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坐飞机需注意事项
饮料随行登机难
出于旅行需要,旅客往往习惯自行携带饮料,被挡在飞机外的现象时有发生。
按照民航的有关规定,安检人员必须对旅客所携带的饮料进行了开封检查。一段时期以来,安检员每天都能查获上十起携带类似易拉罐、铁盖瓶装、纸盒等一次性开封包装饮料的旅客,有的则直接拎着酒水走进了安检通道,在被告知要开瓶检查或只能办理托运时,大多自行放弃,携带酒水等贵重液体的,只好办理托运或暂存于安检值班室,不仅多费周折,还影响了出游的好心情。
对此,机场安检部门建议即将出行旅游的乘客,最好不要自行携带饮料等液态物品登机。不仅候机楼和机舱内能确保您的饮料需求,下了飞机后,还可在当地就近购买。
乘机饮食三忌
为避免在乘机时出现头晕、胸闷、恶心、胃肠胀气、甚至呕吐等症状,在乘机前饮食应注意三忌:
一忌大荤及高蛋白食物。这些食物在肠胃里停留的时间长,消化困难,加上人在空中消化液减少,胃功能变弱,极易产生胃肠痉挛、阵*痛等症。
二忌进食大量的粗纤维食物,如啤酒、汽水、黄豆、萝卜等,它们易在体内产生气体。由于飞机飞行高度越高,气压越底,使人体内胀气而产生胸闷、腹胀、呼吸不畅等。
三忌进食过饱和空腹上机,防止胃、心负担过重和低血糖反映。
什么是航班上的“隐形*”
航班上的"隐形*"近年来不时夺人性命于须臾之间。了解并制服这个凶手,刻不容缓。2001年,28岁的阿拉妮·威克乘坐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班机回英国伦敦与家人欢度圣诞。在久坐不动后,她起来去飞机洗手间,猛然倒在地上。机上的工作人员立即对她进行了救治,但已回天无术。经医生鉴别,"罪犯"就是臭名昭著的"经济舱症候群",学名叫做"深度静脉栓塞"。
由于乘客在飞机上长时间保持相对固定的姿势,缺乏运动,腿部静脉血流变慢。加上飞机内湿度低、气压低,乘客体内的水分容易散失,致使血液变稠,一部分人就容易形成血栓。如果形成的血栓流到肺部,就会阻塞肺部血管,导致呼吸困难,严重的可造成死亡。
德国科学家经研究发现,人体内一个名为F2的基因发生突变,就容易得"经济舱症候群"。F2基因的功能是制造血凝素,血凝素是一种凝结的蛋白质,它可以释放大量蛋白质分子,形成血凝块。经济舱一般来说空间狭小,长时间挤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容易发病。20世纪80年代,英国医生递交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提出"经济舱症候群"的概念。报告称,在飞机上或是目的地的机场乘客发生的暴毙事件中,有18%属于"经济舱症候群"。
挑战"隐形*"要求我们以积极的姿态宣战。据医生建议:连续坐一两个小时飞机后就要站起来走动,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踮脚尖、抱小腿等;若机舱内活动空间小,则可以在座位上尽量伸展一下背部和腿部的肌肉,以保证血液循环的畅通;多喝一些水帮助稀释血液;飞行时应避免穿紧身衣并不要饮酒;若不幸形成血栓,应及时注射肝磷脂。患有慢性病的高龄者是"隐形*"的首选目标,因此出行时更应注意防范。
乘机对旅客有哪些影响?如何保健
首先是低气压的影响。客机一般的飞行高度在9000-10000米,尽管客舱有密闭增压供氧系统,其压力高度也在2000-3000米,大气压由地面时(0米)的760毫米汞柱降至近600毫米汞柱,是人体生理接近值。同样受低气压的影响,有少数人乘机时鼻窦部会发胀、刺痛,个别严重者可能流鼻血,所以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鼻腔炎症时,应缓乘飞机,如确实需乘机,可带瓶滴鼻净等,在飞机起降时向鼻腔内滴几滴,以保持通畅。
