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腿脚浮肿的预防
出现浮肿时,要限制水分和盐份的摄取;为了能排出身体多余的水份,最好多吃有利尿作用的食物。
若要服用利尿的药,必须经过医生诊断。利尿成药,要避免使用为佳。
腿脚浮肿怎么办呢?为防治可做下列几点:
1、一天内不要换鞋。
2、每天都要做轻松的腿部运动,消除紧张度,促进血液循环。
3、腿脚长时间活动后,一定要休整。可以按摩,或者轻轻抚摸,要注意的是,按摩或抚摸必须从足部开始。
4、浮肿时,白天应用弹性绷带或者弹性袜保护浮肿部分。
5、晚间睡觉时,把腿部垫高。
6、常做一项简单的足部运动。看电视时,可以用脚趾滚动小球或小棍。
7、滑雪、游泳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8、减少食盐和水的摄入量。
9、每天晚上做完家务后,仰卧于地上,双腿高高竖起,靠在墙上,保持10分钟。
10、不要背过重的背包,不穿高跟鞋。
11.医者用手分别逐个拿住患者1~5指,然后逐个在拔伸下环旋摇晃1~5指并做牵抖手法,使筋肉痉挛得以松弛。
二、脚和小腿浮肿的原因
脚跟小腿出现浮肿可能是因为肾脏或者肝脏出现问题导致的脚跟小腿浮肿,所以我们建议患者应该要检查一下脚跟小腿浮肿的发病原因。对于脚跟小腿浮肿这种疾病,只要大家在生活中调理好自己的脾脏跟肾脏就可以治疗好脚和小腿浮肿这种情况了,希望你们可以好好的尝试一下这种治疗方法。
大部份人水肿的发生是体质性的,不须要任何治疗。但最好能在发生时,请医师作一简单的心、肝、肾、肾上腺的筛检,即可确知病因,早期治疗,或长期观察追踪。千万记得,不要因找不到原因(被诊断为体质性水肿),而到处看诊及滥用利尿剂,劳民伤财又伤身体。
部份发生在月经来临的五天左右,但大部份此类病人,其水肿的发作与月经没有明显的关系。此类体质性水肿,其致病原因迄今仍不清楚。其特色在于早上起床时并无水肿,但到了下午则小腿肿胀的厉害,体重甚至可增加达一公斤以上。晚上卧床休息时,尿液又特别多。
事实上健康上与一般人一样的正常,因此根本就不须要任何治疗。特别忌讳滥用利尿剂,反而会加重病情。穿弹性袜,对水及盐分的摄取加以适当的限制,则可改善水肿的状况。少部份妇女的水肿是因为月经所致,则月经过后水肿即可消失。肝硬化引起的水肿病人,除了可能有慢性肝病,或长期饮酒的病史外,经常会有黄疸出现。
水肿的发生即表示肝机能已经严重受损。心脏衰竭病人也常易有水肿发生,此种病人走路、爬楼梯则会有喘息及呼吸困难出现,甚至爬到二楼即走不动,须要停下来休息。肾脏病引起的水肿,则需伴有小便泡沫存在。主要是因为蛋白质大量由尿中排泄,血中蛋白太低所致。
药物引起的水肿,是因为服用消炎止痛剂影响肾脏排泄机能,或类固醇制剂"美国仙丹"伤害到肾上腺机能所导致的。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于腰酸背痛或慢性关节炎病人服用药物或打针后发生。只须停止服用,给予适当的支持疗法即可逐渐改善。此类病人水肿常只好发于单侧的小腿。
三、腿脚浮肿的鉴别诊断是什么
1、若从脸部开始浮肿,继而扩大到全身时,罹患肾脏病的可能性很高,不过也有可能是急性肾炎或肾病变。
2、若从脚开始浮肿,则可能是心脏病、低蛋白血症、肝硬化等。
3、怀孕后期,全身及脚都很容易出现浮肿;浮肿严重,就有可能是妊娠毒血症。
以上的浮肿,用手指压,会有水分移动,形成凹陷。
4、若以手压也不会凹陷,仍然浮肿,可能是甲状腺机能低下或药的副作用所引起的。
5、长时间站立所造成的浮肿,不是异常现象。
6、有时没有病也会浮肿,它可能是碰伤和脱位引起的此外,体力负担过重、二至三级平足、淋巴管异常、长时间地行走或站立、坐姿不当都会引起浮肿:如坐在高椅上,脚不着地;跷二郎腿;坐在过低的椅子上;鞋不合脚也会浮肿。孕妇以及静脉曲张患者都易浮肿。休息后,浮肿就会消退。天气炎热时,浮肿现象则会加重。
四、腿脚浮肿吃什么中医可以缓解
1)脾肾两虚治则:温阳利水。方药:温阳利水汤:附子10克,肉桂10克,吴茱萸10克,干姜12克,姜黄12克,党参2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猪苓12克,泽夕12克,大腹皮12克,姜皮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桂附丸、参茯丸口服。
2)气滞血瘀治则:行气活血利水消肿。方药:活血利水汤:当归12克,川芎12克,熟地15克,赤芍12克,泽兰12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丹参20克,泽夕12克,猪苓12克,通草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活血丸、逐於丸口服。
3)痰湿阻滞治则:化痰祛湿,利水消肿。方药:化痰利水汤:陈皮12克,半夏12克,茯苓12克,泽夕12克,白术12克,栝楼12克,桃仁12克,前胡12克,芦根15克,茅根30克,猪苓12克,大腹皮12克,良姜12克,石苇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八正丸、尿路康口服。
4)湿热壅盛治则:分利湿热。方药:清利湿热汤:金钱草30克,海金沙20克,鸡内金15克,石苇12克,茅根30克,泽夕12克,黄柏12克,黄芩12克,公英20克,地丁20克,通草10克,当归12克,丹参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清浊丸、五淋丸口服。(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曹元成)