生疮,大便秘结。
8、藿香苍术含漱液去口臭
方药:藿香(鲜品尤佳)15克,苍术10克,冰片1克。
用法:藿香和苍术加水煎取药液500毫升后,再放入冰片1克溶化。每天含漱3~4次,至痊愈为止。
功效:清热除湿。
主治:口臭。
二、中医药疗去口臭
中医药疗去口臭
1、黄连胶囊:将黄连2粒,去掉胶囊衣,研为细末,清水调为糊状,分成两份,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口臭、口苦。
2、黄芩片:黄芩片3粒,研为细末,清水调为糊状,分成两份,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口臭、口苦。
3、金匮肾气丸:取本品1丸,研细,用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分成两份,置于伤湿止痛膏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温肾益气,适用于口咸、口淡。
4、伤湿止痛膏: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用清水适量调匀,外敷肚脐或双足心涌泉穴,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5-7天。
长期口臭严重影响着日常交际,受口臭困扰的各位一定要对症治疗,才能从根本改善口臭。
中医分类治口臭
1、肝火旺盛型口臭:主要表现为目视不清、眼干、耳鸣、眼里分泌物多。食疗可以吃一些荠菜、油菜或者西红柿。
2、胃肠积热型口臭:主要表现为腹胀、口臭、便秘。在症状不重的情况下吃一些苦瓜、山楂等,较重时可以用保和丸等药物。
3、肺火旺盛型口臭:主要表现为口、唇、舌、咽部的干燥、不适。推荐冰糖煮梨水,放些银耳、莲子、百合,既好喝又可滋阴降肺火。
4、心火旺盛型口臭:主要表现为情绪急躁、失眠、口舌生疮,多是由于阴虚心肾不交,可以用三黄片配合知柏地黄丸治疗,平时可以采用竹心(莲子心)煮水喝来降心火。
三、脾胃湿热型口臭如何治疗
方一
左归饮加减:熟地10克,山药20克,杞子10克,山芋10克,丹皮10克,麦冬10克,龟板10克烊冲,杜仲10克。
方二
小承气汤加味:生大黄15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霍香10克,生地20克,槟榔10克。
方三
清胃散加减:黄莲6克,生地20克,丹皮、霍香10克、苏梗10克,犀角20克(先煎)。
方四
芦荟汤加减:芦荟10克,甘草5克,麦冬10克,桑枝10克,赤芍10克,桔梗6克,薄荷5克,荆芥10克,黑山桅10克,辛夷10克。
想要治好脾胃湿热型口臭,那么就要从调理脾胃湿热开始,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治疗好口臭,此外,有口臭烦恼的朋友在平常也少吃一些大蒜、洋葱等“重口味”的食物,这样可以避免口臭的出现。
四、肠胃燥热口臭吃什么中药治疗口臭
口臭肠胃中药,中医认为治疗口臭应以清肺胃之热、润大肠之燥为原则。
验方可用竹叶石膏汤:生石膏、芦根各30克,生地、金银花各12克,竹叶、麦冬、法夏、连翘、桔梗各9克,甘草3克,清水五碗半煎取一碗温服,服药期间少吃虾、蟹、笋、蛋、花生等易发物及其它肥腻、难消化食物。
胃肠燥热较厉害,腹部胀满,可用麻子仁丸加枇杷叶清肺汤饮:
麻子仁丸加枇杷叶清肺汤饮:火麻仁30克,枇杷叶、桑白皮、黄柏、枳实、厚朴、白芍、北杏、知母、麦冬各9克,大黄(后下)6克,黄连、甘草各4.5克,清水六碗煎取一碗温服。便秘甚者,可酌加番泻叶4.5克,以加强通便作用。
对于口臭,还是要了解引起口臭的原因,再对症治疗,口臭是一种很常见的口腔病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口腔卫生不刷牙、不漱口、或刷牙马马虎虎的人。口内食物残渣长期积存,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腐败分解,产生吲哚硫氢基及胺类等物质,发出一种腐烂的恶臭。
2、有些戴假牙的人不注意假牙的清洁,口腔内也会有气味,这是最常见的口臭原因。
3、口腔疾病龋坏的牙齿中的腐物,牙周疾病使牙龈经常处于炎症状态,脓肿出血,溃烂流脓,也易产生一种腐败的恶臭气味。
4、身性疾病有些口臭是由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引起,如消化不良、化脓性支气管炎、肺脓肿等,都会经呼吸道排出臭味,表现为口臭。
以上是对肠胃口臭治疗方法的介绍,仅供参考,肠胃口臭治疗还是应该看医生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