温湿比例搭配失调的影响。客舱均配有空调,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人们感到暖和适宜,但舱内湿度仅为15%RH,空气相当干燥(人体适宜的湿度为45%RH至65%RH),乘机时间稍长者应多喝点水或饮料,否则容易口干舌燥;有条件者应在皮肤暴露部位涂些增湿膏或凡士林,以保护皮肤。
气流扰动的影响。飞行中飞机遇到气流扰动时,飞机会不同程度地颠簸,有时甚至剧烈颠簸,因此,乘机时应系好安全带;有晕车、晕船史的人,登机前30分钟内还应服乘晕宁等。
时差对人体的影响。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确定着睡眠、饮食及最佳活动时间等。跨越时区的飞行,由于时差和气候的重大变化常常引起人们生物钟的紊乱。表现为到达目的地后头脑昏沉,需经好几天才能调整过来。为防止或减轻时差的影响,出差前休息应充分,登机后争取时间多睡一会儿,如果入睡困难,也可求助于一点*。
饮食的影响。登机前不可空腹,更不可过饱,否则会增加心脏和血液循环负担,常会引起恶心、呕吐甚至晕机等"飞行病"。也不要吃难以消化的高蛋白、高脂肪和易产气的食物,这些食物消化困难,胃不易排空,加重腹胀。在飞机上应多饮些水、饮料或吃水果,多吃点高糖易消化的淀粉类食物,如甜点心、面包、面条、米饭、瘦肉、蜜饯等。
飞机升降时为什么会压耳,该如何缓解
我们先简略的了解一下耳朵的结构:在人体的外耳和中耳之间隔有一层薄膜(即耳膜),此膜受到声波的撞击时产生振动。振动经耳膜内侧的听小骨、耳蜗和听神经传达到大脑,转换成为人们可以理解的信息。中耳腔和鼻腔有条相通的管道,我们称之耳咽管。正常情况下,耳咽管有空气进入,使到耳腔内的压力和隔着耳膜的外耳及外界的压力保持平衡。当这条管道受阻时,中耳内的压力和外界的空气压力不相等,耳内就有闭塞的感觉,听力会减退,甚至产生疼痛的现象。
当飞机迅速升降时,周围的空气压力骤然改变,内耳组织无法迅速作出反应,耳咽管内的气压和外耳的气压不同,造成一时的阻塞,听力失敏的现象就会发生了。通常过一会儿,耳塞现象就会逐渐消失。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及早解除这种不适,如吞口水、打呵欠、嚼糖果等等动作,有助于局部的肌肉运动,使耳咽管内的压力可以及早作出调整。不过,压耳程度是由每个旅客的健康状况决定的,也不同。患有耳疾或鼻炎的人可能严重些,譬如慢性中耳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重伤风的患者。
(1)乘坐飞机引起的失聪现象是一时性,应该不会永久的失去听觉
(2)戴上耳套只能减少声音的声量,并不能改变气压,所以无助于气压挤迫的痛楚。
(3)飞回地面后仍有持续性的耳塞或失聪现象时,应该请教医生,接受药物和手术治疗。
(4)对症下药是可以减低或避免飞行时引起的一时性的失聪现象。
二、如何乘坐国际航班
乘坐国际航班尽量在起飞前两个小时到达机场,向航空公司柜台办理报到(CheckIn)手续及海关、证照查验、检疫等出境手续。报到时,将自己的机票、*、签证、黄皮书等旅行证件交给柜台服务员,并填写出境记录卡。经核对无误之后,接着是行李过磅。柜台旁边设置有台秤,除了手提行李以外,都要上秤。然后服务员把需要检查行李拿到柜台内,其他的行李交还给您;并在机票上填入重量、件数,将检查过的行李挂上行李票,收据和机票也交由旅客自行保管,报到手续也就完成了。报到手续办好后,航空公司会将*、机票、签证、黄皮书交还给您,并给您一份出境申报表及登机证,准备向海关申报及办理出境手续。出境申报表是向海关申报用的,登机证是在进入出境室后,由海关人员查验后签放。等行李检查完毕,再将签放的申报表交给出口处的海关人员,即可顺利取出行李。还有一张座位卡,有的航空公司会预先排定座位,有的让旅客自由选择,凭这张座位卡,您就可以准备登机了。
