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乌梢蛇的简介
乌蛇体是体型较大的无毒蛇类,全长可达2.5m以上。
乌蛇体是体型较大的无毒蛇类
性味归经为甘、平,无毒。归肝经。
有祛风,活络,定惊的功效。
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喁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身体背部褐色或棕褐色,背部正中有一条黄色的纵纹,体侧各有两条黑色纵纹,至体后部消失。
栖息于海拔1600m以下的中低山地带,常在农田、河沟附近,有时也在村落中发现。
行动迅速,反应敏捷。
行动迅速,反应敏捷
性温顺,不咬人。
以蛙类、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
形态特征
体全长可达2.5m以上。体背绿褐或棕黑色及棕褐色,背部正中有一条黄色的纵纹,体侧各有两条黑色纵纹,至少在前段明显(成年个体),至体后部消失(有的个体是通身墨绿色的,有的前半身看上去是黄色,后半身是黑色)。次成体通身纵纹明显。
头颈区别显著,吻鳞自头背可见,宽大于高,鼻间鳞为前额鳞长的2/3,顶鳞后有两枚稍大的鳞片,上唇鳞8,第七枚最大,下唇鳞8~10,背鳞鳞行成偶数16-16-14,中央2~4行起强棱,腹鳞雄192~204,雌191~205,肛鳞二分,尾下鳞雄95~137对,雌98~131对。
乌梢蛇:人称乌蛇、乌梢鞭、一溜黑、乌药蛇等。成蛇体躯长达到2米,背面颜色由绿褐、棕褐到黑褐,也可分为黄乌梢、青乌梢和黑乌梢,有两条黑线纵贯全身,此黑线在成年蛇的身体部逐渐隐色。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其食用和药用价值作过详尽的说明。
在当时社会,乌梢蛇以其独有的食、药、保健疗效,再一次被人们认识。
传统的中药中的乌蛇即为本蛇的干品,皮可独立炮制“乌蛇酒”或“乌蛇胆酒”,此蛇长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高、市场畅销、很适宜人工养殖,母蛇每次产卵7-30枚,孵化期为45-50天。
二、乌梢蛇的性味归经
性味
甘,平。
归经
归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止痉。
祛风,通络,止痉
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乌梢蛇补充信息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乌梢蛇、乌梢蛇肉、酒乌梢蛇。
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炮制
炙乌蛇:将乌蛇砍去头,温水洗净,切段,用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乌梢蛇适合人群
血虚生风者慎服。
常用于风湿痹证及中风半身不遂,尤宜于风湿顽痹,日久不愈者。常配全蝎、天南星、防风等,治风痹,手足缓弱,麻木拘挛,不能伸举,如乌蛇丸(《圣惠方》)。
或制酒饮,以治顽痹瘫缓,挛急疼痛,如乌蛇酒(《本草纲目》)。
治中风,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宜配通络、活血之品。
三、乌梢蛇的附方
①治风痹,手足缓弱,不能伸举
乌蛇150克(酒浸,炙微黄,去皮骨),天南星50克(炮裂),干蝎50克(微炒),白附子一两(炮裂)。
羌活50克,白僵蚕50克(微炒),麻黄100克(去根节),防风1.5克(去芦头),桂心50克。
上药,捣细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不计时候,以热豆淋酒下十丸。(《圣惠方》乌蛇丸)
乌蛇150克(酒浸,炙微黄,去皮骨)
②治身体顽麻风
乌蛇10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防风50克(去芦头)。
细辛50克,白花蛇10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天麻50克,独活50克,肉桂50克(去皱皮),枳壳50克(麸炒微黄去瓤),苦参50克(锉)。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温酒下廿丸。(《圣惠方》乌蛇丸)
乌蛇10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
③治骨、关节结核
乌梢蛇,去头、皮、内脏,焙干研粉,过120目筛,装入00号胶囊备用。
第一周早晚各服二个胶囊。
第二周早中晚各服二个。
第三周早晚各服三个,中午二个。
第四周早中晚各服三个。
第五周早中晚各服四个。(《全展选编·外科》)
四、乌梢蛇的临床应用
1、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
该品性走窜,能搜风邪,透关节,通经络。
该品性走窜,能搜风邪,透关节,通经络
常用于风湿痹证及中风半身不遂,尤宜于风湿顽痹,日久不愈者。常配全蝎、天南星、防风等,治风痹,手足缓弱,麻木拘挛,不能伸举,如乌蛇丸(《圣惠方》)。
或制酒饮,以治顽痹瘫缓,挛急疼痛,如乌蛇酒(《本草纲目》)。
治中风,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宜配通络、活血之品。
2、小儿惊风,破伤风
该品能入肝袪风以定惊搐,治小儿急慢惊风,可与麝香、皂荚等同用,如乌蛇散(《卫生家宝》)。
治破伤风之抽搐痉挛,多与蕲蛇、蜈蚣配伍,如定命散(《圣济总录》)。
该品能入肝袪风以定惊搐,治小儿急慢惊风
3、麻风,疥癣
该品善行袪风而能止痒,配白附子、大风子、白芷等,以治麻风,如乌蛇丸(《秘传*风方》)。
配枳壳、荷叶,可治干湿癣证,如三味乌蛇散(《圣济总录》)。
此外,该品又可治瘰疬、恶疮。
4、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喁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化学成分
该品含赖氨酸、亮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等17种氨基酸,并含果糖-1,6-二磷酸酶,原肌球蛋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