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颅骨骨折的类型有哪些
平时生活当中大家需要注意颅骨骨折的出现,在出现了这种疾病之后,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生命,而且还会造成很多的部位受到影响。那么颅骨骨折的类型有哪些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
一、颅盖骨折
1、线形骨折骨折
呈线状裂纹,断端多无移位。伤处头皮可有压痛、肿胀、血肿或裂伤。上述临床表现无助于骨折的诊断,常需借助头颅X线摄片方能确诊。如骨折线通过脑膜中动脉沟或颅内静脉窦时,则应考虑有发生颅内血肿的可能。
2、粉碎凹陷骨折
单纯粉碎骨折,除局部疼痛、肿胀或血肿外,可无特殊变化。如骨折片向颅腔内凹陷,则可压迫脑组织或损伤脑膜、血管和脑组织,从而引起相应的病变。如骨折片刺破硬脑膜,可引起脑脊液漏;损伤血管或血窦,可发生颅内血肿;骨折片刺伤或压迫脑组织时,则可引起癫痫、肢体活动障碍、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颅骨凹陷骨折,可在伤处触及凹陷的骨质,但局部常并发头皮血肿,不易与单纯血肿相鉴别,需摄颅骨正、侧位或切线位X线片,以确定诊断。
二、颅底骨折
1、颅前窝骨
骨折处出血,血液沿眶部流至眼睑和球结合膜下,形成淤血斑。眼眶周围淤血则形成特征性“熊猫眼”。伴发脑膜破裂时,血液和脑脊液可自鼻腔和口腔流出,成为脑脊液鼻漏。如合并嗅神经或视神经损伤,则引起嗅觉障碍、视力减退或失明。
2、颅中窝骨折
常在鼻咽部粘膜下和乳突部皮下出现淤血斑。如骨折累及蝶窦,同时脑膜亦破裂,可发生脑脊液鼻漏;如骨折累及颞骨岩部,同时脑膜和鼓膜破裂,脑脊液和血液可自耳道流出,成为脑脊液耳漏;如合并面神经或听神经损伤,可引起周围性而瘫、听力障碍或耳鸣等症状。
3、颅后窝骨折
骨折累及颞骨岩部后外侧时,淤血斑同样出现在乳突部,如累及枕骨基底部,则出现于枕下部,并可显示Ⅸ-Ⅻ脑神经损伤的症状与体征。
二、颅骨骨折的2种检查方法
1、颅脑CT扫描
颅骨骨折患者要接受颅脑CT扫描。CT扫描采用观察软组织和骨质的两种窗位,将有利于颅骨平片所不能发现的骨折,尤其是颅底骨折。CT扫描可显示骨折缝隙的大小、走行方向,同时可显示与骨折有关的血肿,受累肿胀的肌肉。
粉碎性骨折进入脑内的骨片也可通过CT扫描三维定位而利于手术治疗。CT扫描还是目前惟一能显示出脑脊液漏出部位的方法。
2、X线平片检查
颅骨骨折后,到医院可能接受X线平片检查。X线检查可以确定有无骨折和其类型,也可根据骨折线的走行判断颅内结构的损伤情况,以及合并颅内血肿的可能性,便于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颅骨摄片时,一般应摄常规的前后位和侧位片,有凹陷骨折时,为了解其凹陷的深度应摄以骨折部位为中心的切线位。当怀疑枕骨骨折和人字缝分离时,需摄额枕半轴位或汤氏位;如前额部着力,伤后一侧视力障碍时,应摄视神经孔位;眼眶部骨折拍柯氏位,疑诊颅底骨折时,如病情许可,应摄颏顶位。
三、颅骨骨折的并发症
1、颅内低压综合征
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有少数为颅内压降低。也有的在伤后初期有一阶段为颅内压升高,以后变为颅内低压。腰椎穿刺压力一般在80mmH2O以下,可诊断为颅内低压综合征,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头昏和头痛等症状,在排除脑脊液通路梗阻后,可诊断为颅内低压综合征。
2、静脉窦血栓形成
闭合性颅脑损伤时,颅内静脉窦可因骨折片的刺入或压迫而受损,常继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时损伤轻微,甚至静脉窦表面看不出明显改变,但由于伴有血液浓缩、血流缓慢和凝血机制增强等因素,也可出现本病。发病部位以上矢状窦较为多见,其他静脉窦发生较少。
3、脑脂肪栓塞
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继发脑脂肪栓塞者并不少见。多为长骨骨折后骨髓腔内的脂肪进入脑血管所致,少数肥胖型伤员,在遭到大面积的挤压伤时,脂肪经静脉或淋巴管进入血循环而形成脂肪栓子也可引起脑脂肪栓塞。
4、脑外伤后综合征
系指脑震荡或轻度脑挫裂伤后数月到数年,仍有某些自觉症状,但神经系统检查时无阳性体征者。临床上对此有许多不同诊断名称,如“脑外伤后综合征”、“脑震荡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和“外伤性神经症”等。
四、颅骨骨折的日常护理
1、加强患者呼吸道护理
颅骨骨折致耳、鼻出血患者,很容易出现窒息,置患者于头低位,轻叩背部,使血液从气管内流出,可通过刺激气管促使咳出血块的方法,但应注意剧烈的咳嗽可使患者出血加重,造成大脑缺氧。若不能改善,家属应及时通知医务人员处理,可行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
2、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于意识清楚患者,家属可通过向医务人员了解颅骨骨折疾病相关知识,对患者予以抚慰、鼓励,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注意事项,告诉患者经过治疗症状大多会很快缓解,以诚恳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避免患者出现意外
颅骨骨折患者常合并有脑损伤,患者会出现昏迷、烦躁等症状,对于烦躁的患者可适当用约束带约束四肢,保持患者安静、安全,同时应保持环境清静,尽量少搬动患者,防止不适当的搬动和检查而引起再度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