为明了起见,将其中的程序步骤化:
1、由旅行社领队将出境程序简要介绍给出游者;
2、领队统购或参游者自理买补机场税;
3、持*、机场*走红色通道,托运行李过安检;
4、办理登飞机手续,提前取下当日乘机联,小心不要多撕,对托运的行李办好手续后,要保存好行李牌;
5、过卫生检疫,出示黄皮书;
6、过边检,旅游*按名单顺序排好,依次通过。如是长期*者可走其他通道,出过境的要填出境卡;
7、领队将两份出境游客名单交边检检查,边检留下一份,另一份盖边检章后,交领队放存,入境时依此检查;
8、过安检,候机,登机。
三、乘机前为什么勿饮酒
飞机紧急着陆时旅客的最佳姿势
在飞机需紧急着陆之前,乘务员会示范表演防冲击姿势。那么,最佳的防冲击姿势是哪一种呢?即:上身尽量向前倾,胸部尽量靠近膝盖,头靠在前排座位椅背上,双手放在头顶上,手掌重叠在一起,但手指不要绞在一起,前臂贴在脸颊上,安全带尽量系紧,尽量放低至胯部为好,双脚要紧贴在地板上。实验表明,小腿最好尽量向后收,超过膝盖垂线以内,这样发生事故时不致撞在前排座椅上而受伤。
乘机前为什么勿饮酒
如果要乘机出行,最好不要饮酒。醉酒误事是一方面,关键酒精是乘机出行旅客的潜在*,因为飞机客舱的环境和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差异较大,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其客舱是加压舱,含氧量比地面低很多,空气也非常干燥,而且受地心引力的作用,对人体的血液循环也有一定影响,长时间飞行腿部会有酸涨的感觉,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如果在上机前大量饮酒,酒精的作用会影响到血液循环和呼吸,极易诱发各种疾病,空中一旦发病,其医疗条件将无法和地面相比。机上限制酒的供应也是因此原因。
另一方面,醉酒乘机也是一大弊端。民航为了保证航空安全规定不允许已经喝醉酒的人进入航空器。如醉酒闹事机组会采取强制性措施,并交给地面警方处罚。
四、飞机紧急情况的自救知识
了解哪些乘机知识有利于飞机紧急情况的自救
紧急情况时最初的自救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这方面的常识的尤为重要,下面介绍一些乘机常识:
1、女乘客不要穿丝袜,因为一旦发生火灾,丝袜会迅速燃烧,并且紧贴在皮肤上;
2、衣物最好选用宽大的毛料服装和棉制品,尽量穿长袖上衣和长裤,为了防止烧伤;
3、登机后最好仔细观察紧急出口的位置,并且记住相对你的座位的方位,因为紧急情况下舱内一片漆黑,找到出口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4、了解紧急出口的操作方法,以便及时打开出口逃生。
5、认真了解应急措施简要说明,多看录像和乘务员演示与广播。
6、非常重要的应急坐姿。首先要在保护好脚的情况下脱掉高跟鞋,摘掉身上的一切装饰物和手表,系好安全带。
7、不要吸入烟和有毒气体,简易过滤的方法是用是湿毛巾或湿布捂住口鼻,尽可能减少呼吸,最好屏息,快速离开烟雾区。
8、飞机停稳后听从机组指挥迅速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