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集性头痛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发作时无先兆,头痛固定于一侧眼及眼眶周围。发作多在晚间,初感一侧眼及眼眶周围胀感或压迫感,数分钟后迅速发展为剧烈胀痛或钻痛,并向同侧额颞部和顶枕部扩散,同时伴有疼痛侧球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出汗、眼睑轻度水肿,少有呕吐。大部分患者发作时病侧出现Horner’s征。头痛时患者十分痛苦,坐卧不宁,一般持续15~180分钟,此后症状迅速消失,缓解后仍可从事原有活动。呈丛集性发作时,即每天发作1次至数次,每天大约在相同时间发作,有的像定时钟一样,几乎在恒定的时间发作,每次发作症状和持续时间几乎相同。丛集性发作可持续数周乃至数月后缓解,一般1年发作1~2次,有的患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以春秋季多见。
缓解期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本病60岁以上患者少见,提示其病程有自行缓解倾向。慢性丛集性头痛极少见,占丛集性头痛不足10%,可以由发作性丛集性头痛转为慢性,也可以自发作后不缓解成持续性发作。慢性丛集性头痛临床症状与发作性丛集性头痛临床症状相同,症状持续发作1年以上,或虽有间歇期,但不超过14天。
二、丛集性头痛的诊断
丛集性头痛是所有头痛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属于血管性头痛之一。因头痛在一段时间内密集发作而得名。多见于青年人,20~40岁,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4~5倍,一般无家族史。分为发作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1.以一侧眶周和前额的突发性搏动痛或胀痛为主,可一天内发作数次,连续发作数天至数月后中止。间隔数周、数月或数年后又以原有形式复发。
2.头痛突发突止,发作时间较恒定,1次发作持续数l0分钟至数小时。
3.发作时常伴有眼部充血、流泪、鼻阻、流涕,少数可有恶心、呕吐。
4.脑阻抗血流图呈高血容量型。
5.可能有过敏、颅脑外伤、鼻窦炎、颈椎病变等病史及相应体征。
检查:
1.颅脑CI或MRI排除颅内、外引起头痛的器质性疾病。MRI显示发作期同侧下丘脑灰质激活。
2.组胺试验可诱发典型疼痛即可诊断。
三、丛集性头痛的鉴别诊断
1.偏头痛
丛集性偏头痛发作与典型偏头痛容易鉴别,但是,与非典型性偏头痛常不易鉴别。普通型偏头痛发作时,有部分患者有视觉障碍或其他血管痉挛的表现。头痛常是普遍性而不限于一侧,也没有连续和密集发作的特点。面部偏头痛,有些患者头痛的部位虽然在面部或与丛集性头痛的部位一样,但疼痛一般较轻而持续时间较长。
2.血管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发病机制是患者头痛时头颅外动脉扩张现象,因此传统上列为血管性偏头痛特殊类型。但本头痛与内分泌紊乱无明显关系,更年期发作不见减少,发作时血浆中5-羟色胺并不减少,而组胺升高,由于颈部血管对组胺超过敏反应所致。紧张、饮酒、服用硝酸甘油可以激发,亦有人认为缺氧也可以诱发。
发作时多伴有患侧鼻塞、流涕、流泪、结膜充血。由于长期头痛,患者会出现情绪抑郁,性格改变等精神症状。
四、丛集性头痛的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丛集性头痛的饮食:
多食富含维生素B1的谷类、豆类食物以及新鲜水果、蔬菜等。
含酪胺的食物可诱发。酪胺酸是造成血管痉挛的主要诱因易导致头痛发作,这类食物包括:奶酪、巧克力、柑橘类食物,以及腌渍沙丁鱼、鸡肝、西红柿、牛奶、乳酸饮料等。
头痛的病人忌烟、酒、茶等刺激物;特别是红酒含有更多诱发头痛的化学物质。如果一定要喝,最好选择伏特加、白酒这类无色酒。
下面3种食疗方可辅助治疗丛集性头痛。
1,川芎菊花蜜饮:
[原料]川芎20g,白菊花15g,蜂蜜20g。
[制法]将川芎、白菊花分别洗净,川芎切成片,与白菊花同放入沙锅,加水煎煮20分钟,滤汁去渣,趁温调入蜂蜜,拌匀即成。
[功效]祛风清热止痛。
[服法]上、下午分服。
2,川芎白芷茶:
[原料]川芎15g,白芷10g。
[制法]将川芎、白芷分别拣去杂质,洗净后晒干或烘干,切成片,同放入沙锅,加适量水,中火煎煮15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即成。
[功效]疏风散寒止痛。
[服法]代茶,频频饮用。
3,川芎红花酒:
[原料]红花、川牛膝、川芎各10g,低度白酒500g。
[制法]将红花、川牛膝、川芎同入盛酒瓶中,浸泡7日,每日摇动数次,瓶口封严,过7日即成。
[功效]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服法]早、晚各20mL(1小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